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抽象与中国艺术的几点疑问

2017-07-28 14:04:31 王春辰

  昨天一月画廊组织讨论抽象绘画,我对此没有系统研究,不如几位好友涉及这个领域多年。但受好友之约,也参加了讨论。现场气氛蛮好,先是画家们陈述,然后由批评家对话。当然,陈述或对话并不都是围绕着每个单元设定的主题,总会兴致所到信马由缰的。也就让画廊主办者下午讨论时一再提醒要围绕着画面讨论,不要过于历史、社会等等的“宏大叙事”。但问题是,没有这些宏大的背景,抽象如何成立?这也是在讨论中发生争执的地方之一。如上午讨论中,艺术家王光乐强调了自己创作的过程,一遍又一遍地涂刷颜料,使画布呈现不同的色块递进变化,这样自己每天都有事情可做(张帆也强调了过程)。对于批评家的问题是,最后呈现给观众的是作品,意义的呈现与艺术家的过程意图产生释义矛盾。而如果强调的是直面画面,产生感动流泪的效果,也许这不是艺术家的目的,只是个别观众的反应,但对于到底是从画面直接进入作品,还是要从另外的东西去说抽象,就成为焦点。

  高名潞先生的意见是意在象外,一定有画面之外的东西起着作用。而一月画廊老板Jan Leaming则强调从文本开始,眼睛从画面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需要那么另外的东西,观众或人们看到的只是画布,而不是其它。这两种意见都有道理,各有侧重点。批评家虽从文本开始,但并不终结于文本;希望从画布延伸开,进入中国现实的文化中去说抽象。而Jan Leaming则受美国新批评的训练,强度文本的重要,而且抽象的观览和理解只能围绕着画布,离开则不成为抽象的欣赏。新批评在中国上个世纪的80年代也曾经大为流行,成为文学界、艺术界使用的理论武器,但时过境迁,随中国整个社会、文化氛围的变化,人们不再强调形式的文本本身,而是希望从这些文本之外发现更多的文本秘密,而德里达所说“文本之外一无所有”不仅是强调文本的重要性,而更强化了文本与外部因素的结构关系的重要性。

  现在的问题不是该不该有抽象画,而是抽象绘画作为中国绘画体系中的一员该如何发展的问题。作为事实的抽象绘画,近几年都有一批执着的画家在做着,而且很执着。但问题又来了,凡是消除了形象的画面构成都是抽象吗?这里面就陷入了争议和理论的局限,正如人们说真抽象与假抽象时,是承认这样的事实呢?还是这仅仅是一种批评立场?肯定对于假抽象,抽象画家很警惕:如果我是抽象画家,我如何不假?

  Jan Leaming关注画面和直接的视觉性,这里面有她的经验和对于整体抽象绘画的关爱在里面。反过来,对于高名潞,是希望通过一种可以容纳抽象绘画在内的意派艺术来呈现中国当下的一种艺术理论建构。其背景是要与西方对话,或者说把自己置于不同于西方的理论立场上来阐释中国的艺术,其前提是西方解读中国用了社会化的理论,似乎是表面化的阐释,没有达到中国的艺术本质,所以要提出中国自己的理论体系来回应这些年来西方对中国艺术进行的阐释局限性。

  这又成了另一个问题,当然讨论会上没有展开,但它预设的理论问题太重大了,近代以来都是这个问题,成为中国立场、中国性与国际化、西方化、立场问题的大问题。迄今没有答案,或者说在解读答案的时候,我们立论有了问题。果否?需要再再进行。

  - 说到抽象,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一直伴随着人类,这已是常识,无需赘述。但作为今天的抽象绘画是与现代主义艺术的演变有关,又与西方认识艺术语言本体的变化有关。其一。

  - 所以,今天我们讨论的抽象是这种艺术观念影响之下的抽象,而不是传统含义上的绘画的随意性、写意性、逸笔草草就等于抽象。座中有位游学欧洲多年者(名字没记住)指出抽象并不是与形象的消解有关,并不是形象简化有否,而是一种艺术的思维观念转化后的结果。这也难怪,一说起造型不准确、写实不到位,人们就认为是抽象,就说到中国绘画自古有抽象绘画的传统,得西方抽象艺术之先。这里面就产生了争论的余地。其二。

  - 抽象既然是现代主义的艺术思维观念,就不单纯指向绘画,虽然绘画是主体,也指向多种形式、媒介的传达,如极少主义,论者多以此为抽象观念的一种体现。既然不单指向绘画,那么在论述或研究抽象时应该在抽象艺术的框架内来讨论具体的抽象画的必要。这样也廓清了理论研究视野所强调的抽象与抽象画家所注重的抽象的不同点,否则如高先生所言,批评家和画家立论一样那还不如也去画抽象呢(当然是玩笑语)。所以,对于今天符号化的绘画流行时,画家的抽象绘画实践与批评家的理论定位就赋予了抽象艺术的另一种意义,但不是替代的意义,是什么还需要讨论。其三。

  - 不同文化之下的抽象不一样,这是显然的,正如我们古已有之的那样,也有类似于、接近于抽象形态、样式的绘画举动,但如何把它们融入到今天的抽象绘画和抽象艺术中,就是画家们、艺术家们的努力了。应该说,这种努力有了结果,如江大海的这批画,画面虽黑,但不同莱恩哈特的全黑或全白,给与中国文化传统的人还是有了新的视觉感知,也感知到中国墨色所蕴含的感知。其四。

  - 作为实践中的抽象方式与作为艺术批评所主张的抽象艺术有何区别,或如何呈现出各自的价值是需要探讨的,批评永远可以提出高于实践的理念和主张,如所谓真抽象就可以在一种理论的先导下来指向某类属于真抽象的抽象绘画或艺术;同样,也可以指向某类所谓的假抽象。而后者为论者称之市场利益驱使下的抽象行为,与观念中的抽象相去甚远。其五。

  - 为了应对所谓西方的话语权力,是否能提出“中国性”的抽象及其理论?或曰一提到中国方式是否指向回答中国经典的艺术语言与理论中?中国今天的理论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一味表明姿态的理论,而是立足现实进程的理论。因为中国的现实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同样阐释中国单靠所谓中国古经文本已经不足,我们都处在裂变中,也许是广泛的吸收与自我消化才有机会产生阐释的理论。抽象艺术观念是创造中的观念,中国今天的艺术理论也会是创造中的理论,分不出哪个是希伯来、哪个是孔夫子、哪个是马克思。其六。

  2008-11-24 花家地

(责任编辑:张桂森)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