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讲堂】安雅兰:潘天寿和民国时期上海的艺术圈

2017-06-22 14:27:17 彭吉顺

  主讲人介绍:

  安雅兰:俄亥俄州立大学美术史教授

 

安雅兰

主题:潘天寿和民国时期上海的艺术圈

  安雅兰:我今天讲的题目是从我最近几个月的研究出发,我最近几个月在研究民国时期的美术社团,特别是民国时期的前十五到二十年,那个时候政府的管理比较乱,政策管理、经济、军事比较乱,文化不能全部依靠政府支持,或者有时候一点都不能依靠政府的支持。

  我觉得很可贵的,那个时候,很多个人或者是文化人,出于对社会的责任,他们自己组织一些社团,创办了中国20世纪的现代美术。他们在文化方面的野心非常大。我觉得这个题目比较重要,他们那个时候所创办的展览、期刊,影响到20世纪后来的所有活动。

  我所关心的社团是从1919年开始,那个时候潘天寿还在学校学习。我第一次看到他的名字是在第六届天马会展览会的新闻报道中,他在展览中得到了好评。他的《烟雨》参加了这次展览。我不知道这件作品还存不存在,没有图,我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样。天马会一共举办过九次展览,潘天寿只参加了1923年的那一届。

潘天寿烟雨蛙声图

  后来,他也参加了艺苑研究所举办的展览,艺苑研究所的成员跟天马会的成员基本是一样的,可以作为天马会的延续。因为天马会在1928年以后就解散了。

  倪貽德写的序很重要,他提出:一是不要强调派别,不要因为派别而排斥别人。二是艺术不要被名利所局限,这对艺术是有害的。

  第二次艺苑举办的展览是1931年,潘天寿参加了,而且这件作品也发表过。当时强调态度的公开,不问派别。强调忠于艺术,作品确实从真实中产生。我觉得这跟潘天寿的做法一样。潘天寿参加展览时的个人介绍很谦虚。

  第二次艺苑展览的图录是我通过台湾画家陈春波看到的。西画的摆放很整齐,而中国画就只是简单的摆放着。西画和中国画都在同一个组织里展出,好象他们对中国和西方的艺术都承认。当时潘天寿还在学扬州画家郑板桥的风格。

  潘天寿与上海美专、新华艺专的四个朋友成立了自己的白社。参加过中国画会举办第六次展览,展览也融合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这张画的空间感特别有意思,已经开始展现他自己独特的风格。

潘天寿作品

  潘天寿参加的天马会、艺苑和中国画会的展览,特别有意思的是天马会,将西画和中国画一起展出,而且组织人员都是学习西画的,展览时也会邀请国画家参加。申报刊登了天马会第一次展览的报道,天马会会员江新发表了文章。天马会是一个非常开放的组织。当时的英文报纸也有好评。他们非常重视公开,展览不收门票,而且欢迎各方的批评,写产生了很多跟展览有关的美术批评。

  这是第三次展览的报道,从吴昌硕的写意,到吴杏芬的工笔,水彩画、油画等等都有展出。

  潘天寿是从非常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中找到自己的创作道路。美术有着非常重要的独立性。那个时候的政府比较乱,他们都比较独立,不太想依靠官方,也不太想依靠市场。我估计可能是跟他们接受的洋派教育有关。

  谢谢大家!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樊玮)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