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如园遗址发掘面积已达90%:揭秘圆明园如园考古重大发现

2017-07-27 15:43:07 李映雪

  7月26日,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中国经济网实习记者跟随北京市文物局采访团来到了圆明园如园遗址。2016年10月至今,为配合圆明园如园遗址保护、利用与展示工作,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北京市文物局组织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圆明园如园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在如园遗址考古发掘中,完整的园林布局、路网系统、嘉庆御笔石刻等出土文物惊艳亮相。

  如园位于长春园的最东南角,是一处园中园,占地1.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800万平方米。因为地理位置较为偏僻,所以保存得较为完好。原有的房址、房基、道路、河湖轮廓、山底都保存得特别完整。

  如园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基本建成,说起来这其中还有一段渊源。乾隆皇帝喜欢游山玩水,南巡之时在江宁(南京)看到了瞻园,即明代中山王徐达西花园,十分钟意瞻园的意境。回京之后,就把瞻园的园林意象和情趣搬到了长春园里面。嘉庆十六年,进行大规模重修。重修后的园林建筑包括延清堂、含碧楼、芝兰室、挹霞亭、静怡斋、锦縠洲、观丰榭、听泉榭、引胜斋和新赏室、翠微亭、搴芳书屋、云萝山馆、清瑶榭、撷秀亭、香林精舍、可月亭等。

  延清堂是整个如园景区的正殿也是最大的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后均有月台,后月台处还设有码头。大殿前俯清池,可观赏荷景;后有湖,可乘船出游。延清堂台明石体量巨大,加工精细,反映了清代建筑的高超水平。陡板石内侧背有砖石金刚墙。台基外有散水。散水由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石块铺砌,呈冰裂纹外观。

  在清理延清堂东侧道路时,发现《披青蹬》石刻,上面的文字为“碧萝青藓午阴凝,沿蹬寻幽缓步登。小憩方亭欣造极,披襟挹爽早秋澄”。根据文献记载,这是嘉庆帝御制诗《披青蹬》。

  除此之外,在发掘中,考古队员发现大殿室内铺地砖尚有残存,有金砖和粉彩瓷砖两种,金砖因过火,多数均酥裂,粉彩地砖部分表面呈黑色,也是因为过火的缘故。“这里一定经过一场旷日持久、火势凶猛的大火,但目前还不能确定是否与1860年英法联军那场大火相关,之后有待进一步检测。”

  课题组张利芳博士认为,如园出土的粉彩瓷砖,就是用来取暖的构件之一。中间空心,周围钻有蜂窝状小孔。出土时在里面还发现了沙子,是为起保温的作用。因此,她推测当时是有“暖阁”“地暖”的。

  延清堂对面的含碧楼南依长春园南大墙,北隔湖与延清堂对望,前有月台。据史料记载,上下两层,面阔七间,四周有廊。其台明石条为质地较软的青白石,均已歪闪,散落湖中,其上刻有嘉庆皇帝御笔。

  中国经济网实习记者观察到,其中一块石头上刻的是“朱华翠”“盖满池”六个大字。张利芳推测:“这上面的内容可能是描写湖中的荷花盛景的诗,不过完整的内容还要等全部的石条出土才能知道。”

  在另一块石条上,御题两个字的下面,发现了两个印章,分别刻有“嘉庆御笔之宝”和“夙闻诗礼凛心传”。发现的嘉庆御笔石刻印证了嘉庆皇帝重修如园的史实,也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嘉庆重修后如园十景的存在。“考古就是一个不断发现,不断证实,不断补充的过程。”张利芳告诉我们。

  由于石条巨大,暂时还无法挪动,碑刻内容还深埋在泥沙下面,无法辨认,之后需要机器将成吨重的石条抬起,才可以看到完整内容。

  在延清堂大殿遗址东北角和西南角,各发现一处用太湖石堆积的假山。山石四周还用小卵石子砌成散水。在东北角的假山周围还有道路环绕。

  在如园遗址内发现了完整的路网,几乎各建筑之间均有道路相连。道路由路和散水组成,路为方砖铺设,两侧是由鹅卵石铺砌的散水。散水的个别部位还铺成花卉图案。道路上还有过水沟,以方便雨水流通。整个路网系统设计科学,理念超前,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如园遗址出土1件完整的葫芦范和少量葫芦范残片。范内阴刻纹饰和文字。其中一件残片上刻有“喜”字,“喜”字旁边为植物枝蔓。葫芦范内壁阴刻的纹饰,在布局上,疏密有致,构思精巧。在雕刻手法上也表现出了精湛的工艺。

  通过两次考古发掘,基本摸清了如园遗址嘉庆时期的布局、形制和工程做法,揭示了其精益求精的造园艺术和思想。

  如园遗址是迄今圆明园首座经过考古发掘的仿江南园林的建筑景群,也是近年来发掘出的保存较好的遗址。园林布局小巧精致,疏密有致,一步一景;湖池假山点缀其中。“目前如园遗址的发掘面积已达90%。”张利芳说,这也是这次第二期考古最重大的意义。

  出土后的文物都会经过哪些工序?又去了哪里呢?中国经济网记者带着疑问,进入圆明园展览馆。原来,文物出土后将会经历大量的研究和修复工作,专家需要检测质地、通读古籍,来确定完整的文物模样。残损的文物需要填充石膏,以让公众更好地了解文物原貌。

  “考古工作者得是全才,不止要挖出来,还要通晓中国古籍、西方艺术史等,才能知道如何修复。”张利芳笑谈。

  公众们看到的可能是挖出文物的光鲜时刻,但是背后要历时几年的辛苦勘探和挖掘。圆明园作为世界级的中国遗迹,又经过了历史阵痛,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因此每一步都要走得小心谨慎。从2016年开始至今,第二期的考古工作告一段落,如园第三期考古也在筹备中,诸如湖心发现的建筑基础是否为“如园十景”中的“转翠桥”遗迹等谜团都将逐步揭开。

(责任编辑:谢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