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快讯】“以抽象的名义——获奖青年艺术家作品展”亮相北京悦•美术馆
2017-07-23 20:58:36 杨晓萌
(雅昌艺术网讯)2017年7月22日下午15:30,由《库艺术》、北京悦·美术馆联合主办的“以抽象的名义——获奖青年艺术家作品展”在悦美术馆盛大开幕。此次展览作为“以抽象的名义——青年艺术家评选推广计划”的一部分,向我们展示了十八位青年艺术家的抽象艺术作品43件。
展览开幕式现场
自《库艺术》2007年创刊以来,就开始关注中国当代抽象艺术的发展,并致力于探讨一种新的中国抽象艺术的可能性。十年后的今天,《库艺术》计划推出《穷尽一生亦不过无限接近:2008-2017 库艺术十年抽象研究文献》,为 2008—2017 的中国抽象艺术做一个力所能及的见证。并在本书出版之际,同时启动“以抽象的名义——青年艺术家评选推广计划”,特邀周长江、谭平、孟禄丁、王易罡、白明、马树青、马可鲁、王端廷、夏可君诸位老师为学术顾问,联合各大院校和众多媒体向青年艺术家们广泛征稿,并借助社交网络平台由大众进行投票,最终有十八位青年艺术家入选本次“以抽象的名义——获奖青年艺术家作品展”。这十八位艺术家分别是陈晗、陈子风、仇墨娇、段晓刚、韩青臻、李卓、唐丽淑、唐明伟、吴冠儒、向国华、小华、尹思文、应晶晶、张斌、张博、张飞宇、张一非、朱佩鸿(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北京悦·美术馆馆长王飞跃,《库艺术》出品人、主编江涛,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谭平,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易罡,天津美术学院教授马树青,著名抽象艺术家马可鲁,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外国美术研究室主任、著名当代艺术评论家王端廷,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著名艺术评论家夏可君,清华大学经管EMBA 11级北京校友会会长李跃起,翰墨千秋艺术交易中心总经理高功兵,德山艺术空间负责人考云岐,著名艺术家李向明、李向阳老师、布日固德老师、冯良鸿老师、张朝晖老师等嘉宾及部分参展艺术家出席了开幕仪式。开幕式由《库艺术》媒体部负责人木二主持。
《库艺术》出品人、主编江涛先生致辞
北京悦·美术馆馆长王飞跃先生致辞
《库艺术》出品人、主编江涛向我们介绍了此次展览与新书概况:“《库艺术》之所以推出‘以抽象的名义——青年艺术家评选推广计划’,是为了发现具有新鲜创造力和观念突破性的后起之秀,目击、记录与推动下一个十年中国抽象新势力的诞生。”
2017年,是《库艺术》创立的第十个年头,正式启动了对自身历史文献的系列性梳理,成果将以“丛书”形式与大家见面,这也是《库艺术》对它所经历的2008——2017这十年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见证。《穷尽一生亦不过无限接近:2008——2017库艺术抽象艺术研究文献》则是其中的第一本书。
“在此之前,我们还出版了六本抽象专刊,与五十多位抽象艺术家,以及众多一线批评家、策展人进行过了无数次的交流探讨。对于抽象艺术的认知也经历了从‘不确定’到‘确定’,从‘单一’到‘丰富’的过程,特别感谢各位老师对我们的建言献策。”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谭平老师致辞
对于老一辈抽象艺术家和青年艺术家的不同之处,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谭平在开幕式中谈了三个方面:“首先,抽象艺术不仅仅是一个风格问题,也不是一种简单的视觉图像,它与每个人所选用的材料、以及在画面中所呈现的气场息息相关。另外,去年举办的“中国抽象艺术研究展”中,有16位老一代抽象艺术家参展,与此次展览相比,青年艺术家抽象艺术更有活力、生命力,每个艺术家不仅呈现了各自的风格,作品也紧跟当下的时代精神。第三,老一辈艺术家理解的抽象仅仅是一个传统的概念,聚焦点为画面中的线条、色彩组合关系,而新一代抽象艺术家更多地根据自己的观念、思想进行创作,展示它背后的东西,他们对于抽象艺术的概念更加开放。”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外国美术研究室主任,著名当代艺术评论家王端廷老师致辞
著名艺术评论家王端廷在开幕式中谈到:“‘中国抽象艺术研究展’是对改革开放以后老一辈艺术家抽象艺术面貌的集中展示,而此次展览则是近代部分青年艺术家的抽象作品的集中亮相,虽然这个展览不能代表中国青年艺术家的抽象作品全貌,但也向我们反映了青年抽象艺术家的新动向。如果说当代艺术是一种小众艺术,那么抽象艺术就是小众艺术中的小众艺术。抽象艺术是对于生命、宇宙内在本质的揭示,宇宙是无限的,抽象艺术也应该是无限的。”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著名艺术评论家夏可君老师致辞
清华大学经管EMBA 11级北京校友会会长李跃起先生致辞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著名艺术评论家夏可君开幕式致辞时谈到:“《库艺术》创办十年来一直保持着自己的学术性、独立性,主题性,前瞻性,抽象艺术是其持续研究的主题之一,主要以抽象性和抽象艺术作为研究对象,而《库艺术》作为中国艺术圈内领先的媒体之一,它对于抽象艺术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获奖艺术家合影
艺术家代表李卓先生致辞
评委为获奖艺术家颁奖
评委与艺术家合影
与老一辈抽象艺术家相比,青年一代的抽象艺术家由于成长环境、社会生态的不同,他们对于抽象的艺术表达也各不相同。在当下这样一种资讯极度发达的社会状态下,这些年轻的艺术家们正在以更为“肆无忌惮”的综合消化能力与“极度自我”的语言表达方式来彰显自己对于抽象艺术的理解。他们在抽象之中或综合,或提纯,或以更为具体明确的,和自己个体经验更有直接关联的问题意识,代替了对于抽象定义含混的探讨。
展览现场
此次参展的十八位艺术家,他们有着各不相同的艺术面貌,未来他们中的一些人也将成长为中国当代抽象艺术的中坚力量,《库艺术》作为这段正在发生的历史的记录者和推动者,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们仍将不遗余力的推动中国抽象艺术的发展,并记录其中的点滴进程,让更多人了解抽象,走近抽象,感悟抽象!
