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快讯】张艳娜 黄鹤:在不确定的冲突中找到超越现实的力量
2017-06-24 21:46:16 裴刚
艺术家张艳娜(左三)、兰空间创始人石兰(右三)与嘉宾合影
艺术家黄鹤(左三)、兰空间创始人石兰(左二)与嘉宾合影
2017年6月24日,在醉库国际文化创意园兰空间举办的“张艳娜与黄鹤二人展”开幕。此次在兰空间展出他们近几年创作的十余幅架上绘画作品,呈现两位70年代生人,同是天津美术学院毕业的艺术家,在各自不同的语言面貌下,又共同言说在这个时代里似曾相识的境遇,以及穿越表象的非常规视觉张力。
艺术家黄鹤(右)、兰空间创始人石兰(左)与嘉宾在展览现场
艺术家张艳娜(左二)、兰空间创始人石兰(右二)与朋友在展览现场
艺术家张艳娜(左)与朋友在展览现场
为了这次展览,兰空间以半堵墙把画廊区隔成两个既独立又相关联的两个空间。进入展厅首先看到的是黄鹤的作品,层层叠叠的半透明或透明的色彩相互穿插,似乎在表层的图像之下潜埋着不同纬度空间和时间的“故事”,“在《须弥山》这件作品形成之前,我已经画了两稿在这张画的下面。这上面的人物、山、树、文字都是逐渐推演出来,其实树也仅仅是类似于树干的纵向造型,或者是类似于树叶的笔触痕迹,都是不确定的。”黄鹤利用了《星球大战》中绝地武士的图像,但是一个背影;写在画面中的文字“须弥山”,被半透明的红褐色覆盖;一层层的空间设置,又被平面化的“月亮”拉回平面。他通过真实的图像与非现实的场景,局部的平面化与整体的多层空间,在种种相互冲突又相互关联的多重结构中建立画面的秩序。
黄鹤 《须弥山》布面丙烯_160×210_2017
黄鹤_《树林》_布面丙烯_105×210_2014
黄鹤_《森林》_布面丙烯_165×220_2014
黄鹤_《包厢》_布面丙烯_60x80cm _2017
而绘画对于黄鹤来说并非始终伴有愉悦感,也不敢奢求其带来经验,上一张作品积累的经验到下一张就变得无效。这种画面和作者之间的角力势必让人身心疲惫,但为了忽而的兴奋,他始终愿意做个新手,接受这个对象闷声一击,并与绘画互相学习。
当你企图由远处走近去仔细观看黄鹤作品中的树林、人物、山峦、建筑时,这些原本真实的“物”逐渐失去形貌,回到原本就属于绘画而无法言说的痕迹和色彩,这样观者被重新推出画面,重新观看围绕在四条边线内的“绘画”,而不是某个具体的物。
如果说在黄鹤的作品前,被“不确定性的冲突”所产生的混杂形色,引入深度的“迷幻”。那么,当你走进一墙之隔的张艳娜作品前,你的视觉经验,又被“真实”建构起来的虚拟图像所悬置。
张艳娜 《顶灯和玻璃窗里的幻影》 布面油画 _90×220cm _2017
张艳娜 《 面朝大海画框里的画》 布面油画 90×220cm_2017
张艳娜 《躺着的惠比特和我的书》 布面油画 90×220cm 2017
“顶灯和玻璃窗里的幻影,面朝大海画框里的画,躺着的惠比特和我的书。如果这三句话连在一起,就好像是三句现代诗。但其实是我的三联画的每个部分的名字,每一张都是模仿艺术史上大师名作的一个局部。他们显得非常的真实,但在我的生活里并不存在这样的场景。”显然艺术家并不希望观者深陷绘画对象的“象与不象”,而是她以自己的个人方式建构的形色世界与真实世界的对话。
张艳娜作品中的物象,或人物,或场景,有一种毋庸置疑的“真实”。这种“真实”来自她对造型和色彩的观念化处理。在她的人物、静物、景物中看不到过多的细节,以及对细节质感、线条、体积的迷恋,而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在了画面整体结构和观念的把握上。
张艳娜的色彩也并不是惯常的冷暖关系,而是在画面整体结构是否需要的观念性色彩。“我认为色彩并非仅仅是关系冷暖、空间、质感等因素,还有不同文化的象征、观念性在里面。”她并不打算复制一个合理的自然在画面上,而是心理需求的合理。
在张艳娜与黄鹤的作品里,如同看到我们现实生活的不确定和荒诞的一面,从表达这一处境的实践中,重新审视我们的处境,并获得超越现实的力量。
据悉,展览将展至8月8日。
张燕娜 《一朵牡丹的肖像》 布面油画 40x50cm 2017
张艳娜 民国女人》 布面油画 30x30cm 2017
张艳娜 《牡丹 II》 布面油画 30×40cm 2017
张艳娜 《抱猫的女人》 布面油画 60×90cm 2017
张艳娜《被女人抱的猫》 布面油画 2017
黄鹤_《悬窗》_布面丙烯_60x80cm_2017
黄鹤作品
黄鹤 作品 纸上丙烯 76.5×106cm 2017
黄鹤 《窗》布面丙烯 60×80cm 2017
(责任编辑:裴刚)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