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刘亚明和他的八十年代:精神守望者的人间乐园(待续)

2017-07-12 14:27:09 未知

  “三十年过去,你和王朔***他们是否站在一起?”

  刘亚明没有回答,这种问题没有答案。

  对于经历过假洋鬼子和小***时代场景的人来说,刘亚明的人生际遇带着典型的东方特色。从事文学艺术创作的人受不得理论的干扰和钳制,可又不得不接受其导流的涌动性。天生的性情决定作品的品味,技巧的深浅也多少决定作品的境界。

  文化毕竟是醉人的。那天我和刘亚明都没有喝酒,在经历了一连串强度惊人的各类访谈后,疲倦的刘亚明坐到域上和美艺术馆外的晚风里,开始给我讲他的故事。殊异姿采,令人侧目。和旁边馆内沉默的那些画作相比,他明显带着四川人的“敢”,之前有种说法:四川人是天下的盐,放在刘亚明身上再合适不过。一个画家,没有经过所谓学院派的洗礼,完全自冥想出发,咀嚼生命的浓黑,在全世界有名有姓的博物馆里疯狂追捕伦勃朗的颜迹;同时也启航温柔想象,和从小把他带大的奶奶在笔里相拥。在圣凡雪火、挣扎而难遣的悲情里找到自己的那片“孤独国”与“还魂草”。是的,诗人周梦蝶就有这么两辑太著名的诗。

  展厅里我偶然瞥见刘亚明拿着那本《百年孤独》反复读,摄影师抓到那个镜头,奶奶在墙上对着他,没有笑,身后那件16米长、3米高的巨作《世纪寓言》横亘在那里,本身就像个寓言,“过去儜足不前,未来不来/我是‘现在’的臣仆,也是帝皇。”

  人性里的罡风

  刘亚明要去北漂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北京有很多很高级的展览,包括法国风景画、卢浮宫藏画展,他在内江都没看到。后来他去电视台,因为知道电视台有个指标,可以去北京电影学院进修,“因为北京已经深深把我吸引”。

  刘亚明漂走的时候时间正好,1988年8月8日,辞职报告现在要是找得到绝对可以卖钱。他到内江电视台找台长,众人说他是不是疯了,第二天就上北京。

  他到北京后先在一个装修公司打了三个月的工,一分钱没有拿到。

  从世界边陲进入世界“里面”,他似乎才真正寝食人间烟火,感受世间参差因缘。

  北京没有他立足之地,没有绘画市场,没有一个中国人买他的画。刘亚明要生存下来必须另觅他途,他做了些工艺品,比如捡些鹅卵石来画画,反而卖了一些。

  “其实当时我的画在使馆区已很有名,各国使馆的外交官们画肖像,一到周末就去画。当时很便宜,但能维持生活,上午两幅,下午两幅。”

  一切都是他自己在开销。一切又都是在开销他自己。

  我能想象他当时一个星期挣一千来块钱的巨大喜悦和接踵而至的恐慌。圆明园画家村前村长伊灵(原名郭新平),画抽象题材的,每次陪着刘亚明去使馆区画肖像,完了分到两三百块钱。

  突然有一天,老外全部走了,没人买他的画了,收入没有了,最惨的一次身上只有7块钱。当时因89年春夏之交的事情,使馆区寒蝉若噤。他当时的同学都很有名,大哥们到他那里充电,聊到中午,吃饭,一看,窗台上只有二两干面……“他就觉得这个娃儿可能生存能力都没有了,就发动所有在京的同学送点钱、油等来帮我,这个人叫彦小追,《风雪夜归人》的导演。”

  生活大决战

  彦小追推荐刘亚明去八一制片厂,当时在投拍一部超级电影《大决战》,中国当年最大的制作,要刘亚明去当美术助理,一个戏拍四年,刘亚明认为自己耽误不起这四年,没去。

  后来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筹拍后来红极一时的电视剧《渴望》,说这个戏最多一年可以拍完。郑晓龙是编剧之一,当时这些戏,都是王石、王朔他们侃出来的,攒,一组人在编,一组人在拍。刘亚明属于那种一有机会挣到一笔钱,就想辞职画画的人。制片当然不同意,留他留得眼泪都掉下来了。

画展现场

  刘亚明当时在工作时摔了一跤,脱臼,打着石膏拍电视。作为《渴望》的副美术师,要管制景、道具、化妆和表面效果等等,他的工作深得剧组人心,可戏拍到一半他又坚决出来画画。

