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山西陶寺遗址发现中国现存最早宫城

2017-06-09 16:57:04 未知

宫城东南角门。考古所提供

宫城东南角门。考古所提供

  中新社太原6月9日电 (记者 胡健)记者9日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获悉,经过5年发掘、论证,考古专家在襄汾陶寺遗址发现中国最早的宫城,为研究中国古代重要都城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参考。

  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山西省考古所联合对“陶寺遗址疑似宫城城墙”进行持续发掘。2016年6月,考古专家发现并锁定了东南门址和东南拐角处的侧门。2017年,陶寺遗址考古项目继续扩大发掘,考古专家陆续摸清了陶寺宫城城墙堆积、结构、年代、发展演变等问题。

考古工作者在对宫城城墙基槽夯土进行环刀取样测密度。考古所提供

考古工作者在对宫城城墙基槽夯土进行环刀取样测密度。考古所提供

  陶寺宫城位于陶寺遗址东北部,呈长方形,东西长约470米,南北宽约270米,面积近13万平方米,由北墙、东墙、南墙、西墙组成,城垣地上部分已不存在,仅剩余地下基础部分。南墙西段及西南拐角已被破坏。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队领队高江涛介绍,2017年,考古工作者开始发掘宫城东南拐角,研究发现,陶寺宫城遗址基本完整,自成体系,结构严谨,具有突出的防御性质,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宫城。

宫城东南门址示意图。考古所提供

宫城东南门址示意图。考古所提供

  高江涛介绍称,宫城实际上就是古代阶级划分的重要标志,起着皇室与普通百姓生活区域分隔的作用。陶寺宫城的发现,使得陶寺“城郭之制”完备,陶寺很可能是中国古代重要都城制度的最初形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早在2015年就对外宣布称,陶寺遗址是最早的“中国”,通过近40年的考古发掘,初步揭示出陶寺遗址是中国史前功能区划最完备的都城,由王宫,外郭城、下层贵族居住区,仓储区,王族墓地(王陵),观象祭祀台、工官管理的手工业作坊区、庶民居住区构成,兴建与使用时代距今4300-4000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曾表示,一系列的考古证据链表明,陶寺遗址在年代、地理位置、陶寺遗址的内涵、规模和等级以及它所反映的文明程度等方面,都与尧都相当契合。在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陶寺遗址很有可能就是尧的都城。(完)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江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