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017全国美院研究生毕业展观察:笑看争奇斗艳 冷观“二手创新”

2017-06-05 10:12:06 施晓琴

蜀江新春(服装设计)  清华美院染服系 臧杰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不知不觉中迎来了毕业的季节,随着5月上旬中央美术学院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7届研究生毕业展的陆续开幕,今年国内各大美院的毕业展与毕业季活动也正式拉开了序幕。从各种毕业展不断刷屏朋友圈到各界观众的广泛参与,各艺术院校的毕业展已然成为夏日里重要的社会公共文化事件。

  我国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了研究生教育的战略地位和发展目标,指出:“没有强大的研究生教育,就没有强大的国家创新体系。”如果说本科生毕业展能够检验一个高校教学水平与成果,那么研究生毕业展或许承载着为艺术界创新夯实基石的使命。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今年他们的毕业汇报又做出了怎样的努力呢?

  质量明显提高跨界已成常态

  中央美术学院此次研究生毕业展分美术馆、7号楼展厅、校园展厅3个地点,共展出2017届硕、博研究生356人的毕业作品1200余件,作品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壁画、实验艺术、设计、摄影、建筑设计及影像等媒介。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院长苏新平指出了本次展览的三个特点:一是作品的难度有所增加,独特性及完成度都有所提高,体现出学生在作品背后的思辨能力和艺术修养;二是作品体现了学生及其导师在专业的坚守和跨界合作方面理性的态度,尤其是传统专业院系的学生在运用传统语言方面不再游离,坚定地选择用传统的方式方法准确地表达感受;三是整个展览无论展陈空间还是展线的分配,都体现出各院系导师、同学的全局意识有所增强。

  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展则是首次联合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毕业作品,全部在硬件条件相当不错的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包括174名硕士研究生的800余件创作设计作品,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与设计学学科各专业方向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与特色的呈现。“在清华综合性学科优势背景下,我们的毕业生如何博采众家之长,结合自己的学术志趣培育自己的设计与创作风格特色,是指导教师和学生付出心力最多之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说。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胡斌告诉记者,以往的研究生毕业展是分美术与设计两大类别同时展出,而今年由于学生明显增多,为充分呈现同学们的学习成果,该学院将本届研究生毕业作品分成3场展出。胡斌十分关注全国美院的毕业生展,并策划过全国性的学生毕业展,他认为近年来的毕业展整体呈现出三个趋势:一是单纯的以符号图式作为标签的表达减少了,近年来学生作品更注重系统表现,具有较强的整体性;二是多元聚合的创作较多,不仅常常成组出现,有的还包含多种媒介,反映了学生创作媒材的综合性加强了,通常动用多种手段来表达观念;三是具有“活动性”特征的新媒材的使用越来越多,例如机械装置和身体表达等,有不少作品会表现出一种“运动”的状态,并能吸引观众参与互动。

  西安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等院校的研究生毕业展,都体现出了专业壁垒不断消解、自由表达成为美术高校毕业生普遍追求的创作态度。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在时代背景下积极寻求对既定模式的突破与对新形式、新观点的融合。正如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所说,“专精”与“跨界”、“融合”与“交流”这些时代特征在学生们的创作与研究中得到了鲜明体现。

  关注维度扩大

  “二手创新”有险情

  纵观各大美院的研究生展览作品,很明显体现出毕业生在创作中关注的维度正在不断扩大,更重要的是,无论是走在前沿的高科技、智能化机械设计与构想,还是对于日常衣食住行和气候环境等方面的关怀,都体现出他们对社会和人们生活日常的关切与思考。

  高科技、现代化、智能化、人机交互融入艺术设计和视觉传达是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展的一大特点,展品几乎涵盖了现代人生活、工作、学习、健康、娱乐等方方面面,同时也注重对传统审美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挖掘、转换和再创,美观性与实用性共存,传统性与创新性兼具。在展览中不难发现,毕业生们或多或少已经有了一种精神上的自觉,主动迎接社会的瞬息万变。在设计类专业的毕业作品中,作者们的关注点与当下社会最具体的现实需求联系紧密,自媒体中的功能也成为他们改进的对象。展览橱窗的影像式设计、对书院文化的关注等均表明,他们发现了一些社会中被忽视的新问题。

  由于互联网、多媒体的高速信息传播,各院校毕业生的作品风格、题材选择以及关注问题上难免呈现出一些趋同性,而如何在毕业创作上体现创新与引领性,这一定不是师生们在指导和进行毕业创作时才去思考的问题。不难发现,现在大多数毕业生更多地强调作品的外部创新,注重形式、媒材上的新颖,而少有能够从艺术本体及其发展的角度对当代艺术创作进行深度思考,至少在这一层面缺少能够让人眼前一亮的优秀作品。胡斌认为毕业展中最突出的问题在于做表面功夫和深挖精神内涵之间的对立,这使得那种“不新不旧”的艺术占据了很大比例。“我们可以称之为‘二手创新’。复制前辈、老师们的创新模式,这是学院里的学生一种最保险也最懒惰的方式。”胡斌说。

  同时,他也提出了一些担忧,“毕业展正成为了一个争奇斗艳的场所,技术上特别繁复、形式上特别夸张的一类作品比较容易得到关注并引起话题,而其他一些表现形式不突出,但是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与探索创作出的作品相对不容易被注意到,这就可能会造成一个不良的导向。另外,很多学生把毕业展当成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点去‘经营’,却忽视了创作的连续性。即使在毕业展上达到了一个高度和突破,而毕业后能不能持续探索还不得而知。”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王璐)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