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陈福善:随福伯起舞

2017-06-14 11:39:59 武漠

  虽以“回顾”为名,汉雅轩的“随福伯起舞”却并未呈现为一个严肃而全景式的编年展览。在巴塞尔艺术周期间开幕的展览第二部分“城市众生相”甚至特别安排了爵士乐队现场演出和糖果派送,恰与陈福善本人及其作品中自在、率性又饱含人生乐趣的气质相符,轻松亲切的氛围也几乎令人忘却这位被视作“怪杰”的香港艺术家早已辞世经年。

  《无题(观龙的人群)》,1968-1985年

  塑胶彩纸本,50.5 × 75 厘米

  “随福伯起舞”中的作品可谓“怪杰”这一别号的绝佳注释。它们大部分创作于1960年代末至1980年代中期,对于之前经历过大量水彩写实训练和多种风格与媒材实验的陈福善来说,他的创作手法在这个时期展现出多样面貌:介于抽象与写实之间,超现实风格的“现代中国画”、图绘城市生活情状,纯粹抽象幻觉的丙烯纸本绘画、以及想象力奇崛的纸上拼贴。陈福善“怪”就怪在,作画于他是一个游走在想象力中的“发梦”过程。在1970年代一系列题为《奇幻风景》的画面中,海底生物可以游荡在天空中,各种动物、人物形象与山水则可以彼此交叠、融为一体。

  《争宠图》,1968年

  塑胶彩纸本,152 × 102厘米

  在专注于描绘人物形象的《城市众生相》系列里,这些特质表现得更加鲜明。它们往往有着富于叙事性的标题,比如《舞会》(1968)、《争宠图》(1968)、《无题(观龙的人群)》(1968-1985)等等,但变了形的人物与荒诞不经的场景又令人大惑不解,仿佛无意间闯入某种难以言喻的幻景。

  《舞会》,1968年

  塑胶彩纸本,152 × 102 厘米

  没有固定师承,没有背负太多传统包袱,创作也不拘泥于定法,在陈福善的画中可以看到传统中国画的山水布局,同时又有“硬边”风格与毕加索的潜在影响,甚至于波洛克的颜料泼洒技法也不无援引——一切的主义、流派、文化脉络在此显得既不沉重,也无隔阂。在陈福善去世后,通过各种展览与出版,他渐渐为香港以外的区域所熟悉,但此次展览提出的问题与之前别无二致:如何在艺术史当中定位这一类“怪”且“独”的艺术家?又或者,艺术史能够“定位”他们吗?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张天宇)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