蘸海作画一一彭长征品东海渔民画
2017-07-10 10:35:15 彭长征
在浩渺的东海上,散落着一大把璀璨夺目的珍珠,这就是美丽的舟山群岛,世界著名的舟山渔场。这里不仅有闻名海内外的普陀山观音道场,也有生生息养着一群纯朴、勤劳、热爱生活的渔民绘画爱好者,他们以贴近生活,反映时代为方向,利用古老的混沌思维方式,以大胆的夸张变形、强烈的色彩对比和近乎狂幻的稚拙图画,描绘了一幅幅具有舟山特色、海岛气息、渔民风格的与大海有关的画卷。这些画构思奇趣、造型夸张、色彩艳丽,创作手法不受学院既定规范的约束,保持着大海自由随意和纯情流露,原初而简朴,透出醇厚的民俗文化底蕴——这就是舟山的渔民画。
舟山渔民画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经过舟山美术工作者和渔民画画家的共同努力,逐步走向了成熟,影响越来越大。
渔民画家们以贴近生活,反映时代为方向,利用古老的混沌思维方式,以大胆的夸张变形、强烈的色彩对比和近乎狂幻的稚拙图画,描绘具有舟山特色、海岛气息、渔民风格的,在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林中独竖一帜的舟山渔民画。据舟山文联的一位领导告诉我,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已有1000余件作品入选省、国家级展览,200件作品获省、国家级大奖,30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和其它艺术馆收藏,2000多幅作品被国外友人收藏。
艺术的本质是心灵的再现。绘画的艺术形式是表现人类主体精神存在的一种语言形式。对于这种语言的选择,是由人的个性精神气质所决定的。
20世纪80年代,舟山渔民们找到了合适自己的语言方式。他们以根植在骨髓里的大海的坚韧性格、、豁达思维、开阔视野、世态的感情和时代精神,用手中稚拙的画笔去叙事、去造境,绘画出了五彩缤纷的大海和在大海中的生活,海岛人的吃苦耐劳、精明能干、自强不息、迎浪而上的气质和力量,把人们一次又一次带入传统的又赋予现代气息、神秘莫测、怪诞夸张而真实存在的艺术世界。作品中充分体现出了他们是海洋的忠实守望者的精神内涵。
浙江渔民画在表现手法上,更加强调现代创造意识,吸收现代生活习惯和审美观念的新特点,有意识地突破旧的传统创作模式、画法形式、尺幅等。选取了适合海岛气候特点,体现渔民性格趣味,能较好地发挥色彩效果的油画工具材料。。在一幅幅倾注着深刻而又复杂情感的绘画中,自然地向人们诉说着,古老的过去,风暴的灾难,依稀的童年,生活的再现,而是把生活和记忆、想象、情绪溶合形成画面,再打上作者的心灵烙印,成如无言的歌;永恒的诗——于是你可以感悟到带着泪花的笑,无声的激动,强烈的期待,默默的祝愿,这一切在画面上透露着神话意味和神秘感。他们的生活和心态不是城市人和农民所能体验的,异常的感情和构思,显示了无法意料的形式美和表现力,使我们想到未经琢磨的发出异彩的宝石。
这些渔民画家不是专业科班出身,他们通过对生活的感悟、丰富的想象,将美好生活通过画笔来展现,描绘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所创作的作品形式风格多样,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很强的生命力。
在以大海为背景,渔民生产、生活为题材,表现手法既没有传统学院派的平实,但有着大海的鲜明个性和地域的鲜明特点,这使东海渔民成为了渔民艺术的代表,中国民间艺术的一支奇葩。它对丰富传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内涵,推进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链接:中国创意人物水墨画家、漫画家彭长征在浙江、福建采风
(责任编辑:李璞)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