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溪川:助推瓷都陶瓷文化重焕光彩
2017-07-28 14:24:01 未知
昔日炉火熊熊的烧炼车间,成为美术馆、陶瓷工业遗产博物馆;以往灯火通明的彩绘车间,成为众多品牌企业的入驻地;过去瓷声悦耳的选瓷包装车间,成为国际艺术家工作室……在陶溪川,古老的陶瓷文化借助发展升级理念迸发出创意之光。置身其间,处处能感受到现代与历史的交汇、传统与时尚的交融。
陶溪川,成为人们寻找历史记忆、触摸城市灵魂的理想之地,成为一个有温度、有厚度、开放性的“精神家园”。
充满活力的艺术交流之地
据不完全统计,在陶溪川有景漂青年5000余人,尤其以陶瓷大学毕业生居多。陶溪川,从一开始就瞄准景德镇“特色教育”的大背景,依托于景德镇具有庞大的陶瓷艺术专业学生为主体,衍生出广泛的手工艺、绘画、雕刻等艺术类别,让其成为了教育文化创意产业中非常优质的内容。
与中央美院合作开展的系列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大大提升了陶溪川的影响力:由中央美院范迪安院长策展的“文明的回响—致敦煌”艺术展、“复调”中国当代雕塑新锐作品展、“推衍”中国当代陶艺学术邀请展、“华彩之塑”中国传统彩塑艺术研究与传承专题展、“士别三日”IAC中国团体会员作品展和“雕塑家的维度——中美艺术交流展”,成为陶溪川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近日,陶溪川又牵手中国美术学院,在陶溪川设立中国美术学院陶溪川敦品设计研究中心,引进中国美术学院的策划、重要的展览,在陶溪川C区设立文创产品店,开拓与中国美术学院的文创领域的合作。8月将举办“海报展”,重点展示中国美院2003年—2016年在国际上的获奖作品。另外,还在北师大设立陶溪川实训基地,双方的合作进一步深入。
这些定期导入的活动大多与学术相关,目的是提升年轻人的活力与能力。活动所体现出来的传承与开拓、包容与开放,正是景德镇陶瓷文化精神内涵的体现。
打造年轻人“筑梦空间”
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产业,但灵魂却是人。打造陶溪川“周末集市”与“青客”创意空间,搭建属于年轻人就业或创业的平台,其目的正是为了留人。
自2016年3月19日启动以来,陶溪川创意集市每月从提交申请的景漂创业青年中筛选200余人,给创业青年搭建免费的优质展示销售平台。集市每周六下午至晚上在街区广场及主干道开市,用于展示创意陶瓷为主的产品。同时根据集市发展需求和游客的要求,在后期增加了集市活动频次和业态范围。2016年5月底,陶溪川向创意集市夜市拓展,10月启动传统集市,增加了200多个摊位;今年4月7日起启动周五夜市,集市业态、品种进一步丰富多样。其中,不仅有创意和传统陶瓷,还有手工皮具、木雕根艺、铁器铜壶、剪纸艺术、竹编艺术、布艺制品、手工食品、盆景绿植等。游客不仅可以参观游览、购物消费,还能亲身参与体验各类手工艺,同时在集市中设立了陶艺拉坯、铁艺现场制作、乐烧体验等。
据悉,今年10月1至5日,陶溪川将举办较大规模的春秋“市集”——秋季大集,这个“市集”是国际性的,是陶溪川市集中的精品。期间将有15个国家分别带团参加,该集市又将是一个放飞青春和梦想的活动,期间还将开展一系列的讲座、研讨、论坛、文艺活动。
数年的苦心经营,陶溪川创意平台效能逐渐显露,成为全国陶艺爱好者心生向往的“圣地”。同时,陶溪川还结合内部的“邑山综合体”的智造业平台,不仅帮助“景漂一族”争取到了银行和社保局的资金支持,还开拓了天猫、京东等线上销售渠道,以人才输出带动产品输出,一手为景漂们筑起了梦想的空间,全方位实现设计+生产+销售的配套支持。
带着文创品牌“走出去”
“陶溪川总共有8.9万平方米,用来招商的却不到4万平方米,更多的是用来做美术馆、博物馆,给学生免费的创作空间、国际工作室和引进一些国际性的院校。目的就是把陶溪川做成一个文化品牌,而不是靠租金来养活它。”景德镇陶文旅集团副总经理、陶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熊洪华告诉记者,把陶溪川做成一个IP产业,形成产品输出、文化输出和模式输出是他们的奋斗目标。
对于品牌而言,最重要的载体就是产品。陶溪川利用自己的设计中心“B&C”,通过“B&C”里的空间设计、形象设计、产品设计,把品牌设计放在产品上,整合国际高端设计资源,通过产品输出、活动输出和人才输出,把陶溪川5000多“景漂”族以品牌的形式带到全国各地。
目前陶溪川已经或将在故宫博物院、北京国贸商城、重庆磁器口、青岛即墨等地开设品牌形象店。采取这种“走出去”战略,积极对外开拓,实行陶溪川品牌、文创产品输出及活动模式输出,借助陶溪川这个平台,实现“传统+时尚+艺术+科技”的深度融合。不仅拥有了国际视野的高度,其中还有多元文化、创业孵化、复合发展等内涵包含其中,在国内外均产生了积极影响,形成了“陶溪川”文化现象,受到诸多知名人士的关注。
今年,陶溪川仍有更多体验式项目立项,预计于2018年建成。更多的青年旅社公寓、风格迥异的陶邑体验空间,将为陶溪川注入更多的闪光点。(来源:景德镇日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