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黄永玉笔下的德化风情(之四)

2017-04-20 13:26:56 福建泉州 郑金勤

手拉坯

《手拉坯》

《扛坯》

  手拉坯

  还记得浪漫爱情电影《人鬼情未了》里最经典的那一幕吗?

  片中男女主角两双满是泥浆的手顺着旋转的拉坯机转、转、转……一个陶瓶的雏形慢慢呈现。就是因为这个至高无上的经典,让无数有情人落下了感动的泪水,同时也让许多人记住了手拉坯技艺。

  手拉坯成型是一种古老的技术,它是在转动的轮盘上,用手工将可塑泥料拉制成各种形状坯体的方法。手拉坯器形多为圆体,瓶、花觚、壶、罐、碗、盘等都适宜手拉坯。粗坯成型后,还得按品种要求进行修整,如盘、碗、洗、罐需要进一步将内外修光并使厚薄均匀一致。

  德化窑的手拉坯技艺从夏商原始青瓷肇始,经过五代后唐、宋、元、明、清100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拉坯工艺体系。为千年古窑的生存、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

  就是这样一个极其重要的手拉坯技艺,在“对瓷器行当发生了特大兴趣”的张序子的眼中,是极为重要的,这可是“德化瓷艺的命根子”!甚至认为“德化瓷器的历史和前途,从来都决定在这个古老的旋盘上。”并用教训的口吻直言——“你不好好听,仔细看……你迟早会后悔的,除非你一辈子不做瓷器!”

  确实如此,在没引进注浆成型工艺之前,手拉坯是制作圆器怎么绕也绕不开的技术活儿。刊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的王调馨《德化之瓷业》中,详细记述了手拉坯活儿的制作方法:

  日用品如杯、盘、碗、碟之类,则由陶车上制造。陶车之构造,竖直木一根,约高二尺许,下端埋于土内,使之安稳,上端圆尖承载轮盘之轴,轴为瓷制,作凹圆碓形,极平滑,载于直木之尖端上,旋转甚易。轮之上有小圆盘以盛泥土,以手旋轮使转,拇指剪甲,按定泥底,就大指薄旋而上,即造成一杯或一盘之形;继而布条及竹刀,括摩以光泽之,功多业熟,即千万如出一范。

  手拉坯具体的操作过程是:先把泥团置于转动的轮盘上,用手抱正抱顺,然后在泥团上部的中间部位扣出一个窝来,并上提把窝拔高。再把左手放在窝里边,右手放在窝外,两手四指里外相对挤拉窝泥,向上边或外边扩展,使窝泥变薄成适当厚度的坯体,同时使坯体成为预定的各种形状。最后在坯体的底部以下用一细线把坯体割下,即成毛坯。待毛坯干燥到一定程度时,再在转轮上进行旋削修整使其达到精坯的要求。修整毛坯这一过程称为修坯。

  尽管黄老先生“离开德化已经七十三年”,但当年的记忆依旧是那么的鲜活。

  在黄老先生的妙笔下,被誉为“德化古瓷艺术的命根子”手拉坯的载体——陶车,形象地呈现在世人眼前:一根削尖脑袋的硬木柱子埋在事先挖好的圆泥坑里。另根稍粗的硬木柱子掏空三分之二,倒扣在尖柱子上。加了一圈藤柳条做成的圆盘,留下六七寸宽的圆柱头做“拉坯”的重要部位。内槽顶上安装一个耐磨、有圆尖陡坑的小瓷座。

  看起来粗糙简陋的老旋盘,它要求的物理、几何学的精确度,一点不比钟表制造业差。埋柱尖夯土的力度,倒扣的木柱内槽的光滑度,“绝对垂直”,“绝对圆平面”,一千几百年前至今,从来的高标准。它达到的现代精确水平,古代的人眼、人脑、人手早就面向现代。

  “从来的高标准”也好,“活泼瓷艺的圆舞曲”也好,除了赞叹,依然还是赞叹不已:为创造“立体圆”到“平面圆”的劳动绵延一千余年。活泼瓷艺的圆舞曲终于自德化响及全世界。

  更有人将手拉坯比喻成“手的舞蹈”。诚然,技进乎道,好的拉坯师父,总是游刃有余,也就自然生出手作的美感,很有几分优雅的气度,常常一双手,就像在舞蹈!

  现在的瓷器制作,注浆者越来越多,机械化渐渐替代了手工,如何保护、传承手拉坯这一传统技艺,使之焕发生机和活力,是每个德化人应该深思的。原因很简单,手拉坯等传统技艺掩藏着我们祖先的智慧和情感,记录着人性最深处的情感密码。

  (未完待续)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王璐)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