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毕业创作曾影响未来

2017-06-05 09:00:17 陈振濂

  毕业季看创作

  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在各艺术院校都是以展览的形式来展现四年来教和学的成果。对学生来说,这个成果的展示很重要,绝大多数的毕业生都是人生中唯一也是最后一次机会。如今,四年的学习未必都是寒窗,而苦读也并不普遍。在考核机制上聚焦毕业创作水平的焦点更加分散,尽管还在看实际的水平,然而,实际的水平好像不太重要了。

  毕业季论创作

  过去毕业创作的水平关系到留校,关系到分配工作,总之是关系到未来的前途。因此,毕业之前的最后拼搏往往是拼命,毕业生所寄希望的这一锤定音能够决定自己未来的前途。因此,历史上有许多本科毕业的创作就已经载入到史册,广东画院原院长王玉珏因其《山村医生》(1963)及《农场新兵》(1964),毕业后就留校而后来得到发展了。

  毕业创作曾影响未来

  原上海美术馆馆长方增先以毕业创作的油画《师与徒》留校并转入研究生班。1954年夏研究生班毕业,分配入新创设的中国画系之后又创作了占据新中国美术史的经典之作《粒粒皆辛苦》。辽宁画院原院长赵华胜1964年从鲁迅美院毕业后留校,他也有毕业创作《光荣颂》《忆当年》《春苗》等中国画。所以,那个时代的毕业创作关系到未来。

  毕业创作曾造就盛世

  1964年是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盛世,有影响至今的“全国高等美术院校1964年毕业生创作成绩展览会”。共展出11个美术院系的680多件作品,其中还有中央美院马振声的《天下大事》,湖北艺术学院陈立言的《秋忙》(国画),浙江美院(今中国美院)吴山明等合作的连环画《茶农苦难史》等,这届中的许多人后来都在美术界占有重要的位置。

  毕业创作与展览

  1964年第6期《美术》的重点介绍,使反映当年全国美术院校教育成果的展览得到广泛的传播,并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后来,当人们想到这种方式对于推动院校之间的联合,对于激发院校的毕业创作都具有重要意义的时候,零星有了如2007年毕业生雕塑展、2010届优秀作品展(第一届),但影响不广。

  毕业的欢愉和惆怅

  一切好像都是时过境迁。但铁打的营盘与流水的兵之间的关系却没有变,毕业创作还在教学计划之中,也没有变,然而,当毕业创作淹没在毕业的嘉年华之中,这种应和娱乐化社会的校园文化这几年开始流行,它无疑又分散了人们对于毕业创作的关注。

  毕业创作在院校

  显然,现在的毕业创作不是影响未来发展的主要因素,考研基本上可以说是必经之路。而这一切都是那些1964年毕业的前辈们所没有遇到的。因此,院校的新方式与新变化所反映的当代艺术教育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毕业创作的边缘化。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王璐)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