此次展览自2017年7月22日起将持续至7月30日。
展览现场
十八位参展艺术家的作品及自述:
张飞宇,1980年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现居宋庄,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作者自述
我把时间纳入到我的绘画元素中,我在创作过程中通过对颜料的层层叠加、过渡、累积,无数次重复后,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了绘画的过程。此过程即是时间的片段。
张飞宇 门1 195cmx170cm 布面丙烯 2017
张博,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综合绘画系,现工作于鲁迅美术学院。
作者自述
选择“点”作为画面的基本单元组成画面可以说是一种机缘。最初的动机来自于内心深处的某种诉求。用点组成视觉上潜在的线、连贯的线、小的形状、大的形状,这一过程对我来说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伴随着自身情绪的起落将忧伤与喜悦交织在逐渐形成的画面当中,这便是我想要的。它是我在那一刻、那一段时间中情感的真实体验。通过这种方式,我记录了自己、认识了自己,也给了我一个可以和自身对话的机会并以艺术的方式记录这一切。
张博 my ignorant world 13cm×18.5cm×20cm 纸本设色 2016-2017
朱佩鸿,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1987年生于上海,现工作于北京。
作者自述
在我看来,抽象绘画几乎是在一种下意识的行为过程中完成的,所以我要求自己在创作的时候必须没有设定。……现在的都市充满了霓虹灯、车流、楼群、股票信息、各式各样的显示屏和遍地的广告牌。给我们视觉上的冲击,让我开始反思当下人们生活的状态。创作的结果已然不是重点,.......作品的意义只能基于过程,变化服从个人体验的变化。
朱佩鸿
朱佩鸿 我的空间-绿洲1号 1.6m×6.6m 布面丙烯 2014
应晶晶,1986年生于浙江嵊州,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油画专业,职业艺术家,现工作生活于南京、上海两地。
作者自述
也许有人会选择用音乐、诉说、文字或者是电影去抒发爱情或者情愫,但对于我来说,绘画明显是更加可靠的表达手法,感情上的经历让我有了更多的情绪挥洒到我的画布上,而不是去刻意地寻找表白的出口。
应晶晶 水墨·水晶·晶NO.5 布面混合材料 122cmx92cm 2015年12月
尹思文,油画系硕士研究生在读,师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五工作室刘刚教授。
作者自述
从“点”系列到近期的“绝对中心”系列,体现的是纯粹抽象的递进,画面中点线面的重复排列以及严谨的布局是我对客观世界的精度提纯,是对客观事物的格式化处理,反映了这个时代年轻艺术家的情绪和对客观世界的判断。
尹思文
《绝对中心系列1》160cm x 180 cm 2017nian
小华,1986年生于苏州,工作和生活在德国柏林,毕业于柏林艺术大学自由艺术硕士及大师班。
作者自述
我的作品是我自己观察世界的角度,也是我对一个单纯世界的梦想。作品里没有政治,没有大情怀,更多的只是我自己的主观表达和自言自语。我想知道这个变化过快的世界在发生什么,所以我也关注潮流,但我本身对它并没有兴趣。
小华 一点点 140mx120cm 布上宣纸拼贴 铁丝 2015
向国华,生活工作于重庆,自由艺术家,2008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
作者自述
创作过程既简单又复杂,简单的是先打乱所有有序的棉线,然后对棉线进行墨分五色的任意泼洒让他自然的侵染,与同宣纸一样,水墨在棉线上自由的延展变化,达到偶然的效果。复杂的是从混乱无序中整理,然后在重复的来回缠绕粘贴在画布上,最后形成了独特的错位视觉。
向国华
棉线的排列-形NO1 布面、棉线,水墨,金漆 100X100CM 2017
吴冠儒,1985年生于内蒙古,现居北京,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三工作室。
作者自述
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手段去探索未知与不确定的可能性,探索自我与他我的自然关系,自我与自然宇宙的关系。
吴冠儒
吴冠儒 贯穿的中垂 线 40cmx40cm 综合材料 2016
唐明伟,1985年生于四川省大竹县,现居重庆,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
作者自述
我觉得我做作品像玩一个游戏一样,也像是一场表演。那么在这之前我得设定我的一个规则,在这规则里可以无穷尽的玩耍!我的规则便是:我通过无数密密麻麻的横竖线条形成一种界定的形式,那横竖线就像无数的坐标。
