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讲堂3235期】胡泉纯:在场——常德沅水右岸棚改区公共艺术创作实录

2017-06-19 08:39:56 樊玮

  导语:本次论坛邀请了六位嘉宾发言,围绕今天的主题“艺术介入:城市升级”,首先从常德和南京两个公共艺术介入城市的具体的项目,以及“彼处即此处”大型学术公共艺术的装置性的活动和艺术介入到办公空间这样一些具体的项目,从城市到具体的设施各个方面,来展示艺术激活发展升级城市各个方面的核心力量。

  主题:艺术介入·城市升级

       第一部分:在场——常德沅水右岸棚改区公共艺术创作实录

  嘉宾介绍:

  胡泉纯:中央美院雕塑系公共艺术工作室主任  

  正文:大家下午好!很高兴今天能够跟大家来分享我们工作室刚刚结束的公共艺术创作项目。我们这一次的创作是14个人,从创作到制作的过程经历了24天,这一片棚户区就是我们创作的场地,也是我们研究的范畴,目前棚户区的空间是拆迁和建设同时并举,因此他的空间呈现出四个状态,一种是等待拆迁的,还有一个正在拆迁,还有一些拆迁完毕的,还有一个在建设中的。

  这里一切都是不确定的,一切都是在变化之中的,但是一切不得不发生,一座新城的崛起是在一起,一般惯常的思维和面对即将消失的城区,我们可以留下点儿什么,但是遗憾的是通过我们的调研,这个地方没有太多的特点,它没有相对有价值的文化传统,也没有相对有特点的建筑房屋,似乎这里的一切彻底毁掉都不足为奇。

胡泉纯:中央美院雕塑系公共艺术工作室主任

  那么如果我们仅从文化传统和建筑保护的角度去评判这里的话,势必我们看不到真相,事实上这里已经有近百年的居住历史,最初从渔村发展到城区,记载了个体的记忆和家族变迁的历史,这里有人的记忆,有家园记忆,棚户区的历史走向终点,一个新城的发展从起点开始,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候,我们所面对的问题就是怎样留住旧城的记忆,为新城注入历史的原点记忆。

  记忆的表达是需要载体的,那么从公共艺术创作的角度,怎么去寻找这个艺术的载体,也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而且,如果说公共艺术创作是针对于特定的人和空间,那么在棚户区这个空间是变化不定的,一切正在发生,那么在这样的状态下,如何实现公共艺术的有效介入,这也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另外一个问题。

  为了针对于以上的这些追问,我们采取了两种策略:一种策略就是事件介入,另一种策略就是物件介入。所谓的事件介入,就是我们策划一些事情,引起当地的居民关注加入,实现作品的最大化的公共效益;所谓的物件,就是我们做了一些东西,未来要放入新城,当然这些东西是承载着旧城过去记忆的。

  事件介入就是画房子和做房子,是我们的第一件事件介入计划,其实它的这个初衷是我们把整个创作的主体锁定为棚户区的小朋友,为什么呢?因为棚户区这些小孩子童年所居住的空间,而且这些小学生他们将要见证一座新城的发展,所以我们跟当地的美术老师合作,组织朋友以画房子为题进行创作,然后我们把有特点的作品每三个连成一个街区,然后用钢板进行焊接,未来将永久地承载于这个新城之中,而这个创作的目的其实就是希望这些小朋友从小就有一件作品在这个新城中间成立,那么以后无论他走到哪里,有那么一个事情把他和这个城进行关联,过了多少年以后,也许他会带着自己的子女来看,说这是爸爸曾经小时候画的,这个是妈妈曾经小时候画的,这样个体记忆就与城的记忆进行共生和共存。

《画房子做房子》

  第二个事件介入就是留言墙,因为在棚户区的整个拆迁现场,到处都是这样的建筑废墟,到处散落着这样的砖头,砖垒砌构成了墙,墙构成房子,房子与房子之间相连就构成了街区,通过这种拆迁,砖头又回到了砖头,我们认为从个体到群体,从群体互惠个体的这个过程,都与棚户区的历史发展宿命非常的相似,所以,这件作品就是对这一状态的回应。

  具体的创作方法是我们从建筑的废墟中收集起当代的砖头,然后找到棚户区的居民,每人写下一个心愿,然后再由艺术家把这句话刻进这个砖头,我们把所有刻有心愿的砖头最终垒砌到未来的新城,以后无论这些居民他们走向哪里,他们有一片心声已经凝聚在新城,他们曾经生活的地方里边依然保留着他们的希望。

《留言墙》

  如果说“留言墙”是关注的建筑废墟里面单个特定的材料,那么“封存”所关注的是建筑废墟的整体状态,如果说“留言墙”关注的是棚户区的居民的个体,那么“封存”所关注的就是棚户区的家庭,因为我们通过对不同拆迁的建筑废墟,我们发现每家每户的建筑废墟都不尽相同,这个废墟中蕴含着他们当时建造房屋时所采用的建筑材料以及他们个人的喜好,所以我们把这个建筑废墟中能够代表这栋房屋特点的材料收集起来,然后用水泥进行浇铸,采集信息。

  我们在建筑完以后,到加工点用大锯切开,然后在切的过程中间,里面材料的断裂就能够暴露出来,曾经的这户人家可以从这一堆材料中依稀辨认出自己家里曾经盖房子所使用过的这些材料,整个切割的过程是非常的激动,因为你不知道切下去会是什么样,所有呈现的效果是比较随机的,在所有的地方中间,我们选用了两个纸质,一个是75厘米×75厘米,一个是45厘米×45厘米,就是说这件作品的尺度是指向我们日常的家居,也就是说它不仅是可以用来看,可以用来缅怀,它还可以用来用,怎么用?用作桌子的一个高度,其实这件作品是充满着温度的,过了多少年以后,虽然你的家园已经搬迁了,家园记忆已经没有了,印记已经没有了,但是这个城中间留存了这样的一堆曾经用过的建筑材料,通过多少年以后过来缅怀,过来触碰,这是一些具体的细节。

