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稿】艺术家艾敬和她精致艺术的公共性

2017-04-18 10:35:02 裴刚

《AIJING LOVE ART 2007-2017》,艾敬编著,外文出版社,2017年

   “艺术家试图为他人所做的是带着他们接近事物的本质,因为艺术就是毫无保留的分享。唯有想要分享一段经历、一种思想,才能成为艺术家。”

  —— David Hockney

  关于经历,我有过很多思考。艾敬从事绘画已经将近二十年,不过她的艺术生涯,从音乐创作开始算起,已经超过三十多年了。然而,要在今天做一位成功的艺术家,光有丰富的阅历是不够的,你还需要驱动力、热情以及倾力而为,从而把自己交托给一种充满创造力的生活。有诸如此类毅力和韧劲的人并不多,因为艺术创作就意味着要与世界分享你的生活,要赞美和作出支持,同时也要进行批判,而批判往往是严酷的。

  那些选择了创造性生活的人们,通常都具备着强大的内在力量。我在艾敬北京的工作室仔细观看她的作品时看到了这股力量。我当时对她进行认真的观察,试图寻找到热情以及对艺术倾尽全力的迹象。而我所发现的是,这位艺术家在她的日常生活中,通过与他人分享欢愉、希望和美来作为自己的艺术实践方式。那种美,和简而言之的“爱”,从她的画作当中满溢出来,将人们聚拢在一起。从这种角度来看,它们充满着希望。

  艾敬的每一件作品都看起来不尽相同,而放在一起时,它们又都传达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非常一致的某种宣言。事实上,你对这些画作观看的越久,它们就越会显现出更复杂、更深层次的含义。除了有关于希望和爱,艾敬充满姿态的、闪闪发光的、视觉上热情洋溢的画作显示出了一种真诚,甚至是博学的贡献,她以此重塑艺术世界中卓著的表现主义绘画。艾敬是一位有着天马行空表现欲的艺术家,但又同样满怀着严肃的初衷。她既是一个浪漫的嬉皮士,又是一位革命者。

  艾敬排斥被定义为艺术家,这一点倒并不出人意料。她曾在张晓刚的工作室学习绘画,但从创作而言她是独立的。事实上,作为一位艺术家,她敢于强调和主张自己艺术创作的独有风格,这对于她艺术家的身份和自信而言这是至关重要的。如何理解她的作品也同样重要。这些作品并没有明显叙述性的或是具象的内容,因而它们必须以某种信念的方式来被看待。如果你能全然地倾倒于它们,你便能够沐浴在它们的希望以及柔和的力量之中。请别试着与这其中的阳光、美好、愉悦相抗衡——而是让这致幻的色彩敲击你、引领你,让艺术使你快乐、微笑、并且强大。

  这些图像中流溢而出的光芒和爱非常特别,可能是从艾敬的整个生活当中散发出来的。这正是人们被她和她的艺术所吸引的重要原因。那些收藏并倾慕她绘画的,是想要特立独行并且超越风尚潮流的人们。他们仰慕的是艺术中的同情、正直与真诚——而这些正是她在生活中,作为音乐家以及画家的醒目印记。在我看来,她和她的作品吸引人的地方,是她在创作绘画时用到的那些肆意而复杂的技法,以及她对于材料的不懈探索,正是这些特质塑造和定义了她的作品。

 

 

Time Zone局部

  无论你的目光停留在画面的何处,色彩都会将你网罗起来。仔细地看艾敬的绘画,它们会开始分解到其物质材料的层面:它们曾经是肉欲丰满的、粘稠缓慢的、有着厚涂颜料的沉重的,但它们又轻盈而柔软,甚至是空灵的。她使用颜料、云母、以及其他从旅行中带回来的各种矿物和物质粉末来作画。轻盈与厚重,通常并不是你会由一幅作品或一个人联想得到的那种特质——两者显而易见的反差冲突,正是令她和她的艺术独具一格且颇有魅力的个性所在。作为一名画家,艾敬最伟大的一点就是她这种传达出矛盾的无重感的能力。