唐明伟
唐明伟 线组合10c 120cmx12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16
唐丽淑,1985年生于襄平,祖籍东鲁,现居北京,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视觉艺术、环境艺术、等跨学科艺术实践者。
作者自述
一个人对孤独的体验与他对爱的体验成正比。孤独的深度也决定了爱的容量,一个人内在的眼睛越敏锐,他觉察到的孤独感也愈加强烈,他爱的层级亦越深。当你把爱投入到一个“对象”上面,你就是在“创造”。
唐丽淑 五行-土 01 纸上综合材料 30cmx42cm 2016
李卓,1979年出生,清华大学当代油画名家导师高级研修班,中国意象油画研究会理事兼副秘书长。
作者自述
有一个无形的力量牵引我如同行尸走肉般为作品涂抹上厚厚的颜料,并指使我建立一个个新的秩序(却是不断毁掉这些秩序之后)逐渐秩序慢慢建立符合了这个力量的需求才如同获得新生一般为作品暂时划上句号。每一件作品都是一次革命,不断的接近自我和母体之间存在的真理。
李卓
李卓 二零一七(1) 布面油画丙烯 100cmx100cm 2017
陈晗,1983年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居住北京,自由艺术家。
作者自述
对于我来说画画的过程就好像打坐冥想一般,从中获得心灵的平静,消除杂念。在独处的创作过程中,拿着笔游走在画布间,心中没有其他想法,只专注于笔与画……在这种状态中,生活中的任何不满意都可以放下了,好像自己得到了救赎,再也不会去计较孤独和冷漠。
陈晗 1713 布面丙烯 60cmx80cm 2017
陈子风,生于湖南,现居住宋庄,毕业于湖南工艺美术学院。
作者自述
我喜欢运用冷冰冰的甚至带有几分机械化的方式描绘画面,只着力于精简的刻画,并喜欢趋于数学的方式发展作品,作品最后所呈现的画面追求一种现代性的,未来性的空间、心灵体验美学,追求一种真实性和具体性,然而又在真实和具体中凸现一种“虚拟性”,如同现实,如同虚拟,如同象征…
陈子风
陈子风 神在何处 油画 130cm×160cm 2016
段晓刚,1980年生于天津,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三工作室。
作者自述
我的作品主要表达自己对物像独特的主观感受,强调绘画语言的单纯性,即绘画形式的纯粹性,是由对身边生活环境的感受所引发的灵感,大到城市的建筑,小到室内一瞥,不以描绘具体物象为目标,摒弃了模仿自然,也不模仿任何已有的创造,将物体加以分解,并借助造型的元素,将单纯化的图像重新组合,而不再重现自然,通过线、色彩、块面、形体、构图来传达各种情绪,激发人们的想象。
段晓刚
尖锐的形,50x50cm,2016,布面丙烯
仇墨娇,绘画研究方向在读硕士,师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袁佐先生。
作者自述
我个人对绘画的“笔触”十分着迷,因此我一直探索着不同的笔触叠加到一起后能成为什么?它们或许是即兴的、无逻辑的,又或许是理性的,也可能是形似文化符号的非文化符号...这种叠加是否会产生不同于传统视觉经验的美感?
仇墨娇
3 布面油画2017
韩青臻,1990年生于辽宁大连,现生活工作于北京,毕业于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纯艺学院。
作者自述
我理解的世界可能不能再用抽象和具象来区分描述,无论是抽象,具象,半抽象半具象,还是具象里有抽象的语言,都某种程度上给所感知的情境一个实在的视觉图像。
韩青臻 Beauty, sensitivity and transcendence , water based material on canvas, 2016
张斌,1985年生于广西横县,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雕塑系,现任教于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作者自述
作品充分利用树杈原木的形状,依木造型,通过减法的形式进行简洁的艺术加工,使作品在视觉上产生一种错位感,力图挖掘木质材料在雕塑创作中运用的可能性,也让观众打破对木质材料认识的常规性经验,更多地体验木质材料给我们带来的新鲜感与多样性,进而引发人们对人类、对环境、对生命的思考。
张斌 合•和 樟木 30cm×30cm×90cm 2015
张一非,1981年 生于辽宁鞍山,毕业于哈勒美术学院绘画专业,现于鲁迅美术学院综合绘画系任教。
作者自述
近乎两年对抽象艺术形式的研究,走向了行动艺术、抽象表现主义、新表现主义的方向。创作中进行更多的即兴表达,这种方式很近似中国早期的写意画——在画面中找到笔、墨等具有艺术代表性的元素进行发展,再利用喷溅、泼洒等形式创造一种让自己感觉陌生的条件。
张一非 崇林系列 金子般的心 布面丙烯 2mx3m
(责任编辑:杨晓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