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专访】谭平:以创作寻找问题 将展览回归学术
2017-06-20 16:12:11 张凯
谭平: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现在有七个创作院,有非常多的艺术家在这里专门从事创作和研究。我记得是应该在前年开始,我们就策划了第一个展览,就是中国艺术研究院著名艺术家的展览,这个想法主要基于在我们这儿有一批可以说全国知名的一些艺术家,而且无论是他的社会影响力还是艺术作品,可以说都是质量非常高的,当时我们就策划了这么一个展览,这个展览一共有18位艺术家在国博做的,当时影响力应该是比较大,在去年年底开始,我又策划了一个叫中青年艺术家这样的一个展览,主要目的还是一个是展示我们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家的创作水平,这个是很重要的目的。
那么还有一个目的特别是针对一些年轻的中青年艺术家希望通过展览能够对自己的艺术有一个整体的梳理,特别是对于自己探索的领域能够提出新的问题,我觉得这个是对于青年艺术家的一个培养计划,我觉得应该从这个角度去考虑的。
在过去我们做展览的时候特别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做的大型的综合性展览比较多,包括以中国画学院,包括以油画院这样的展览,我们去年还做了一个特别大型的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大展,那是将所有专业的艺术家的作品全部集中到一起的,在那样的一个展览的氛围下,个体可能就变得非常的渺小,他要服从整体的这样的一个展览的面貌和需要。我们这次策的展览都是以双个展的方式,更加的强调个人的特点。像我就是因为我在过去也做过一些策过一些展,同时也对整体的设计也特别关注。所以这一次我就对每个艺术家都做了比较深入的这样的一个了解,也围绕着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做了一些设计,包括这些艺术家他们的主题,包括每一件作品的选择,还有整体颜色,包括展示环境的设计,应该说方方面面吧,大家反映我觉得之所以好,最重要的是这样的展示能够把艺术家的作品呈现得更清晰,更有他自己的特点。
我觉得作为一个艺术家他举办一个个展,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对他自己,但是我想当然我也跟这些艺术家交流过,我说不做开幕式的时候,其实作为艺术家来讲可以跟每个艺术家进行交流,每个朋友去进行交流。
另外一个我们把表面形式做得稍微低调一点,更显得学术性更强。所以大家都没有做开幕式,但是感觉更好,我觉得这种方式显得更加的像中国艺术研究院做的事,我不知道我感觉对不对,但是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一个氛围。如果这样的展览做多了的话,我相信会影响现有的每次开幕式看起来都很宏大,但是模式都一样,都是谁上台讲话,然后下面说话,乱哄哄的,上面讲的什么其实无所谓,全是一个形式,让真正的做展览的艺术家不能够专心地去把他的展览如何地去布置好,把自己的作品如何准备好,而拿出更多的精力去考虑到底谁来,到底怎么来排位置等等像这样的一些事情。所以说我觉得风气,这样的一个风气应该更好,特别是个展。
对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的这些艺术家来讲,我觉得他的创作的学术性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学术性如何体现就是并不是,我希望这些艺术家并不是靠某一张画成功,我希望他们的艺术创作能够有一个系统性,像我们做这样的一个个展的时候就是对自己的艺术、思想、艺术创作的语言进行一次小小的梳理,因为展览并不大,小小的梳理,所以说在这儿之前我们都会在一起讨论,一个是你最近在想什么,包括说你如果从事中国画这样的一个创作的话,那么在中国画这个领域里面无论是水墨,还是说你的工笔等等,这里到底有什么问题,特别是问题,你只有找到了问题你才能够面对那个问题进行自己的深入的研究,那你的东西也是一样,展示出来也是说你这个问题解决的怎么样,是这样的一个过程,我觉得他们这次展览的时候为什么自己其实创作的画很多,但只是拿出其中某一个部分,某一个点来展示给大家。
