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鉴藏常识(9)--宋金时期的钧窑瓷器细节图鉴和辨伪要点
2017-07-30 12:28:17 易芷寒
河南钧窑是宋代著名瓷窑之一,以河南禹县为中心,遍及县内各地,钧窑瓷器由于釉中含有微量的氧化铜,创造性的烧出了紫红色釉。钧窑以青中带红、灿如红霞的釉色而闻名遐迩,历久弥新。
钧窑遗址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钧窑的特点:
1,胎:宋代钧窑瓷器的胎质不甚细密,颜色多为灰色或紫褐色,一般较为厚重。
灰 色 胎 质
灰色胎质
紫褐色胎质
2,釉:钧釉是一种蓝色乳光、青中泛红的釉,色调有玫瑰紫、海棠红、天青、天蓝、月白等多种。
天青釉鼓钉三足洗
玫瑰紫釉尊式花盆
海 棠 红 钧 窑 洗
钧窑海棠红釉六方花盆
上图的这个钧窑海棠红釉六方花盆,盆沿显露出白胎,此为清朝后仿的钧窑瓷器。
钧窑天蓝釉瓷炉
钧窑天青釉釉出戟尊
钧窑月白釉单柄洗
钧窑月白釉瓶
3,钧窑创烧了高温铜红釉,因色泽不同,又分有朱砂红、胭脂红、海棠红、鸡血红、茄皮紫、玫瑰紫等名称。还创烧出一种窑变釉,窑变窑器面各种釉相互熔合、流淌,千变万化。这是一种在底色釉上有意洒上其它釉色,经过高温烧成,蓝色乳光青中泛红的钧釉。
钧窑窑变玫瑰红碗
钧窑窑变玫瑰红碗
红釉(钧红)、窑变釉,是钧釉的特征,钧窑器物的釉一般都比较厚重,碗多里部满釉,外部只施半釉
4,纹饰:钧窑瓷器没有纹饰,但是器表上的“蚯蚓走泥纹”却十分有特色,在釉中有细小弯曲极不规则看似裂纹的东西,但是,蚯蚓走泥纹不是人为的装饰,而是在烧制过程中,胎釉自然变化而来的。
蚯蚓走泥纹
蚯蚓走泥纹多倍放大高清图
5,器型:主要是花盆、盆托、洗、炉、壶等陈设瓷,大小均有,其中的精品为主贡宫廷的,一般底部刻有一到十的数字。
底部数字:一
底部数字:二
底部数字:三
底部数字:六
底部数字:九
底部数字:十
二,受钧窑影响形成钧窑系的瓷窑简介
1,受到钧窑形成的窑场主要分布在:河南省的临汝、郏县、宝丰、新安、宜阳、辉县、淇县、鹤壁、林县、安阳;河北省的的磁县,山西的浑源,内蒙古自治区的包头以及浙江的金华。
临汝窑小碗
郏 县 窑
新 安 窑
浑 源 窑
2,明清时仿烧钧窑的瓷窑
清 宜钧兽耳衔环尊
广钧:又名泥钧,明清广东石湾窑所仿,陶胎、胎色灰暗、厚重,釉色有钧红、月白、玫瑰紫,器型多为盘、碟、罐等明器,其特点是釉厚、有流淌,施底釉面釉二层釉。
清广钧窑花瓶
炉钧:是清雍正时期景德镇创造的仿钧瓷,是在素胎上施低温釉二次烧成的,胎色洁白,釉薄而光亮。
清炉钧釉鹿头尊
三,钧窑瓷器鉴定和辨伪知识要点
1,看其制作工艺:钧窑瓷器从初创伊始的“唐钧”,历经宋、金、元,直至民国时期的仿钧都采用的是手拉坯工艺。这种工艺特征是器物的底部较厚,然后向上逐渐趋薄,器物的口沿处胎体最薄,在器物的圈足露釉处还可以看到细密的旋纹,器壁薄釉处有轮指痕。
底部较厚,然后向上逐渐趋薄,器物的口沿处胎体最薄。
器物的圈足露釉处还可以看到细密的旋纹
器壁薄釉处有轮指痕
现代仿钧瓷器有些是批量生产,它采用某种材料作成模具,然后用“注浆法”灌注成型。这种方法做出来的瓷器胎壁厚薄均匀,份量较轻,更有粗制滥造者,由于修坯不精细,在器物的两侧可以触摸到模具的接缝痕,这是作伪者最拙劣的一种作法 。
聪明一些的则在器物的内部,如瓶类的瓶体内,人们不易察觉的部位,人为地粘些其它物质(如水泥)以达到古钧瓷厚重的感觉。或者在“注浆法”成型的器物内壁故意做出轮指痕,但仔细观察就可以看出与真正“手拉坯”均匀的指痕不同,仿造出的轮指痕不仅粗糙,而且每一圈与每一圈的轮指痕分布极不均匀。
