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杨卫:谢德庆

2017-06-19 09:41:07 杨卫

  在没有认识谢德庆之前,我早就听到过一些关于他的传说。我知道他曾在1978年至1979年把自己关在一间笼子里保持不读书、不看报、不写作、不看电视、不听音乐、不与任何人进行语言交流的状态整整一年;知道他在1980年至1981年于自己的寓所隔一小时打一次卡,保持每天24小时不间断的状态整整一年;知道他在1981年至1982年生活在户外,保持不进任何遮蔽物,包括建筑物、地下道、洞穴、帐篷、汽车、火车、飞机、船舱等整整一年;还知道他在1983年至1984年跟另一位名叫Linda Montano的女性艺术家以八英尺长的绳子相互捆绑在腰上,其间不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在一起,但不做任何身体接触整整一年……

  最初听到这些传闻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第一反应就是这个人可能是疯了。然而,当我有机会接触到更多有关他的行为艺术资料后,我震惊了,震惊得五体投地。谢德庆不仅没有疯,而且还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付诸了如下一系列行动:1985年到1986年保持不做艺术、不看艺术、不谈艺术、仅仅只是生活着整整一年;1986年到1999年,保持做艺术,但不发表的状态整整十三年;至2000年正式宣布不再做艺术,而只是生活……

  毕加索说过天才跟疯子只有一纸之隔,我不知道这句话是否适应于所有创造天才,但我知道创造性一定是有别于常人的轨迹。当然不是因为疯,而是因为看得更远,走得更深。

  哥伦布在发现了新大陆之后被无数人所敬佩,但在一次聚会上,也有人这么说:“有什么了不起。”哥伦布听完这句话,于是拿起一个鸡蛋问:“谁能把它立起来?”众人哑然。哥伦布把鸡蛋往桌上一磕,鸡蛋立住了。有些人唏嘘:“哦,原来这么简单!”哥伦布笑着说:“是的,事情往往就是这么简单。”是呀,事情往往就这么简单,但又有谁做到呢?我们大多数人只看到了哥伦布成功后的喜悦,可又有谁体会过他面朝大海时的惊心动魄呢?春暖花开,不会是手到擒来,而一定是经过了寒冬腊月的历险之后。

  我不想拿谢德庆跟哥伦布去比较,但我总有一种感觉,总觉得谢德庆那些独自穿行的日子,也一定感受过哥伦布面向大海时的狂澜。

  我跟谢德庆认识,是在他宣布自己不再做艺术的2000年。这一年,他从自己的居住地纽约到了北京,经热心朋友的引荐,我们认识并成了朋友。我还清楚地记得他那一次到来时的情形,就在我的工作室,有许多艺术家围在一起谈论着他的艺术,惟有谢德庆自己独坐在一旁,默不作声。看着他,我突然感到了一丝高处不胜寒的凉意,倒不是他不愿意参与交流,而是他的那些体会已很难有人与之分享。

  易卜生有一句名言:“世上最强有力的人就是那个最孤立的人!”也许正是孤立积攒了超越的能量,而超越又使人越来越孤立。

  那一年,中国美术界因为谢德庆的到来而成了某种节日,许多媒体开始大量介绍这个早年逃亡美国的台湾人,并将他的诸多行为炒成了一个又一个泛宗教题材的神话。谢德庆看到这些报道后颇为不满,曾对我说:“他们都搞错了,其实,我的行为跟宗教没有一点关系。”

  凡事都需要有个第一推动力。对于谢德庆那些不可思议的行为,如果离开了宗教背景下的殉道精神,还真不知道如何来解释。

  抱着满脑子的疑团,这几年只要谢德庆到中国来,我都会找他进行交谈。也正是通过这些深入地交谈,让我对谢德庆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的确,谢德庆这个人身上有许多常人不备的素质,比如他那种强大的理性控制力。但他也并不像人们所想的那么神,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谢德庆也有谢德庆的性情,只不过他的性情更加隐蔽,或者说是被他的理性转化了而已。

  谢德庆跟我说,他以前所做的那一切,原本只是想验证一个人行动的能力。因为像弗弗西斯那样的传说,我们已经听得太多,但真正将传说付诸于行动的人实在是太少了。他说他并不想做出什么惊心动地的事业,而只想把已有的传说变成现实。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以最为积极的方式去过最为消极的生活。我虽然不可能体会谢德庆在那些行为过程中的心情,也无法深入到他那诡秘的思想内部,但我知道人类的边界有多大,理性也一定可以撑得多大。

(责任编辑:张桂森)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