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鉴藏常识(2)--陶瓷的起源 高清图鉴
2017-07-16 12:17:00 易芷寒
在上一篇的古陶瓷鉴藏常识(1)——36种常见瓷器器型高清图鉴,小易从瓷器的器形特点入手,为大家介绍36种常见的瓷器器型,作为了给大家普及瓷器收藏的基本常识的第一课,评论区中也出现了愿意指出其中不足的朋友,让小易也受益匪浅。俗话说,淹死的总是会水的。学习一项知识,系统化很重要,一知半解,比完全不懂更容易可怕。所以小易今天起从就从瓷器的起源讲起——陶瓷。然后会陆续讲到早期瓷器烧制探索;南青北白体系;五大名窑;八大民窑体系;以及明清瓷器和现代艺术大师的瓷器作品,为大家拉开一幅中国瓷器由远古到至今的历史长卷,共同见证我们伟大的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艺术珍宝,感悟古人的劳动智慧。
小易拍摄于大凉山老城街道,新与旧交替,生生不息,传承有序
我国现存最早的陶瓷残片出于南方地区的一些洞穴居住址中,距今已有9000年至10000年。就一般意义上来说:制陶完全可能由不同地区的原始先民各自在生活实践中发现发现发明的。
我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的陶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的陶器,不论在形制,器型工艺和装饰上完全不一样,显然他们都是独立发展生产出来的。
一,原始先民制陶技术,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捏塑法:就是烧制用手捏塑的小物品或小器皿。
2,泥条盘筑法:将搅拌好的粘土搓揉成泥条从器底起将泥条盘筑成器,再用泥胶抹平沟缝摸平。或者一手持陶垫或光滑的石块在器内顶住器壁,一手在器外,用陶垫或光滑的石块拍打,使器壁结实光滑后烧制。
3,轮制成型:主要借助于称之为“陶车”的简单机械对陶坯进行修整,最原始的陶车可能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已经出现。
二,陶戏与装饰:为了简明概括陶器的文化特征,通常就其外观分为红陶系、灰陶系、黑陶系、白陶系、硬陶系。
1,红陶双系鬲
2,灰陶折腹盆
印纹硬陶双耳罐
3,黑陶系一般盛行于山东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其它晚期新石器时代遗址也有出土,已知的最早黑陶是出土于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的夹炭黑陶。
龙山文化黑陶
良渚文化黑陶
4,白陶系一般盛行于大汶口文化,各地龙山文化和长江流域大溪文化和各地商文化的遗存中亦均有发现,最早的白陶遗址出土于浙江罗家角马家滨文化遗址中。
大汶口文化白陶
三,陶器的装饰和花纹
(1)表面磨光:在陶坯未干时,用骨、竹、石等坚硬材料工具对陶坯表面进行打磨,使其具有黯淡的光泽,磨光陶器最早见于磁山文化和裴李岗文化。
(2)涂刷陶衣:陶衣的原料是研磨得很细的粘土液,因为粘土的材料不同有不同的呈色,涂于陶坯的器表,烧制成器后,就成了不脱色的彩陶。
(3)拍印和滚印花纹:在未干的陶坯上,用木制的或陶制的花纹拍拍打器表,或者用绳索缠绕的木棍在器表滚印成纹,也叫绳纹,最早出现于磁山文化和裴李岗文化的陶器,拍花花纹盛行于商周时期南方的硬陶。
(4)附加堆纹:是用泥饼或搓揉得很细的泥条以泥胶粘附于陶坯外壁组成的花纹。
(5)剔刻纹:用骨、竹、石等坚硬材料工具对陶坯表面进行剔刻出的各种花纹。
(6)缕雕纹:在器壁较薄的器物的器座,器柄或圈足上,缕雕三角,园孔,四边形纹饰。
(7)烧成后彩绘:一般用于殉葬的明器,非实用器。
四,古代陶器的纹饰称呼
古代陶瓷的纹饰有各种不同的称呼,并没有一个规范,有的纹饰因为各人所见不同有不同的名称,一般通用习惯的有:绳纹、篮纹、方格纹、弦纹、螺旋纹、席纹、编织纹、蓖划纹等 ; 彩陶有鱼纹、菱形鱼纹、联贝纹、鸟纹、花卉纹等;商代陶器还有仿青铜器花纹的兽面纹、夔纹、云雷纹、回纹、旋涡纹、蝉纹等。
1,夹砂绳纹陶
2,方格纹与变形米字纹的组合
3,弦纹罐
4,席纹陶罐
5,编织纹彩陶罐
6,仰韶彩陶人面鱼纹盆
7,双系兽面纹扁壶
8,夔纹方格纹四系陶罐
9,云 雷 纹
10,回纹双耳彩陶罐
11,旋涡纹彩陶双耳高颈侈口罐
随后,小易将继续战斗,开始讲解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的陶器,新石器时代长江流域的陶器,感谢各位的持续关注与支持。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去博物馆到了第一展厅新石器时代时不知所以了~
--END--(待续)
声明:本系列若干文章,图文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和相关文献资料,文中图片上的水印网址真实性暂未证实;所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原作者如有意见,请联系删除;
此系列文章已得到作者易芷寒授权转载,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使用,不用于商业用途。
(责任编辑:商业-施海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