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读徐子印的瓷艺作品随感

2017-07-20 18:56:15 陈淞贤

  自宋之后,中国彩瓷艺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尤其在文人画的影响和参与下,名人辈出,流派纷呈,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装饰风格,为人类文化的宝库增添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景德镇也因而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遐迩闻名的瓷都。但是,到了近代,由于种种原因,陶瓷界与其他工艺门类一样,“轻艺重技”的现象愈演愈烈,导致彩瓷型饰剥离,文质分道,风格陈程相同,千篇一律,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当然与倡导个性化、多元化的现代社会是格格不入,不相适应的。笔墨当随时代,艺术贵在创新,这是新时代审美的需要。不同时代的不同画风,反映的是艺术家思想观念的更新,体现了艺术家某种艺术思想的追求。但是,更新观念、创新作品又谈何容易,可喜的是就有那么一些艺术“弄潮儿”,他们宁可远离“权贵”,摒弃“财富”,抱着对艺术的一片赤诚之心,面向生活,心想时代,在瓷绘领域中苦苦寻觅和挖掘新的视觉语言。这种艺术反叛和求索精神,在景德镇这座传统氛围十分浓厚的城市中弥显珍贵。徐子印先生正是这样一位不满足以往成绩,刻意求新创变的陶瓷艺术家。我接触过不少景德镇同时代的瓷艺家,像他这样不满足现状的人并不多见。他虽然已过花甲之年,但依然保持着旺盛的艺术青春,以现代人蓬勃的开放意识,不断从现代艺术中体验吸收新的创作观念,寻找表现他自己独特的新语言方式与形态,创造了与传统瓷艺拉开了距离的新颖奇异的山水画。

  子印的泼彩山水作品,猛见之淋漓潇洒、自然率真,给人以清新灵动的审美享受。细思量,其中既有民间青花豪放的影子,又有学院文人的理性风采,大片处笔墨挥洒,肌理墨韵,变幻无穷;细碎处,精心收拾,一放一收,虚实相宜,耐人寻味。经营画面,注重点缀、贯通气派、强化意境、重视节奏、体现张力等表现,充分展示了他多年磨练的艺术功底和艺术追求。从他众多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图式与装饰相结合、诡谲与多变相统一、激情与轻松相和谐、情趣与意境相融合,这就是徐子印试图摆脱彩瓷程式约束,探索新的陶瓷装饰语言的积极成果。

  我们知道,在艺术表现中,一切表现媒界的限制往往会成为某种艺术形式的特点,而正是当变这种限制为自由时,也正是艺术家“畅神得意”的最佳契机,也就是人们常讲的“人与自然和谐,人性与物性的高度统一。”子印的釉上泼彩正是充分认识到瓷质光滑表面不易吸纳而极易流动的特性,把陶瓷釉上彩的色料所产生的自然肌理营造出了有生命的山水画,这是他使泼彩因势利导,变限制为自由的极致表现。从媒界限制到创作自由,有赖于艺术家的生活经历、艺术修养、文化素质与天赋悟性,才能利用特定局限性创作出别开生面的作品。而正是这种特定的表现技法所造成画面扑朔迷离的装饰情趣刚好击中了现代艺术的审美中心,从而使他的作品蒙上一层现代色彩。

  除此之外,子印的彩瓷作品还给我们引出了对“在陶瓷装饰艺术中,怎样对待绘画性与工艺性的关系”问题的思考。很显然,徐子印的作品是在有意减弱了绘画的笔墨和章法,而有意识地充分地展示了釉上彩绘材质自身的工艺特性以及画面结构的音乐性。我认为他的艺术追求是有意义的,书论中说:“深识书者,唯观神彩,不见字形。”道家也言:“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瓷绘艺术也同样如此,除了摆正装饰与造型的关系之外,它的审美价值,不应着眼于主题,也不在乎于画面结构和笔墨,而在于画面感性心理层面的把握,在于人与自然的真切融合。其实,关于这一点,在我国早期的彩绘艺术中,倒是表现得非常到位的,值得我们进一步去学习和思考。

  徐子印的山水画是与彩绘材质自身的特性相结合的产物,在工艺特性的约束下,摆脱了自然的描摹,强调自我主观意念,构图简练大气、造型意象传神、色彩单纯雅致。他在师法造化,却不被造化所左右,注重山水的神韵,追求艺术重在精神的表现,因此他的山水画是他自己创造的自然,赋予大自然新的灵性与生命,向人们倾吐了他对生活极为热烈的激情,是富有感染力的作品。

  我欣赏子印的作品,因为他的作品给我们带来了新意;

  我赞赏子印的作品,因为他的作品中充分体现了他的求索创新的精神;

  我爱读子印的作品,因为他的作品给我带来了美的享受。

  徐子印先生正值创作盛期,他一定会在他自己认定的艺术道路上耕耘下去,并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创作更多的新作,为当代人们审美的需要服务。

  作者:陈淞贤(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END--

(责任编辑:商业-施海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