《封存》

  这是我们把所有住户的姓名,曾经住的地点,以及我们采集的信息做了一些记录,刻到了墩子上面,一起来是我们做的最后一件事件介入计划,这个计划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在棚户区开展了一个类似于公共艺术公开课这样的一个方式,把我们在这里创作的成果方法向当地的居民进行讲解、交流,其实更重要的是向这个居民宣布我们前面画房子、做房子,留言墙、封存计划是一项长久的计划,对于小朋友来讲,他可以参加画房子和做房子,对于棚户区的单个居民来讲,他可以参加留言墙计划,对于棚户区的家庭来讲,他可以参加我们的封存计划,虽然说我们现在撤离了棚户区,但是我们的计划依然在那里进行。

  这就是我们一直所开展的事件介入,通过策划一些事件,居民能够关注,但是我们这个事件跟以往的事件策划不太一样,他产生了物件的结果,我们还做了一些东西,这些东西也跟旧城的记忆和人有关系。

  其中第一阶段就是漂流的地址,因为棚户区最初是由一个渔村发展而来的,最初是有第一艘船的停泊,开始有人定居,形成了村,形成了城,最后发展成为现在的样子。而现在这里即将拆迁,这里从公共识别的角度来看,每一张门牌背后代表的是一个家庭,这里已经拆迁了,这些门牌已经失去了原来的功用,所以我们把门牌重新装订在船上,这个区域的历史由船开始,最终也由船而结束。我们觉得这是门牌最好的归宿。

《漂流的地址》

  第二件作品,在棚户区可以见到爬山虎爬满建筑的这样一个景象,爬山虎在依附建筑生长的时候,它也忠实的勾勒出了建筑的形象,我们这件作品就是把建筑去掉,爬山虎代表着过去棚户区的一个空间记忆,这件作品不仅是一个艺术装置,在未来它还是城市绿化装置,我们可以在这上面同样种上爬山虎,当爬山虎爬在建筑上的时候,旧城的记忆和旧城的空间印象就越发明显。这件作品仍然在制作的过程中,这是整个的制作过程,工程量特别大,特别废时间。

《爬山虎的家》

  这件作品是从棚户区的砖墙和花窗获得了灵感,用砖头和花窗系成了这样一个小的构筑体,然后我们在不同的尺度设计了水泥花窗,分成三个尺度:一是成人观察的尺度,还有一个是儿童观察的尺度,最有意思是小猫小狗观察的尺度,我们认为他们的视觉感官同样也很重要。乍一看没有什么特别的,其实所有的窗户是贯通的,前后贯通,两个并排的看上去是同样的高度,其实有一个是看向天空的,这么讲的话你觉得仍然没有什么稀奇的,其实这里面对于作品的魔幻之处,在于对这个花窗内壁的处理,我们在花窗的内壁装满了水泥建筑,所以它就产生了万花筒的效果,这样子当你戴上窥视镜靠近这些作品的时候,你所看到的是有超现实的景象。就像这样看上去没什么特别,当你这样子看的时候你看到的是这样一番景象。

《花墙万象》

  这件作品是安全屋,是一件充满幽默感的作品,因为在棚户区每家每户都装着防盗网,而且防盗网层层叠叠,给人感觉已经完全超出了正常安防的需要,后来经过了解,其实这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拆迁补偿,从这个角度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有一些窗户是侵占了公共的空间,所以有时候为了防止磕碰到人,所以包上了软的布料,这件作品的创作反其道而行之,我们把所有的窗、所有的门都向内凹,这样形成了室内外的一种反转,当你走进去的时候虽然它的名字是称为安全屋,其实你走进去之后就会发现这个所谓的室内其实是一个极其狭窄的,其实安全屋不安全,它也不舒服。

《安全屋》

  这件作品也是利用了废墟里边拆迁下来的窗户,在未来的形成里面,这种构筑窗户的方式我也很少使用,窗户是采光通风,提供景观的,这件作品也是为了提供景观而做,只是他把原本应该装上玻璃的地方装上了镜子,未来这件作品置于新城的时候,老窗户提供的就是未来新城的新景观,当然这里还是老窗老景,为什么?因为心仍然在棚户区。

《老窗新景》

  井盖应该说是一座城里面很重要,但是往往也容易被忽视的这样一个公共设施,这组作品创作意图就是为未来新城设计井盖,这个井盖的内容是目前棚户区写生的景象,下面有写生的GPS,那么对于未来的新城来讲,这是麻将,对于未来新城来讲,这个井盖就成为一面镜子,一面影射过去景象穿越时空的镜子。

  最后一件作品是百家布,就像我们换的背景,在棚户区很多居民家都是以这样的方式来铺设他们地面,充分体现了物尽其用,一个朴实的美学,百家布的名字其实是来源于百家布,穿百家衣、吃百家饭、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当时这个百家布是一种传统的手作,从各家各户收集废料,然后给孩子做一件百家衣,这样保佑小孩健康长寿。我们自己从各家各户即将拆迁的房屋中按照一定的模式切割他们家的地面、墙面,然后在未来重新铺设一条路,一条百家布,如果说百家衣寓意的是健康长寿,那么我们的百家布寓意的是未来的幸福和美满。谢谢!我的演讲就到此结束。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樊玮)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