2,看其釉色和釉质:宋代钧窑瓷器的天青、天蓝、月白釉,匀净莹润,乳光内含,虽然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但由于中原地区地下水含量较少,土壤中的含碱量适中,所以无论是墓葬,还是窑藏出土的钧瓷,都很少有大块土锈粘结的现象,其釉质往往产生出类拔萃的钧瓷,令人赏心悦目。
现代仿钧器不管是仿宋钧的造型,还是仿金、元时期的钧瓷的特征,其釉色多为天蓝,很少有天青、月白釉。而且为了达到与出土钧瓷相近的釉质,刻意伪造土锈或作去浮光的处理,但其效果适得其反,给人的感觉是釉色发乌,不自然,看上去极不舒服。
给人的感觉是釉色发乌,十分造作,视觉审美不舒服。
四,作旧及辨别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用兽皮等工具在钧瓷表面反复摩擦,以达到去其浮光的效果。(虽然釉面平整光滑,但在放大镜下仔细观察,会看到无数平行的摩擦痕)
无数平行的摩擦痕
2,将新仿的钧瓷放入含有酸性等带有腐蚀性的溶液中浸泡,虽然也可以使瓷器表面失去耀眼的浮光,达到做旧的效果,但是釉面往往显得十分呆板,在放大镜下可以看到伤痕。
作伪者有时也意识到了上述方法给钧瓷釉面带来的损害,所以也采用含有油类的软布进行抛打,同样可以使釉面产生出柔润的效果,但是与真品釉面光滑细腻的手感明显不同,作伪处理过的钧瓷釉面触摸时有油质感。
在酸性物中浸泡之后,马上以土覆之,作出人为的土锈,且这种土锈渗入釉中,很容易使收藏者蒙骗上当。其实根据近几年来北方出土的钧瓷,以及在钧台窑发掘所获得的大量钧瓷标本来看,钧窑瓷器面上的土锈很少,出现大块土锈粘结的现象更为少见,大都呈现出一种光洁细腻的效果。有些作伪者以粘合剂作出的土锈粘结假象,实为弄巧成拙、画蛇添足之举。
3,人为剥釉现象。作伪者有时故意在钧瓷的底足部分剥去一部分釉层,露出胎质,以期达到给人以年代久远之感觉。由于现代仿钧与古代钧瓷真品的制胎原料源于同一产地,故其胎色十分接近。但是与真品的自然剥釉仔细对比就可以发现伪品的破绽:真品的剥釉断面基本上是直茬,伪品的剥釉断面是斜茬
对于钧窑瓷器的辨别,除了以上几点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钧瓷真品釉面上的块状窑变斑为紫红色;仿品的窑变斑不是偏浅就是过深。仿品的胎色较之真品稍浅,同时由于古代胎泥淘练的工序繁复,所以胎质细腻致密,而现代钧瓷的胎泥淘练较为简单,胎质断面有时有杂质或产生孔隙。
现代仿钧瓷器大部分都达不到宋钧制作工整、釉色玉润晶莹的工艺效果,大多仿品只是比较接近于金、元时期的钧瓷风格,但胎、釉与金、元时期相比又显得较单薄。
总之,钧瓷真伪的辨别并不是朝夕之间就能够彻底掌握的学问,它需要日积月累地不断学习、观察和揣摩,更需要经常了解现代钧瓷的发展状况及仿钧生产工艺变化的新动向。
--END--
声明:本系列若干文章,图文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和相关文献资料,文中图片上的水印网址真实性暂未证实;所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原作者如有意见,请联系删除;
此系列文章已得到作者易芷寒授权转载,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使用,不用于商业用途。
(责任编辑:商业-施海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