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舞”雎安奇个展在3画廊开幕
2017-05-28 14:45:14 未知
2017年5月27日,在3画廊举办了“咏舞”雎安奇个展。展览现场,在3画廊教堂空间中悬挂的大幕无声的播放着视频内容:“三对男女跳“砂舞”的场景”;二楼小空间里是由高音喇叭组合而成的装置作品,伴随七彩滚动魔球的旋转,喇叭里各种舞厅和陪舞女的对话声音回荡其间;三楼的另外一个空间则悬挂着闪烁的LED灯箱,灯箱循环呈现有关《咏舞》的古诗。
雎安奇以彩色录像、高音喇叭装置、LED灯文字三种不同的方式来“咏”舞,形成差别性语言表达。录像以其技术的直观特性再现了贴面“砂舞”由来的原始本欲。砂舞开始于防空洞等地下建筑,男女方紧搂在舞池一动不动,下身敏感部位紧密接触,上下左右反复摩擦,形同砂轮打磨物件,顾名思义“砂舞”,这种舞蹈流行于民间舞厅,成为社会底层社会交往和解压方式。三对男女“砂舞”场景,在摄像机镜头的窥视下,文明仪式的原初欲望与仪式规则之间的荒诞悖论暴露无遗。
而高音喇叭装置里播放着艺术家和陪舞女的谈话,因展览空间的特殊作用,其日常语言不再是让人听之邈邈的状态,一下子把观众带入耐心揣摩和对真实舞厅与舞女们生活场景的联想之中,别样感动,引人深思。
LED灯闪烁的古诗,则把熟悉的文学作品陌生化了,原有的、通过阅读吟诵并借助对于古人想象力建构的“美姬歌舞”的风貌消退,古诗的轻盈飘逸幻化为当下霓虹闪烁的刺眼焦躁,诗情画意变成消费时代的一块LED广告牌。与高音喇叭中的声音采样呼应,突破诗歌描述的想象屏障,新的真相展露,更显诗性歌咏时代的一去不返。
作为一个跨媒体艺术家、一个导演,多样媒介使用是雎安奇艺术表达始终的探索。在“咏舞”中,三种表达媒介,好比是对主流电影“声画字幕同步”的技法的回避与单项的锤炼,其交互综合产生更丰富的刺激,彻底取消了电影通常的娱乐消遣特性。面对不同媒介对同一个相关问题的表达,最终必然将观众引入用心思考的情景:舞蹈的原欲、现代舞女的处境、古典吟咏的语境……雎安奇的“咏舞”以一种更复杂的方式跨越了社会纪录片的边界去实现创作。
艺术家一直在强调,他的作品与古人目的一致,为了“咏舞”。身处一个媒体手段多样的现代社会,不再是像古代文人士大夫那样只能以“文字”或者“图画”来描绘世界,不同于古典诗歌“咏舞”对女子的颜色、服饰、歌姿、舞态等的浮艳描述,当代“咏舞”,最终刺探到更多真相和本质。更进一步讲,当代“咏舞”的照亮意义远大于古典诗歌“咏舞”的感染意义,当代艺术使我们获得更多认知收益。
雎安奇于在3画廊的两次展览,《咏舞》和《大字》都探索性的运用了教堂空间本身的结构。“大字”以双屏录像借助教堂高阔的空间气氛,影片从 1968年鼠标之父道格拉斯.恩杰尔巴特展示首个鼠标的视频文献开始,不断切换到摄影机在新疆戈壁上空的穿行……镜头中的一堆堆碎石幻化出1968年世界各地的政治文化浪潮场景。恢弘的现场,使我们深入到对盲目而轰轰烈烈的社会活动的联想与认识之中。这次“咏舞”,录像、声音、文字在不同空间的交互式展示,更是一次有意味的尝试。
艺术发展到今天,最前卫的体验还是应该去到画廊空间,尤其是当画廊主默默接受艺术天才们把空间作为其艺术语言密切相关的实验场以后,画廊不再是油画和雕塑的储藏室,而成为一系列行为舞台、讨论和表达观念的工具。比如画廊里电影的空间,它让你难受的站着,区别观看好莱坞电影的舒适。启示的得到从来都不是就着爆米花和可乐的。
本次展览将持续到6月24日。
咏舞
艺术家:雎安奇
策展人:赖青琳
主办:在3画廊
开幕:2017年5月27日 周六 16:00
展期:2017.5.27——2017.6.24
地点:北京市朝阳区南皋路129号塑料三厂文化创意园·在3画廊教堂空间
(责任编辑:裴刚)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