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艺术的学术坚持与内在动力
2017-05-08 10:03:36 冯石
布鲁克林美术馆的馆藏特点——埃及屋
2016年10月23日,“中国视觉艺术中青年策展人赴美工作坊”一行20位团员踏上前往美国纽约的探索之旅。7个月后的今天,当我再次回望这段旅程,不禁感慨纽约之所以成为世界中心,是依赖于这座城市整体运行背后的社会架构和行业体系。而纽约的艺术环境由整个社会经济体制支撑,表面上看是现代社会的受益者,更深层看却是以纽约为中心的美国现代社会的规则制定者和维护者。这里艺术种类的分布、比例,艺术面貌的演进、变化,不仅以文化生产者的身份构成了二战后以纽约为中心的西方现代社会的文明蓝本,制造了一个全新的文化概念及其背后的阐释系统,更以持续的学术研究、展览推广、公众教育为途径,以庞大的人文科学为学理背景,帮助社会不断的自我定位与修正,而这不仅是所谓“当代艺术”参与社会发展进程的方式,更是美国在全球化背景下维护自身价值体系的重要途径。
在纽约的两个月,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这里的艺术机构普遍具备各自独立的学术能力与规划。无论是大都会博物馆、古根海姆、MOMA这样的经典大馆,还是像亚洲协会、高线公园、New Museum这样独具特色的机构,都有鲜明的研究性学术立场与针对性的展览方向。比如亚洲协会根据其自身特点和在美国社会独特文化的作用下,在研究和策展思路上始终坚持特立独行、自有逻辑的策略,专注于深入挖掘亚洲文化的精神内涵与社会价值,这使他们在竞争激烈的纽约艺术行业内拥有一个特殊的形象,并由此成为置身西方社会现代化发展历程中的一个独特坐标;布鲁克林美术馆则根据自身馆藏优势与兴趣,发展出质量仅次于大都会博物馆馆藏的埃及馆,并在女性艺术领域卓有建树,他们甚至收藏了朱迪·芝加哥的巅峰之作《夜宴》,可见其在自身领域的专业口碑和影响;New Museum作为纽约最具先锋气质的美术馆,其驻馆策展人本身便是一拨不满于现有艺术体制的行业先锋,在他们的倒腾下,这里成为了全球新媒体艺术家的试验场,美术馆甚至摒弃了馆藏概念,将所有的经费用于推动当下的实验艺术创作。
艺术机构具有独立的学术坚持,不仅能够有助于圈定固有的受众群体,避免社会资源的重复浪费,更加重要的则是有助于机构学术方向的明确化,以及专业领域的深入程度。美术馆到处都有,但是这里美术馆的展览质量却总能成为行业标准,从而再次巩固纽约的文化中心地位。
说到这里不得不强调,纽约各艺术机构对学术独立的尊重,往往基于他们公众权利和个体意识的普遍觉醒,高线公园便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
高线公园是一个位于纽约曼哈顿中城西侧的线型空中花园,其前身是为了避免城市交通事故而于1930年修建的一条连接肉类加工区和三十四街哈德逊港口的高空铁路货运专用线。这条位于高空的铁路线于1980年被弃用,并被居住其下的居民要求拆除。1999年,由高线附近的居民约书亚·戴维和罗伯特·哈蒙德联合发起成立了非营利组织“高线之友”(FHL),倡导对这道独特城市景观进行保存并作为公共开放空间进行再利用。2002年,经过评估,FHL设计的工程将使高线税收收入大于拆除重建的成本,这使得高线改造工程正式得到纽约市政府的支持并最终得以正式实施。如今,高线公园作为一座位于高空的城市步道,不仅成为纽约人欣赏城市风景的周末公园,更是纽约公共艺术最理想的孵化地,其后建成的在它上游的惠特尼新馆和下游的切尔西画廊街,使曼哈顿的下西区从早年废旧工厂的破败模样摇身变成了如今全球最时尚的文化领地,而这一切都源于公民戴维和哈蒙德当年的坚持。
我想这体现了一座城市与人最好的关系——一种互相哺育的能力,让彼此自由生长,而这也是纽约的艺术充满活力的内在动力。
(作者为四川美术馆展览策划部策展人,“2016中青年视觉艺术策展人工作坊”成员)
(责任编辑:刘倩)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