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18国际博物馆日特展丨王碧云的陶花缘

2017-05-17 18:10:24 未知

  2017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

  博物馆与有争议的历史:博物馆讲述难以言说的历史(Museums and Contested histories : Saying the unspeakable in museums)。

  贺第41届5.18国际博物馆日

  西安曲江富陶国际陶艺博物馆展览

  王碧云的陶花缘

  --珍视传统,走向未来

  前言

  我们生活在一个大繁荣的文化艺术时期(有人会说这是一个“泡沫”),很多收藏现当代艺术的博物馆,对于同时代文化的传播和推广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然而尴尬的是,大多数人提起“博物馆”这三个字,依旧认为那是一个“文物”展示的窗口。而博物馆有很多种,历史类博物馆只是其中一种,也一样会收藏现当代有代表性和有价值的东西。

  西安曲江富陶国际陶艺博物馆是一家以收藏和展示现当代陶艺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现当代陶艺已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历史,在19世纪正是国际现当代陶艺发展之时,在这段历史期间,我国的陶艺发展逐渐落后于其他国家。在此同时,一些发达国家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创作、研讨、展览、收藏体系。我国现代陶艺的发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崭露头角。因此,在当下建立与世界陶艺交流的信息平台迫在眉睫。

  为响应第41个世界博物馆日主题,西安曲江富陶国际陶艺博物馆特举办“国际博物馆日展览:王碧云的陶花缘---珍视传统,走向未来”展出40余件现当代陶艺面花系列艺术品。2014年面花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面花艺术是中国民俗文化的瑰宝,它积淀着中华民俗文化的历史沿革、风俗变迁的丰富内容,从它的起源、发展中透视主要的历史发展轨迹和西部文化精神结构。一些传统民间美术收藏家、美术工作者及国内外的学者也都有对面花进行收藏和学术研究;

  随着这次展览,去了解那些会逐渐消逝在秦东大地岁月长河中的“花样年华”吧。

  第一部分:传统里的面花印记

  据高承《事物纪原》一书记载,面花起源于汉唐作为祭祀供品。到宋代,面花艺术发展更为兴盛。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翔实地记录了当时的民俗生活,从中可以看出北宋时期的各种面花已经和生活中的岁时节令密不可分了。

  《石榴娘娘》石榴花寓意“多子多福”,小鱼儿寓意“年年有余”!此种作品在农村是娘家人送给结了婚女儿的祝福礼物,祝福她“多子多福,年年有余”。

  《童男女》娘家人送给结婚女儿的礼物,女孩带着同心锁,男孩带着长命锁,女孩怀抱着鸡,男孩怀抱着羊,代表着吉祥如意!

  《艾虎》是传统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品。中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风俗通》云:“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亦辟邪”。故民间多取虎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节的艾虎最具特色。 关中女儿回娘家也会带上艾虎,雄艾虎头上有“王”代表家庭有人呵护;雌艾虎头上有花,代表幸福美满。

  第二部分: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假如传统文化只是传承,就不会从中体现艺术创作者的智慧;王碧云奶奶到了创作后期,大量的记录了当下的一些生活痕迹和她的生活记录。

  《野猪家族》大小不同的一群野猪就好像一个野猪大家庭一样,从侧面看去就好似正在往前狂奔。夸张的表现手法,生动活泼的造型,通过陶泥质朴、自然的质地,使原本凶悍的野猪也多了一份温顺和可爱。

  《猴登科》,创作于猴年(2004年),“登科”是高中科举的意思,整组作品采用写意和拟人的手法,祝愿大家在猴年官运亨通,财源茂盛,节节高升,成双成对,连年丰收。看看猴子那悠闲、惬意的神态,体现了劳动人民对生活的赞美,和创作者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第三部分:驻村期间的创作与国际陶艺交流

  王碧云老人1998年驻陶艺村创作的十余年期间,正是富平陶艺村蓬勃发展的阶段。期间先后有来自30多个国家的200多名当代国际陶艺家在富平创作,他们的技法和思想,艺术表达方式,与同时期创作的王碧云各自不同,又彼此产生新的交流。

  荷兰陶艺家阿良·雷斯和王碧云共同创作陶艺作品

  澳大利亚陶艺家珍妮·帝布斯和王碧云一起创作作品

  荷兰陶艺家汉斯 Hans的陶花作品

  现当代陶艺的兴起与发展源自于四大主根:陶瓷历史的传承,现代科技的发展,主流美术的影响与全球化的大众文化。现代陶艺主干又产生了许多分支:实用性器皿类,建筑壁画类,纯艺术雕塑类,主流美术、当代艺术的影响与渗透。

  王碧云的陶花系列源于秦东生活的实用性,在创作上又属于纯艺术雕塑;她的舞女与野猪类创作期间,与国际艺术家交流产生新的思想,又和20世纪的主流美术、当代艺术产生共鸣。

  博物馆需具备前瞻性收藏的眼光,才能将历史长河中有意义的艺术作品存留、呈现。

  后记:

  珍惜当下每一秒,此时此刻瞬间就会成为过去,进入历史。曾经发生过什么,未来是如何?一代又一代人在在广袤的土地上生生不息,我们总是在前行的道路中研究历史,看看那些封存着时代印记的人类的创造物,无论是代表着皇家品味精美绝伦的艺术瑰宝,还是来自民间的民俗艺术文化传承,如这次西安曲江富陶国际陶艺博物馆“道·艺术空间”展出的陶艺面花系列,都将我们带回过去的一个阶段。如同那些曾经开遍秦东大地的过往,似乎已经渐渐被遗落在记忆中,但具备创造力和有情怀的人,将一切人类发展历史长河中有价值和意义的智慧结晶,默默进行传承、研究和珍藏。

  仅以上祝贺第41届国际博物馆日的到来。

  西安曲江富陶国际陶艺博物馆

  王碧云

  1939年—2015年

  王碧云生于山川秀美、人杰地灵的陕西省合阳县洽川镇莘野村,十几岁时开始随奶奶学习做面花。于2010年获得“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在富平陶艺村创作达十多年。因为“面花”原材料的难以储藏,王碧云老人在富平陶艺村陶艺工作期间,用陶土捏制的面花,是陶艺村的创新之举,保存并拯救了民俗文化。原汁原味的莲花童子、意象而神似的十二生肖等等,这些造型独特、富有民间情趣和地方特色的关中面花,以更易保存、更易流传的陶艺的形式出现,传统技艺与文化再生使人耳目一新,而且拯救和保存了面花这种珍贵的民俗艺术。此次展览,曲江富陶国际陶艺博物馆特别甄选了四十余件王碧云的陶花艺术作品,为广大观众经典演绎传统文化与现当代陶艺之碰撞。

  A

  BOUTTHEEXHIBITION

  展览先知道

  王碧云的陶花缘

  --珍视传统,走向未来

  开幕时间:2017年5月18日

  展览时间:2017年5月18日--2017年6月18日

  主办方: 西安曲江富陶国际陶艺博物馆

  富乐国际陶艺博物馆群

  艺术总监:徐国良

  策展人:同建丽

  策展助理:李杰、方圆

  详细地址:西安曲江大唐芙蓉园南门唐市(曲江书城正对面院内,电话:029-85412055)

  媒体支持:陕西电视台、西安教育台、雅昌艺术网、中国西部开发网、艺指禅艺术网、网易陕西

(文章转载自曲江富陶国际陶艺博物馆公众号)

(责任编辑:刘爽)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