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讲堂】孙善春:潘天寿先生创新的幅度与艺格浅林— —从《雁荡山花图》说起

2017-06-27 13:47:55 彭吉顺

主讲人介绍:

孙善春:浙江大学哲学博士、现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

孙善春

主题:潘天寿先生创新的幅度与艺格浅林— —从《雁荡山花图》说起

  孙善春:第一个是关于潘天寿先生的艺术格调问题,第二个是关于他的艺术创新问题。第一个问题,郑工教授已经提到,我从其他方面谈一谈我对潘先生的简单理解。第二个艺术创新的问题跟传统的问题是联系在一起的,其实是一个问题。就像西方大哲学家说的一样,人世间所有伟大的问题都是密切相关的。第二个问题也是我们所说的,与这个大会的主题文化自信相关。艺术格调的理解是中国艺术命题非常核心的概念。从孔子的时代,一直到清朝,都或隐或显的隐藏在中国的艺术理论当中。最关键的核心是古人称之的雅俗之辨。雅和正大、阳刚相关,俗又和所谓的野之类的问题相关。我的简单思考是这样的,艺术格调有很多不同的谈法,我想从潘天寿先生非常有名的一句话谈起,就是所谓的“一味霸悍”。这里面涉及到对文人画传统的理解。老生常谈,大家经常谈,但有必要再简单的说一下。

  我记得范景中在昨天的发言中理论式的问题,他讲的话充满感情,非常动情,让人思考。中国古代的画,从传统上来讲,所谓的古代的士大夫,一直到后来的文人的趣味,这个中间的转变,在2000年的历史中是变化非常之大的。到了晚清、民国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人的画可以称为经典,或者说是很正统的文人画,而有的人就不行。比如,陈师曾在北京启发齐白石的时候就说“人物画应该这样画”,齐白石非常感激。我们研究理论的人就不能接受,为什么你这样说就是文人画,为什么我们的就不是?也是根本的问题,涉及到对中国文史传统非常核心的理解。

  简单来讲是这样的,文人在以前,我们把他归置于官家、士大夫。由于历史变化很大,专业画家崛起之后,随着所谓的审美趣味的变化,我们才会偷偷地把文士这个阶层变成了文人。其实这两者之间是有非常紧密的联系的。这个传统,我个人认为从潘天寿先生的绘画和艺术实践中,可以把这两者联系起来。这个连接的重点之处就在于汉朝时的王充说的很有意思的话,他说“孔子其实是文人”,这句话让我们颠覆了孔子“文质彬彬”这样一个老生常谈的看法。“文”本身就包含着文质彬彬,而不需要用文质彬彬强调应该是什么样子。从这里出发,才能统筹后来所有关于高雅、雅正等等很多名词术语的变化。抛弃这一点,我们对文士、文人画的理解就会出现偏差,就滑到另外的地方去。

潘天寿作品

  在宋朝所说的文人画,乃至到董其昌的所谓的革命之间,都有这么一个问题。最简单的语言来讲,文人画的核心在于正统所以为的,它应该是精艺的余势,应该是“学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而不是“艺”。无论是唐朝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一直到后来清朝修《四库全书总目》,艺术是很小的类别而且很次,放在经部和史部之后。同样是书法,有的书法要放到经部。金石是要入石部的。我们所说的绘画、书法只能进入下面的子部中间的,甚至是杂部,地位是比较低的。在这一点上,修《四库全书》的时候,修书者很直接的批评在隋唐时期的修史的人搞不清楚这个关系,而把艺术简单的放高了。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判断。

  同样是画画,有的人的画可以接续传统,成为真正的文人画,而有的人是不行的。区别就在于所谓的正道,要有德,要讲究仁,要讲究礼,要真正的文,要追求古典所说的“郁郁乎文哉!”这一点到现在为止都是我们探讨中国画时不能逃避的沿袭。

  这里有一个难点就在于为什么当这些所谓的士大夫阶层变得不再斯文的时候,专业画家出来。有的专业画家就成为真正的文人呢?这涉及到对道德理解的问题,谁能够接替道德,以及人如何接替道德。在哲学上就是所谓的书画是小道。为什么是小道?这是很值得探讨的。我个人认为小道的最简单的理解,第一它不是大道,第二它是具体之道。

  高士明教授谈到“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就想到我们谈文化的时候要高度的重视剧变。《三国演义》里面有一段很有意思的话,在讨荆州的时候,鲁肃去要荆州,把诸葛亮手下的悍将张飞热闹了,荆州是天下有德者居之,荆州是我们的,天下也是我们的。高士明教授提到潘天寿先生年轻时写的“崇德”两字很有意思,他的德是用的知心,知心而行是能够得道的。当这个世界发生巨大变化的时候,艺术家不是古代的士大夫的时候,他靠什么可以接续这个道,而成为所说掌握秘密的真正了不起的人。

  昨天很大专家提到潘天寿先生的修养至大至刚,他是一个大写的人。艺术用古人的话来讲,最重要的判断应该是精益之余势,应该是“学有余力而以习文”,那个文的东西,而不是现代人简单说的艺术。所以说诗书画印并不是所有人都要会,才能进入文人画传统,而是要通过文来理解古人说的文的秘密的范畴,才可能从这里走到我们说的真正的文人的境界。

潘天寿作品

  第二个问题,关于创新,也是要从古老的传统中出发去理解创新。我是从潘先生巨大的画像的题跋中找到简单的解释,题跋引用了青云歌,“日月光华”。这是跟传统接续的秘密所在。

  什么叫做大文人?什么叫做大画家?就是他能够得大道。什么是所说的求大道呢?古人说的什么是艺术的大道?就是所谓能够明明得了,能够亲民,能够止於至善。真正的艺术家就是真正的热爱艺术的人,他是所谓的热爱时代、热爱民众,能够自新、能够自强,能够强其骨,一以贯之,才能成为真正的大艺术家。现在经过专业分工的文人画家可以接续古代的士大夫传统,成为大写的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

  我们在这里纪念潘天寿先生,很让人感动,他身上就是活生生的传统,他在1963年提出“我们画家要师法造化”,前面还有四个字是“事在人为”。最后还是要向潘天寿先生致敬,向潘天寿先生学习。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樊玮)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