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栏】孙振华:台湾一粒米

2017-05-11 08:45:48 孙振华

  《十年而已》是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孙振华先生的艺术评论文集。《十年而已》以艺术家独特的视角,对社会新闻事件、热点问题从不同学科的角度所进行的解读;对文化艺术领域的各种问题所发表的个人看法,是一部能够反映当前中国艺术研究领域新动向的研究新作。本文为《十年而已》的第二十七篇文章。

  更多内容尽在[雅昌孙振华专栏]

  台湾文化产业界有“两粒米”的说法,“一粒米”是南投县的桃米社区,另“一粒米”是宜兰县苏澳镇的白米社区。

  白米是个村子,为什么以“社区”闻名呢?按我理解,村只是个行政单位、是个地理概念;而社区则是公民社会的一个单元,它包含着一套村民自治的组织和结构方式。白米社区就是台湾这些年倡导的社区总体营造的成功案例之一。

  白米村位于中央山脉,盛产矿石,据说台湾岛80%的矿石都出自这一带;白米村还有一种细如白米的石灰岩,是制作水泥的好材料,在台湾的排行榜上,这里的水泥产量总是高居首位。

在木屐馆,游客与一双巨型木屐合影。

当地居民设计的袖珍木屐,可以作为钥匙扣随身携带。

  当然,在白米社区没有得到治理之前,水泥制造和采矿业所造成的粉尘污染也居台湾首位,这里一度交通紊乱,居民与厂商纷争不断,苦不堪言。

  白米居民在当地政府和一些热心的文化界人士的帮助下,从文化和产业入手来改变自己的社区。

  那天我们到白米参观,首先令我感动的是那些几乎为“零成本”的社区公共艺术作品。

  两段老旧的空心木头叠架在废弃的车站边,俨然就是一件作品。社区的前任董事长穿一双木屐,为大家担任导游,他让我们猜,这是什么?有人说,这是当地一种有特色的木头;有人说这是运输矿石铺铁轨的枕木;有人说,这是制作木屐的木材。导游说,这其实就是以前的电线杆,过去的电线杆是木头的,现在变成了水泥的,为了保持木制电线杆的记忆,就切了两段木制电线杆架起来,——“以后可能再也找不到了。”

  这种公共艺术一点都不神秘,它与社区的历史和文化有关,而与艺术家的大手笔无关,与大把花钱无关。

  过了电线杆,来到一个红砖镶边的小土堆前,上面栽着一棵树。导游又发问了,你们猜这是什么?众人环视,无人能答;导游说,这就是我们白米的地形图,看着这个不规则的土堆,我们恍然大悟。

  在一段废弃的铁轨上,有几辆铁架子车,“过去矿石就是用这种车运出来的”,现在人们可以站在上面,体验在铁轨上行进的感觉,当然,是导游推着车在走。

  ——这些公共艺术几乎不用花什么钱的,但又都是最有“在地”特点,最朴实感人的。

白米社区邀请老手工艺人,利用后山上的林木资源,教授村民木屐制作技艺。图为老手工艺人在制作木屐。

木屐馆工作人员在展示木屐制作技艺,用锉刀打磨鞋底,保证鞋底的舒适度。

  白米在文化产业上最有名的是木屐。白米过去曾有制作木屐的传统,那时几乎人人穿木屐。几十年前,塑料拖鞋出现后,木屐逐渐消失了。白米社区在文化产业上的切入点是让木屐重新复活,他们成立了台湾唯一的“木屐博物馆”,展示、制作、销售木屐。

  就是这种不起眼的木屐,让白米的名声大噪。他们的做法和我们有些地方的做法不大一样。我们更看重的是产业、产量,效益;白米社区更看重社区文化特色的营造。在白米,到处都是穿木屐的人,木屐敲打着地面,此起彼伏,铿然有声,成为当地一景。

  这里的木屐绝不外销,也不扩大生产,只有到木屐博物馆才能买到,现做现卖,观众也可参与体验,亲手切削木头。由于他们坚持木屐和社区的地缘联系,使社区因木屐而声名远播,各地参观者络绎不绝。我们去的那天,一个日本旅游团因为没有事先预约,只好打道回府了。

  一双木屐合一百台币,我买了一双,并用电烙铁在上面烙了两句话作为纪念:“台湾一粒米,宜兰木屐村”。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杨晓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3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3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