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指尖的彩虹——程亚杰环球艺术朝圣记》第8回——收获爱情

2017-07-20 16:32:47 杜仲华 昊文艺 

  经朋友介绍,亚杰认识了一个学画的女孩儿。当时,她只有18岁,聪明、漂亮而雅致,遂暗生情愫。直到二人明确关系后,女孩儿的母亲才告诉亚杰说:“你应该感谢张世范、左建华夫妇,他们对你的评价特别高,说你是高材生,人也踏实可靠,我们才下决心接纳你的!”

  春华秋实。在天津这个艺术的摇篮里,亚杰凭借自己的天赋、勤奋和机遇,凭借一种锲而不舍和不服输的精神,不但收获了事业,也收获了爱情。他童年的梦想,正一步步变成活生生的现实。

  20世纪50年代,在世界的东方,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刚刚从半封建半殖民地枷锁下获得解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一个横跨欧亚两大洲、领土面积全球第一的超级大国苏联结成联盟,肩并肩、手挽手,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蜜月时代”。

  虽然这个时代维持的时间只有十年左右,却给那一代中国人留下了深深的精神烙印:苏联文化(主要是俄罗斯文化)像一只巨大的红色章鱼,通过文学、绘画、建筑、雕塑、音乐、芭蕾等触手全面伸向中国,不仅影响着中国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而且使当年的中国文化染上一层浓郁的“苏式”色彩。时至今日,老一代的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谁不会唱两句《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和《三套车》?谁没读过高尔基的人生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谁没欣赏过柴可夫斯基作曲的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

  至于绘画,更是无孔不入,渗透到一些留苏画家以及参加过马克希莫夫油画训练班的油画家们的思维和血液中。印象最深的是当年在天津最繁华的商业区中,和平路新华书店店堂的高墙上悬挂的巨幅油画,便是苏联巡回展览画派代表人物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和《查波罗什人写信给苏丹王》的摹品。而20世纪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的一批革命现实主义油画作品,如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罗公柳的《地道战》、詹天俊的《狼牙山五壮士》等,无不是“苏式”油画“民族化”的翻版。虽说改革开放后,西风东渐,西方文化在年轻人心目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但苏俄文化的影响在经历过中苏“蜜月期”的一代人中,仍是根深蒂固的。

  程亚杰的父辈便属于这一群体。

  1990年春,天津百年老字号利顺德大饭店,一家中外合资羊毛衫厂中方办事处,程亚杰刚刚处理完一个订单,正悠闲地跷着二郎腿,远眺着窗外烟雨迷蒙的海河出神,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断了他的思路。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无此用户[795])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