  我突然很想看他当时画了一屋子的画,说是他第一次在北京使馆区一位外交官家里就卖了7张,两万多块钱,没人能领略那种庞大的幸福感,他甚至都快记不清了。

  后来剧组又来找,制片主任和导演找他不下十次,他坚决不去,一心画画。其实他当时住的很破的平房,生活还是拮据。“可能他们真是看得起我这个干活儿的人,毕竟前面已经干了一次(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的美术设计)”,后来实在是推不开了,刘亚明提了一个要求,剧组给他一个画室,可以边拍戏边创作。结果第二天剧组就把他的工具拉到剧组去了。当时演员都两人住一间,他一人一间还给腾了一画室,吕丽萍当时还抱着她的孩子犇犇,成了大家剧组的孩子。

  画室有了,可他人到了剧组后八个月一幅都没画成,三天拍一集戏,场景一直在变,哪有时间画画。

刘亚明是一个善于交流的人,对观众的要求,他都有求必应

  乐山人游明坤告诉刘亚明,上面打算把他调到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先转组织关系,等有了指标再迁户口。当时几乎所有最牛的戏都是那里出的,一些人干了七年都没能调进去。刘亚明回去想了一晚,“我到北京的目的是画画,而不是来搞这个玩意儿……”第二天他就给那边回说不来了,把人家震傻了,解决户口还不来,还去纽约拍《北京人在纽约》还不来?

  1994年,刘亚明自己有了办法去纽约,办展览,当时大热的《北京人在纽约》刚刚开演,刘亚明在美国看到几集,刘欢每一次唱《再一次的问》,他都感慨,他都悲欣交集。

戴黑帽子的奶奶

  《编辑部的故事》火了,刘亚明依然回去画画,画了一张奶奶的肖像。当时瑞典驻北京大使馆的一等秘书看上这张画,价格谈到两万,交画的时候刘亚明看到画里的奶奶在哭,犹豫又忧伤,回老家他给奶奶说,奶奶对不起我把你卖了,奶奶当时给他算账,说她一辈子的工资就四万多块钱,“我再给你坐嘛。”刘亚明当时画奶奶的时候,奶奶在画布面前坐了24天。

《奶奶》100x80.3cm 1992年作

  “我奶那时只要有一张安床的地方就要来北京,她太爱我,我也太爱她”。

  1996年他画了一件《戴黑帽子的奶奶》,现在他看那张画次次都要走神。北大教授王嶽川说他是“无言大家”,这件画知道答案。

  奶奶生了六个,只养活了刘亚明他爸一个,只有三个孙子。看着娃娃们在家头锁起造孽,回去就把供销社主任辞了,提前退休,奶奶人正直,***时拆房子都去阻止。结果**来了反而没事。“我奶不到一米五的个头却把家扛起来了,她在我心中非常高尚。”

  他最崇拜的就是奶奶。奶奶86岁时他就一直担心,担心她要离开,“我坚决要用我的画笔把她记录下来,我当时画了十多张。都不满意,和奶奶比就都不生动,我想把奶奶活生生地留在画布上,但总觉得力不从心。可奶奶离开以后,这张画反而成为最生动的一张,别人花大钱买这张,都没舍得。”

 《戴黑帽子的奶奶》1996年作

  画上的奶奶跟着刘亚明去了很多国家。后来奶奶病危,亚特兰大艺术节邀请刘亚明去美国,他在内江照顾奶奶三个月,放弃了。奶奶去世时护士都在哭,哭他和他奶奶的感情那么好,现在想起来刘亚明还在流眼泪,一晃十八年。

  刘亚明看奶奶的照片,我一直不满意。摄影师拍不到那个神,那个眼神总回不去。灯光一直都在,强柔自得,画上的奶奶心事重重,好似门外窗外的声声色色都传进来,笔笔落听,门扉斑驳,树影婆娑,刘亚明画了太多的奶奶,《一本红皮的书》里奶奶在躺椅里看书,秋意很浓很浓。我想起巴金小说里的情调,或者郁达夫散文里的情深,这些文字与画意,往往勾人眼润。

《一本红皮的书》130x90cm 1997年作

  生命——所有的,都在寻觅自己/寻觅已失落,或发掘点醒更多的自己……

(责任编辑:无此用户[795])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