谭平:你好比说李岗的作品,他的作品他原来画戏剧人物的,画的也是相当好的,然后后来他也是画了一部分有点儿像水墨的山水,他去了好几个地方进行双扎根这样的一个活动,画了很多的水墨山水,我当时看了之后也觉得非常有意思,他也想说我能不能展示一下这一方面,让别人对我的认识能有一个新的一个面貌,我说挺好,我说你要这次继续展你的水墨人物的话也没有什么意义,别人已经知道你很多了,包括出了好几本画册都是关于这样的一个戏剧人物的,那么他就展的是这样的一个作品。在展览的时候就有一些问题,因为他的所有的写生都是一个画幅,大小差不多,有一些可以说仅仅分了几个地域的,有的去黄山的,有的去什么地方的这样的一些地域上的区别,那么在展示的时候他就显得琐碎,我当时到现场,我说这样,你就把你到一个地方的这个作品就挂在一起,一张挨一张并在一起,而且双排变成一张作品,那在整个馆的空间上就不一样了,人们第一眼看到这件作品的时候一个整体印象就出来了,这个对他来讲,他跟我交流,就是说我如果这样的布展的话就让我看到我去这个地方整体的感觉,我过去还是一张一张画的看,他和那个其实我们为什么要下乡,为什么要去不同的地方,感受不同地方的气息,被并非是这儿有一棵树那有一个亭子画特别具体的一些东西,只有放在一起的时候他才有可能,我到那儿去,真的好比说去华山和去延安整体的氛围真的不一样,正因为去了他才有价值,如果我不去的话画出的东西可能你去哪儿都一样,这个还是挺有意思的,经过这样一个过程,也同样在这个过程中就会探讨写生与黄宾虹这样的一种关系,他特别喜欢黄宾虹的东西,但是也有我们院里有很多人喜欢黄宾虹的东西,而且画的有的就了,他这个东西你看着会有,但是重要的是他到了真实的现场去画的,真正的深入生活去画的时候画的东西和直接临摹黄宾虹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个本身大家可以探讨,这就成为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还要去生活中去写生。这个我觉得还是挺有意思的。
谭平:再举潘缨的展览我觉得也很有意思,其实潘缨在我们的印象当中也一样,她都是画工笔人物,应该说很多代表作我们都知道,后来她也做过水墨的探索,然后又现在拿出最新的全是应该算是图像类的水墨探索,也是有好多类型,就是当时讨论到底展哪部分,后来整个看我觉得你还是展现在这个人物的这种东西,这个东西一个是她的新的创作,这个很重要,再有一个我觉得用传统语言来表达今天的生活,用今天的这种视觉的方式来表达,这个探索特别重要,而且说在我们中国艺术研究院来讲可能更需要展示这样的一个面貌,当时展示效果也是相当不错的,当然她这样的一个作品的选择,包括展览的时候,做不做框,那个框怎么做,原来都是做一个边的框,后来都是让框去掉做透明的,这个画直接和墙面能够有一个链接,墙面的颜色也是比较强烈的颜色,然后挂的时候也是有上下的错落,像这样的一种设计,其实都是和她这个作品的语言能够结合在一起的,让人看了之后说一个被我们誉为过去的一个中国画家,中国画的这样一个画家,能够作出这样的具有探索性的作品是给别人的印象是完全不同的,这个其实就是在大家共同的探讨过程当中,就是这个展览也是她的一个新的作品,这个效果还可以。
但是为他们做这些展览的时候,我一直有两个角度来考虑,一个是我们要从艺术家本身来看,就是说他的艺术创作到底在干什么,想什么。我们要把这个东西要呈现出来。
再一个方面我们要以当代的眼光去看待这些东西,这个包括如何呈现,他的东西往那儿一放,你同样放一个白墙上和放一个有颜色的墙不一样,放在一个合适的正常的位置和放一个稍微有点儿变化的位置其实都是眼光的问题,稍微一下改变,可能同样一个东西他就具有了当代的这样一个信息传达给观众,他就不会简单说这是一个国画,他可能这个国画和我们今天的环境,今天生活的关系就会有一个重新的一个考虑,我觉得这个是我要做的,
我也想把这个项目能够延续下去,能够像明年我们还将计划有20位艺术家,后年也差不多有20位艺术家,这样的话就是说这个项目成为我们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一个长期的品牌,这个其实我还是关注于艺术对于我们院的中青年艺术家通过展览能够有一个整体的提升,我觉得这个是最核心的,一个院它到底它社会影响力好不好,强不强,最重要的是在人,还有看这个人,看这个院是不是后继有人,我觉得通过这样的一些展览不断地能够使这些青年艺术家就是怎么说学会一种对自己艺术的一种反思的一种方法,对他今后的创作都会有帮助,这个是一个。
还有一个我们还想做一些带有团队型的一些展览,我们现在正在策划,明年应该今年年底明年其实都有,要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又能够让这些艺术家关注自己的艺术,同时又能关注整个艺术研究院大的一个团队性的这样的一些艺术大展。
(责任编辑:张凯)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