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2017年春拍“中国当代水墨夜场”精彩提前看
2017-05-11 10:10:22 未知
在此次推出的“中国当代水墨夜场”中,我们将范曾、冯远、刘大为、王明明、萧平等当代水墨中坚画家的作品收录其中,其尺幅之大、质量之精实为当代水墨板块近年来难得的一次精品荟萃。
范曾 载歌行 190×367cm 设色纸本·镜心 1982年作
范曾的《载歌行》为其1982年所作,展现了一幅载歌载舞的欢畅之景,画面尺幅虽大,但对所绘人物的面部及衣袂等细节的刻画却极尽细致之功,连角落的竹叶也可自成一景,整体观之,范曾对人物的布置亦是疏密有致、互有呼应,于泼墨之处用笔酣畅,浓淡合宜,将“同舟御风雨,万里载歌行”所涵盖的疏野之感充分的展现了出来。写实的刻画之下,加入了作者自身的想象以及画面背后传递出的对于老庄自由思想的理解,最终构成了这幅画独特的审美韵味,正是逍遥无待,精神自由。范曾曾提出“以书为骨,以诗为魂”的创作理念,以此捍卫优秀的传统文化,复归古典思想,同时融入深刻的精神内涵,将画作提高至一个新的层次,最终得以灵来神会。
范曾 日出东南隅局部 143×364cm 设色纸本·镜心 2002年作
《日出东南隅》为范曾2002年乘兴之作,通关全幅作品,画面构图爽利,墨气淋漓,一挥而就,气韵流转。画面中少年跨坐于牛背之上,神采奕奕;老者于前方闲庭信步,优游自在。前方留白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趣味跃然纸上。此作中范曾用笔极为简练洒脱,浓墨勾衣纹却不失轻巧明快。以淡墨晕染牛身及远山,干笔皴擦山石,厚重沉稳。老者与孩童前后呼应,灵动之气跃然纸上,留白之处自然考究,正所谓意趣所在。范曾于《诗意的裁判》中提出将自然作为一个直观的、可以和心灵合二为一的对象来对待,这一观点这在他个人的画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长期个人风格成熟的过程中,范曾逐渐从有我之境完成至无我之境的转变,他对于对象的描绘并不拘于表面的浮光掠影,而是直入本质,描绘对象的神韵,是形似与神似相融相契的产物。
刘大为 秋郊饮马图局部 158×379cm 设色纸本·镜心 1999年作
“人物画的艺术精神是从不脱离 ‘人’的主题,从不脱离时代精神”,这是刘大为的创作理念,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艺术规律,是他深层思考当代中国画发展之路后的结论。刘大为有非常扎实的西画功底和造型能力,因此其对于人物造型的把握真正做到得心应手。在生活中提取素材是刘大为创作的基本法则,他的青年时期大多在内蒙古度过,这段经历成为了其艺术创作的源头活水。因此我们经常可以在他的作品中见到表现少数民族生活的题材,以及与少数民族生活休戚相关的动物形象。扎实的技法功底、独特的生活经历以及刘大为对艺术的深刻见解使他逐渐形成了具有独创性的艺术符号。作品中他以行草式的线条赋予形象灵动、洒脱、飘逸的视觉美感,从而构成了他画面特有的线与面、疏与密、虚与实、光与影的交错与平衡,加之画家扎实的绘画功底和造型能力,使其在对画面整体的把握上做到了非常自然的衔接和延展,九匹骏马神情姿态各异,人物神态颇显潇洒、旷达之意,把刘大为对于蒙古民族的热爱展露无遗。
冯远 金陵十二钗局部 144×365cm 设色纸本·镜心 2001年作
冯远的《金陵十二钗》着力表现的是《红楼梦》中的十二位女性角色,这一题材并非罕见,而冯远的《金陵十二钗》却极为特殊。他不仅精读过《红楼梦》,对人物性格有深刻的了解,而且吸收了从顾恺之、吴道子到陈洪绶、任伯年的笔墨技法,参考了改琦、刘旦宅等名家同类题材的作品,加之他良好的素描造型功底,以及强烈的现代意识,使得冯远创作的人物形象具有个性化的特征,脱离了传统红楼仕女的固化程式。在此幅作品中,每一位角色的服饰装扮、所处场景乃至神态动作无一不体现出了其各自的性格和当时的心境,在冯远笔下,我们看到了若有所思的黛玉,顾盼神飞的宝钗,精明干练的凤姐,柔情似水的可卿,低眉敛目的妙玉...
萧平 碧叶映娇花局部 144×501cm 设色纸本·镜心 2012年作
《碧叶映娇花》一作是萧平为2012年江苏美术馆举办的萧平先生七十岁美术大展所作,更是展览的一号展品。他运用大写意的手法,流畅的线条以及和谐的构图塑造了水天一色的景象,远处以淡墨平铺,更添辽阔之意。作者通过荷莲抒发了他的审美理想,同时荷莲作为其绘画创作样式的代表,也是其绘画迈向成熟的转折点。而这幅《碧叶映娇花》更是作者经历了多次探索之后的集大成作品,是作者忠于所感,发于所思的重要作品。箫平一面顺应着传统大师的影响,一面将意念的重要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更多地重视意念的作用。在保持自己一贯儒雅的风格之下,作品更添写意意趣。
王明明 幽情逸韵集(节选) 33×46cm×20 设色纸本·册页 2002年作
王明明在当代画坛以其宁静高古的风格而自成一派,在此20开册页中,他着重刻画了古代文人与自然景物结合所形成的一幅幅诗意画面。如倚卧静思的李白,他神态柔和,绵绵的思乡情意似月光倾泻;杜牧则饶有兴致的在观察一盆蕙草,发出“本是馨香比君子,绕栏今更为何人”的感叹;凉亭中的东坡先生形象稚拙生动,有些汉画像石的意味。画家在塑造人物时融入了自身的主观想象,并善于在瞬时情境营造出无边的意境,陶渊明、朱熹、郑板桥、苏东坡、王羲之、李白、曹雪芹等历史人物在他笔下呈现出了各自不同的风骨。除此之外,此册页中还包含两开黄苗子先生所作题跋,他直言“观此册深叹眼福”,并以龚自珍“玉想琼思过一生”一句来概括王明明画中展现出的纯粹、坚定之感。
何家英 少女 80×58cm 设色纸本 镜心
在表现女性美时,何家英注重挖掘不同女性心理的内在美感,通过对其心灵自然流露出的纯真、朴实、善良,表现出一种人格上的气质美。在此作中,少女目光温柔却坚定,两手交叠坐于绿荫之下,整体画面意蕴幽婉,体现出一种诗意的含蓄和隐含其中的感伤,这使他的作品具有了某种情感与人文意义上的深度。
袁武 老子出关 270×96cm 设色纸本·镜心 2003年作
袁武在画法风格上继承了20世纪的写实人物画传统,在技术上坚持“写实主义”,在理念上坚守“现实主义”,他善于利用多变的线条和墨色,并辅之以小范围的色彩来加强人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刻画人物及历史事件时,他着重于烘托整体画面的沧桑之感,以此次上拍的《老子出关》为例,画面中的老子扶坐牛上,身躯略显单薄,但观其神情却又展现出一种心游八荒、大彻大悟的坦然,画风虽写实,却体现出一种浪漫气质和内在的激情。
(责任编辑:陈小利)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