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兰州鼓子陷后继乏人窘境 老“鼓迷”免费授课坚守传承

2017-05-12 23:39:58 未知

  

图为老“鼓迷”陆孝兰团队在家乡兰州什川成立公益培训班,并在“世界第一古梨园”园内免费授课。 崔琳 摄

  中新网兰州5月12日电 (记者 崔琳 魏建军)流行于甘肃兰州地区的传统民间曲艺“兰州鼓子”,是中国曲艺的古老曲种之一,它形成体系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然而,这种昔日兰州家喻户晓的文娱形式如今却面临“青黄不接”的窘境,甚至有可能走向衰亡。

  75岁的老“鼓迷”陆孝兰,醉心于“兰州鼓子”已有50余年,期间,他培养了不少徒弟。为了传承该民间曲艺,他于2016年3月,在家乡兰州皋兰县成立了公益培训班,每天下午在当地“世界第一古梨园”园内免费授课,还承诺35岁以下的年轻人每学会一首鼓子戏,培训班就出资500元进行奖励。

  一架扬琴,一把三弦,一架古筝,琴音悦耳,弦声动听,几个人聚集在一起弹唱,就是一台兰州鼓子戏。每当唱到高潮之时,他们便一人演唱而众人帮腔,显得气氛十分热闹。陆孝兰说:“兰州鼓子对很多的老兰州人来说,都是从小听,从小唱,玩了一辈子的东西。”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不论是在乡村的家庭院落,还是城镇的茶肆酒楼,兰州人婚丧嫁娶,请客宴会,“鼓迷”们总是会聚在一起弹唱几曲,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兰州鼓子被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陆孝兰介绍,兰州鼓子的唱腔清雅婉转,音域幽广,表白清晰,起伏平和,能将喜、怒、哀、乐等复杂思想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演员的手势和面部表情都能给听众以美感。兰州鼓子传统曲目内容大致分为赞颂祝贺之词、咏物写景之言、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三大类。

  “时代的发展,让兰州鼓子戏难以融入到年轻一代的生活中去,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面临‘青黄不接’的窘境。”陆孝兰坦言,这也是他自发成立公益培训班的初衷。现如今,我们也常常把歌颂家乡的内容也融入到兰州鼓子戏中,唱起来更有意义了。

  

图为培训班最小的学员陆宏波演唱兰州鼓子《韩英见娘》。 崔琳 摄

  “万亩梨园,尽在什川,历史悠久,世界罕见,它是金城后花园……”陆孝兰组织培训班成员为记者演唱了保护世界古梨园的鼓子戏。他表示,对于“兰州鼓子”后继乏人,他们会贡献出自己全部的力量坚守下去,能做多少,就做多少,目前这也得到了皋兰县官方的重视。

  记者了解到,由陆孝兰发起成立的什川镇北庄村兰州鼓子培训班已招收了20名学生,最小的6岁,最大的70多岁。

  最小的学员陆宏波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表示,他十分喜欢兰州鼓子戏,现在每天都在练习曲目《韩英见娘》,今后还要学会打扬琴,把这祖宗留下的宝贝唱给更多人听。

  甘肃省作家协会主席马步升认为,梨园本来就是自然奇观,具有亲和力,在这此地开设兰州鼓子戏培训班,引进地方剧非常和谐,同时有助于增加保护梨园文化的附加值。(完)

(责任编辑:陈小利)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