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唤回传统书法的魂

2017-07-24 09:12:52 练洪洋

  大概知道我练书法的缘故,不少朋友在微信上都给我发来同一张书法照片,问我上面四个是什么“字”(姑且称为字)。也许作者想写“饮飨共舞”,但这四个“字”显然是用甲骨文的形、金文的态硬生生画出来的,有其形而无其神,全然不见甲骨文、金文之的古朴苍劲。“子不语怪力乱神”,这种东西就是书法中的“怪力乱神”,全然没有了传统书法的魂!

  历经时代变迁、书写工具革命,一统数千年的毛笔逐渐被钢笔、圆珠笔、“五笔”挤下了神坛,传统书法也进入了“冰河期”。物质富庶之后,文化自信也回来了,传统书法又逐渐解冻、苏醒,且呈葳蕤之势。各地书协“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官方、民间书法活动如火如荼;书法教育登入大雅之堂,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今天,书法不仅是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更成为一个国家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表征。

  一门传统艺术经过长期“失血”,血脉如缕,突然踏上重生路,不免蹒跚。当下书坛,板凳一坐十年冷的心少了,一朝闻名天下知的心急了;恪守书法传统的思维淡了,依靠“创新”立足的想法浓了;淡然笃定、坚守自我的人少了,迎合评委、盯着展览的人多了……于是,“怪力乱神”书法充斥书坛、社会。一些所谓的书法(动辄冠以“现代书法”),见不到传统书法精美的谋篇布局、妍妙的意境呈现、温润的人格内涵、恢宏的意义表达,甚至于连书法最基本功能,譬如可辩识、可使用等也难以实现,散发着乖戾、颓废的气息。日本现代书法家手岛右卿的书法作品《崩坏》两字,我想用来形容书法的失魂再贴切不过了。

  在一个什么都讲究速度的时代,谈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也许有点老套,但传统书法确实需要时间与精力投入,少一点功底都不行。明代书法大家王铎,即使盛名之下,仍然坚持一天创作一天临帖的习惯。那些连一本字帖都没临像就敢称书法家的人,理当汗颜。这些人所谓的“创新”,很大程度上是在掩饰自己的书法功底之不足,怕露怯。画出“饮飨共舞”的作者,当属这一类,根本看不出他有什么书法造诣。当然,也有一些学院派,总爱舶来主义,以西方审美标准衡量中国书法,什么造型啦,线条啦,视觉冲击啦,还有人搞展览叫“视觉游戏”,硬将中国传统书法往西方艺术身上靠,最后就是“四不像”。只有民族的传统的,才是世界的,失掉传统灵魂的书法,也难以获得世界的认可。

  “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刘熙载语)。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人的学养、精神、气质的一种抽象体现与表露。人没有魂不行,书法没有魂也不行。书法的魂,说到底就是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的精神,包括丰富的传统性、独特的审美性、深刻的哲理性、幽雅的人文性等等。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樊玮)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