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那些“玩儿”出来的文化
2017-06-19 11:19:22 于郡
还记得小时候和父亲一起逛鱼市、捉蛐蛐的光景吗?怀中揣葫芦,手里揉核桃,提笼架鸟肩落鹰,耳听蛐蛐叫,石榴红似火,鸽哨响云霄.....物换星移,时过境迁,当年父亲们喜爱的小物件,我们现在还能认出来是什么吗?今天,就让我们来盘点一下,那些父辈们“玩儿”出来的文化。
养鸟
一说养鸟,大家都会想到诸如“闲人”、“八旗子弟”、“提笼架鸟”等类似字眼。养鸟之风由来已久,要追根到满族人养鸟听音的传统,清皇室入关后,贵族圈中便已兴起,随着政局逐渐稳定,文化经济日渐富足,笼养禽鸟之事越来越受到纨绔子弟的欢迎,逐渐延伸至民间也大为盛行起来,《燕京杂记》里记载:“京师人多养雀,街上闲行者有臂鹰者,有笼百舌者,又有持小竿系一小鸟使其上者,游手无事,出入必携。“
(图片来源网络) 更多内容详见《老物件系列之爱玩的父亲》
养鸟之人大致分两类,一者为听音,二者为观赏羽毛颜色。善鸣之鸟如百灵、画眉、红蓝靛颏、鹩哥等,叫起来声音十分悦耳动听,旧时哪位“鸟人”能有一只叫出百灵套子的百灵鸟,这位“鸟人”的姓氏前都会被冠上“百灵”二字,“百灵张”大概就是这么来的。观赏类鸟儿诸如鹦鹉、碧玉等,主要为看其羽毛颜色。还有一种类似艺人驯养之鸟,像梧桐鸟、小黄鸟等,梧桐鸟只能在架上栖止,经过训练会叼吻、打弹等技艺,常见于庙会;而“小鸟算卦”之伎俩,以小黄鸟居多,所以叼卦蒙人之事,古来有之。
养鸟的讲究还体现在鸟笼鸟具上,一只鸟笼,由架、圈、门、抓、钩、鸟食罐、水罐、盖板儿等部分组成,上世纪90年代,有人开始收藏鸟笼,因为鸟笼的独一无二和极具观赏价值,以及难以复制的民俗风情文化,越来越受到收藏者的喜爱。鸟笼的配备用品也是收藏者的目标,如笼钩,有文钩和武钩之分,配食缸即鸟食罐等,有瓷的、玉质的、木器类、景泰蓝等,还有底盘,常被雕刻图案,十分具有收藏意义。
鸽哨
“石榴红似火,鸽哨响云霄”,曾经响彻北京城的鸽哨声,在城市的喧噪声中,正在慢慢消逝。有人说,鸽哨,是最能代表北京城的一个声音,蓝天白云,盘旋回转的鸽群,响彻云霄的嗡嗡嘟嘟,承载着几代北京人的记忆与童年欢乐。
民国 “祥”字葫芦鸽哨 (六对)71.3万成交 中国嘉德2013年秋季拍卖会
鸽哨又名鸽铃,是绑在鸽子尾羽上的一种哨子,《燕京岁时记》中记载“凡放鸽之时必以竹哨缀之于尾上,谓之壶卢,又谓之哨子……盘旋之际,响彻云霄,五音皆备,真可以悦性陶情”,养鸽之人的乐趣也在此,当鸽子盘旋回翔时,哨音随着风口变化,轻重强弱有别,时而”哨声齐喑,倏乎又复”,悠扬悦耳,成为老北京一段难以消退的声音记忆,京剧大师梅兰芳就曾赞扬此情景,称为“空中交响乐”。改革开放后,北京鸽哨制作技艺被正式列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鸽哨又讲究音色的搭配,所以在给鸽哨配音时,鸽子的负荷能力和哨子的音量都要重点考虑。鸽哨造型有葫芦类、联筒类、星排类、星眼类等。葫芦类鸽哨声音浑厚,呈球状,一般采用的是无腰葫芦的底肚制成,配上苇管哨子;联筒类鸽哨声音清脆,是在直管上安哨口的鸽哨,管细为联,管粗为筒。星排类以托板为底座的鸽哨;星眼类,是扁圆形哨与管状哨相结合的鸽哨。每一种类的鸽哨又形成不同规格,如大葫芦,小葫芦,梅花七星、十三眼等。这些不同品类的鸽哨,搭配组合后,可以呈现高音低音相互交响的效果。
鸣虫
常见鸣虫有蟋蟀、蝈蝈、油葫芦、蛉子等。
先说这蛐蛐,又名蟋蟀,古时称为促织。别小看这小小草虫,历史可非常悠久,上可追至唐宋时期,盛于明清,并且历朝历代,都为此小虫”著书立传”。例如宋代三代权相贾似道,人称为“蟋蟀宰相”,著有《促织经》,成为蟋蟀的经典著作;明代文学家袁宏道《促织志》,记述了当时的风俗人情,饶有意趣。《帝京景物略》中还清晰的描述了当时人们是如何捉蛐蛐、养蛐蛐的情景,十分有趣。清代时,从皇室到民间,斗蛐蛐大受欢迎,此时也有相关著述,如陈淏子著有《蟋蟀篇》、梦桂著有《蟋蟀谱》等。近代大玩家王世襄散文《秋虫六忆》,成为此道中经典。
蝈蝈、油葫芦这些,都是人们喜爱的鸣虫,养鸣虫的葫芦,可大有讲究。明代的谢肇淛在《五杂俎》中有这样的文字:“葫芦(器)多有方者,又有突起成字为一首诗者,盖生时板夹使然,不足异也。”这说明至晚在明代中晚期,带有各种花纹、文字、诗词的范制匏器,早已成熟并广泛使用了。匏器作为盛装物品之用的器物开始流行于清宫,盘、碗、盒、瓶等应有尽有,到后来则发展成为一种工艺品,甚至,清宫将这些精美的器物作为礼品进行赏赐。而用葫芦制作的花插、笔筒、虫具则应运而生了。
在古代诸多的匏器中, 鸣虫虫具则是匏器中的最大门类,因其兼具观赏与实用的双重价值,故最受民众欢迎。虽则鸣虫的种类很多,但用匏器蓄养的无非是蝈蝈、蟋蟀、铃虫(一作蛉虫)这么几种。活泼的造型,天然野趣的材质,精美的纹饰,高超的做工,漂亮的葫芦口再加上考究的蒙芯,或放于案上或手中盘玩,真乃人生一大快事。
还想了解更多,扫描下方二维码 进入专题《老物件收藏系列之爱玩的父亲》
(责任编辑:于俊珍)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