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中国嘉德香港春拍:张大千《红了樱桃》与《七十四岁自画像》

2017-05-11 16:55:59 未知

  摘要:长一辈的香港艺文界人士中,应该无人不熟悉《大人》与《大成》。这两本由沈苇窗相继创办的艺文杂志,几乎将流寓港台的南下文人,悉数拢聚。120页重磅新闻纸(《大成》为80页),汇聚高伯雨的钩沉,金雄白的掌故,林语堂谈文、陈蝶衣论艺,是香港文化人咂摸回味的好时光。杂志封面最初多为渡海三家的画作。而又以大千作…

  长一辈的香港艺文界人士中,应该无人不熟悉《大人》与《大成》。这两本由沈苇窗相继创办的艺文杂志,几乎将流寓港台的南下文人,悉数拢聚。120页重磅新闻纸(《大成》为80页),汇聚高伯雨的钩沉,金雄白的掌故,林语堂谈文、陈蝶衣论艺,是香港文化人咂摸回味的好时光。杂志封面最初多为渡海三家的画作。而又以大千作品为最多。

  中国嘉德香港2017春季拍卖会中,呈现的《红了樱桃》与《七十四岁自画像》两幅大千作品,均曾在七、八十年代作为封面,刊载在《大成》与《大人》杂志上,尤其是《自画像》,曾两度作为封面刊出。在大千为沈苇窗创作的作品中,仅此一例。

  七十四岁自画像

  Lot 138 张大千 (1899-1983) 七十四岁自画像 立轴 设色纸本

  壬子(1972年)作 134 x 69.5 cm 估价:HKD 600,000 - 800,000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大千唯印大年、得心应手、环荜庵、大风堂

  题识:苇窗索我尘埃貌,退笔粗疏眼更花。格是无心着泉石,故山挂梦已无家。六十一年壬子秋日,大千居士环荜庵写,七十有四岁。第三句拟易:那得心情着泉石。爰。

  上款:“苇窗”为沈苇窗 (1918-1995), 原名沈学孚,浙江省桐乡乌镇人。民国时期上海文化界人士、于1949年后自上海迁居香港,曾经担任《大成》杂志总编辑。沈苇窗与画家张大千交情匪浅,被称为大千晚年摩耶精舍四大护法之一。

  出版:

1.《大人》,第31期,封面,《大人》杂志社(香港),1972年版。

2.《大成》,第114期,封面,《大成》杂志社(香港),1983年版。

  这幅自画像,首次刊载于1972年11月号(三十一期)的《大人》杂志。其时,“张大千四十年回顾展”将于旧金山砥昂博物馆开幕。陶鹏飞(张学良女婿)应《大人》杂志总编辑沈苇窗之邀,搜集回顾展相关资料,撰写前瞻一篇,又请大千居士绘一帧自画像,以作《大人》封面。

  大千居士自写“尘埃貌”,或布局精巧,情境完整,无论苏子行吟、石涛闲坐皆是自家样貌;而更多为布局简练之自画像,大多无添背景,行笔畅达,惟三处最具神韵,其一为双目炯炯,精光逼视;其二为美髯自由率意,蓬松张放;其三,用大千居士自己的话来说,则是:“很多人画我的像,都比我画得好,我只觉得头上几根短头髪,我自己画的最像。”似在小处着眼,实为个性精神之表征。

  这幅《七十四岁自画像》,即为畅达简练之笔所写的大千小像。画面中,七十四岁的大千居士既不托钵,亦不扶杖,仅侧身背手而立;身着白布长衫。衣纹简洁明快,虽须髯皆白,面部却敷色清雅,轮廓精确,不见疲老之态,目光更是炯然。是作钤“张爰之印”“大千居士”“大千唯印大年”“大风堂”“环荜庵”“得心应手”六方。画上题七绝一首:“苇窗索我尘埃貌,退笔粗疏眼更花。哪得心情着泉石,故山挂梦已无家。”

  “尘埃貌”“眼更花”“已无家”,都是大千居士晚年诗作中常用的措辞,自去国之后,诗中常作悲音。但有趣的是,题画诗的老态和画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须髯的动态、头顶短髪的倔强,往往相悖。这种相悖,或许更真实的反映了大千居士的心理状态。“哪得心情着泉石”,参照1956年所作题画诗中“何事无人补泉石”一句,则可知是对背景空白的一种交代。既然“无家”索性置身于茫茫空白之中。

▲《大人》,第31期,封面

  ▲陶鹏飞《记张大千四十年回顾展》

  关于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在陶鹏飞刊载于当期《大人》的《记张大千四十年回顾展》中,有详细的记载。摘录如下:

  桌子上铺着一大张宣纸,居士由台来美的门弟子匡仲英随侍供应颜色水墨,居士开始自画像并说:“这是给苇窗画的。今天一定要赶完,请你带过去转寄,不然来不及了。其实打油诗己经做好,早就想画,只是兴趣不够,画也画不好,买到竹子,兴趣才来。

  说着停笔领我们到园外看竹子。……又回到画室,再看他完成的自画像。……饭后再由仲英磨墨居士提笔题诗:“苇窗索我尘埃貌,退笔粗疏眼更花。格是无心着泉石,故山挂梦”写道这里忽然停笔,因下三句内有一“无”字,和第三句中的“无”字重复。想换一个字,想了很久,又拿起诗韵查了很久,还没找到恰当的字,最后还是补上一句“第三句拟易:那得心情着泉石。”联想到居士既能豪放也能细心,为换一个字要推敲多时,真是值得羡慕效仿的。(《大人》三十一期,第五十三页)

  ▲大千(左二)与“摩耶精舎四大护法”(左起:黄天才、沈苇窗、杨汝德、徐伯郊) 。

  1973年,《大人》因编务及广告业务上的分歧而停刊。同年12月《大成》创刊,沈苇窗再度出任总编辑,其时,张大千当时身在美国,为帮助沈苇窗,以四天时间创作大型立轴《高山长青图》送赠,以表支持,更写明“余囊橐无余,如希急需,苇窗可即变卖,余绝不介怀。”可见两人深厚情谊。

  1982年,台湾艺评家李叶霜手持大千母曾友贞所作《耄耋图》印刷图片,到摩耶精舍请大千鉴识。先生一时激动,想要收回原图,但不知下落。不久沈苇窗前来精舍拜访,二人猜想此图必在人间,拜托沈设法访求。大千向沈作揖说:“乔峰(李乔峰,亦大风堂高足)常说,老师的事,沈叔叔一定有办法。现在我拜托你,要钱送钱,要画送画!但求访得真迹,一切都可商量。”

  沈苇窗竭力探寻《耄耋图》,最终访得下落。而大千却已在当月辞世。当期《大成》除刊载黄君璧、台静农、江兆申所撰之悼念文字外,沈苇窗以一篇《伤心未见耄耋图》悼念老友,并撰写挽联“三载面敦煌,事功俱在莫高窟;万里求遗迹,伤心未见耄耋图。”

  ▲《大成》第114期,封面

  而这一期的封面,又是上文所提及的《七十四岁自画像》。图片经过处理后,人物容貌淡化模糊,却将题识完整刊登。内页节录陶鹏飞《记张大千四十年回顾展》,可证是同一件无疑。再次登载,正说明此作在沈苇窗心目中的份量。

      《七十四岁自画像》与专题配合刊出,策划精细。而《大人》、《大成》在七、八十年代间的封面更多是“大家戏笔”。画面往往主体鲜明、修饰简洁,多见精炼、轻松、诙谐之作,如友人间的交往唱和。

  红了樱桃

  Lot 139 张大千 (1899-1983) 红了樱桃 立轴 设色纸本

  96 x 51 cm 估价:HKD 500,000 - 800,000

  钤印:张爰、大千父、摩登戒体、壬戌、昵燕楼

  题识: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忆写宋人句,八十四叟,爰。

  出版:《大成》,第109期,封面,《大成》杂志社(香港),1982年版。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是宋人蒋捷的句子。藉樱桃和芭蕉两种植物的颜色变化,抒发年华易逝的喟叹。是句寓情于具体的一事一物中,故常常入画。

  大千曾笑言:“此妙语竟成画家烂格”。而他本人也多次籍此“妙语”做易老作画。以写意为多,常为蕉叶几丛,樱桃两株。以和诗意。

  这幅画中左侧蕉叶作横亘,叶面趁湿加勾脉络,使其自然的晕染,蕉叶饱满湿润。左下角分别以浓淡层次的朱红写樱桃,明艳生动。又绘一摩登仕女,笔酣墨畅,乌发蓬松飘逸,唇色与樱桃之红遥作呼应,草草中做娇憨之态,似初睡醒时对“流光容易把人抛 ”的轻声喟叹。相较“退笔粗疏言更花 ”要松快许多,大家戏笔,别有生趣。

  此作刊于第109期《大成》封面,内页附图注一则,注明此件为"大千居士近作"。

▲《大成》第109期封面

(责任编辑:陈小利)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