  对艾敬而言,绘画观念上的挑战在于通过概念、想法和经历的提纯与观看者产生联系,并从这种联系当中来引发创造。她想要进行分享。突然而至的、瞬息变化的情绪和洞察能够触发一幅绘画,但是将冲动转变成完整的作品还需要反反复复的严密思考。颜色、尺幅、材料、质感……当事关与观看者共享经历之时,所有这些都十分重要,而艾敬则非常擅长于此。值得一提的是她图像中的情感与心境是如何见微知著地产生着微妙变化。

  如果她愿意,艾敬可以一而再地描画出相同类型的画,但是它们每一次都是不同的,因为她也每一次都有些不同,那些触动她并让她反馈到油画布上的事物是不同的。作为一位观看者和写作者,她作品中的这一部分尤其难于理解和解释,因为这也同样缘于她性格中的特质,而这正是她个人的写照。而更重要的是,这个部分促使她的艺术得以进步和演变,因为她自己也随着时间的流逝在进行演变,她对不同经历的反馈会有着不同的方式。

  如果作为观看者,你能够撇开艾敬是中国人这件事的话,你一定会从这些绘画中收获更多。她的艺术简单来说,并不与中国的知识根基和艺术史传统相关联,也同样无关于其阐释和赏鉴。在今天,我所看到的是,已经不再有所谓的中国或是美国艺术家了,有的只是生活工作在中国或是美国的艺术家。艾敬是一位纽约学派 (New York School)的画家,有鉴于她初次严肃认真的作画是在十多年前的纽约,这一点就能得到非常完美的解释了。她当时住在SOHO地区,四处拜访附近的艺术家和画廊。她既做音乐,又做绘画,并且找到了一条崭新的路径。

  相继艾敬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上海的中华艺术宫接连举办的重要展览,2015年在米兰的昂布罗修美术馆,她在欧洲的首次亮相大获成功,这清楚地表明了她的抱负并不仅仅局限于中国。这位艺术家在昂布罗修非常欣喜地发现了自己与达芬奇的某种共鸣,因为在该馆收藏的达芬奇作品《音乐家的肖像 (Portrait of a Musician)》中,被描绘的音乐家手中握着一张上面的音符和字迹难于辨认的纸。艾敬执意要对这段音符作出破解,之后她做出一台机器,并且历史上首次将这段音乐演奏了出来。对她而言,分享这样的经历可以让人们跨越时间和空间地紧密联系在一起。

  对于一位艺术家而言,或者对于音乐家、作家、建筑师来说也同样如此:我相信没有哪一种艺术,能比得上通过分享,将人们聚集在一起,来对有欠缺和不公正的现象进行抗争这件事了,这对今天的世界是极为重要和紧迫的。从某种程度来说,我认为沃霍尔可以说得上是做到了,同样如此的还有凯斯·哈林(KeithHaring)和让·米歇尔·巴斯奎特(Jean MichelBasquiat)。可悲的是,这样的一种挑战,在今天已经很少有艺术家会再将之设定为自己的目标了。而这并非一件令人感到沮丧低落的事情——恰恰相反,诚实能够令人耳清目明,尤其是艺术当中的诚实。即使在艾敬的绘画中偶有黑暗的情绪干扰,它们也往往是转瞬即逝的。而她对色彩的运用则一直振奋人心。

  这些作品以一种礼貌但又坚定的态度坚持着自我,从很多方面来看这样的描述也非常符合艾敬本人,而观看者也会参与到这些在表面之下的、思想与感受产生的呼啸之中。这些画作中潜藏着的信息是,我们会渐渐明白,生活中的事物并非如其表象所示意,表面上安宁而又平静,但内在心潮澎湃。关于这些画作中所发生的事情我们获得了一些线索,并受邀作为观看者一个片段接一个片段地去填补其中缺失的部分,就像是解谜的线索一般。

  ——Benjamin Genocchio

  Armory Show纽约军械库艺博会执行总监

  

 

 

Time Zone,布面油画、云母片&彩色柏金叶,直径210 cm,2015-2016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裴刚)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