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米勒:最穷苦潦倒的画家却画出了最温暖的画

2017-07-31 10:20:26 未知

  米勒算是这些画家中最穷苦潦倒的画家,在巴比松共生活了27年,基本上都处于上午劳动、下午作画的状态中。手中几乎没有闲钱,有一点点,就换些颜料画布作画,实在没有,就自己烧制木炭条继续画画,从未停歇。所以他的画作很少有大幅的,一米左右的都不多见,多为50厘米以下。

  无更多钱买颜料的米勒,时常就地取材,自己烧制木炭条画素描。仅仅是素描,也全是那么地出神入化。

  收工了,吃饭了,闪烁的油灯下,男人编竹筐,女人缝补衣裳,提篮里的小婴儿,正酣畅入睡。看看这美丽的光!

  树条抽枝,雁雀飞起,一派旖旎晨光。

  辛苦一天的农民,种菜种得疲惫不堪,坐下来喘息未定。那个时候的艺术家,再无人留下过这样的劳作画面了,它因之有着重要十分的意义。

  躲在门板后等麻雀进圈套。多么清新可喜的画面呀,再艰苦的生活,都有它的自在怡人处。画么,噢,上帝,怎么画得这么好?!

  每个看到这个画面的人,笑意都要飞上嘴角。人生的第一步,要迈向父亲。此幅作品,崇拜米勒的梵高,曾经画过相同的一幅,以它向米勒致敬。

  夫妻共同剪羊毛。力气大的男人捉住羊,细心的女人,动作娴熟地将羊儿的长毛剃尽。

  冬天将至,砍下柴禾准备过冬。看那枝枝条条的用笔,真是绝妙。

  米勒于艺术史中被视其为最重要的那几幅史诗般的作品,都未放在此次的博文中。我是想说,米勒其它的作品,一点不逊色于人们景仰的那几幅……来感受一下这如圣母圣婴一样的画面吧,妈妈手把手教女儿织毛衣,美极了呀。

  我们不得不说,虽然当初米勒与巴黎彼此不如意,但他到巴黎美术学院学习、直接师承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罗瓦,无数次去卢浮宫观摩米开朗基罗等大师的原作的宝贵经历,对他后来独树一帜的艺术形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巴黎居住与挣扎过的那十二年,作为一种人生的磨砺与检验,反而让他更确认哪种生活真正属于自己,对哪一种生命方式更怀有情感。

  他是农民,他决定回到自己的领地上是再正确不过了。

  他那颗朴素的心,合着手中朴素的笔,要去绘出农民兄弟最朴素的人性本质,也再合适不过了。

  看米勒的画,有多么的好啊。

  那么柔和的调子,一切笼罩在半透明的朦胧中,充溢着静谧的美感,洋溢着由衷的欢欣。

  他并不一笔一划清晰地刻画人物的眉目手足,他的勾线与用光都极高明,于若隐若现中,将人物所有的神态与表情都历历呈现出来了。

  山峦草垛,树林花草,泥土小溪,牛羊鸡鸭,也照样若有若无,但该在的轮廓都在,该有的细节都有。

  学画的人都知道,用“有”来表达“有”,不够难。要用“无”来表达“有”,非常的难。

  米勒的笔在“有”与“无”之间自由穿梭,技艺臻至庖丁解牛的境界。

  他的笔触还那么温情。

  米勒笔下多女人与婴孩,她们不着眩目的白衣白裙,也没有宗教画里轻盈如羽的飞翔感,全是穿着粗布衣服、跃动着心跳的实实在在的平凡人。

  女人在劳动的环境里或立或行,婴孩在家中或玩耍或入睡,却都如降临人间的圣母与圣婴,散发着一股令人心醉的甘美味道。

  米勒许多生动入微的画面,再现的其实就是他自己的家庭。

  他的一生与妻子相濡以沫,他们共同养育了九个孩子,生活虽然清贫,劳作已然艰辛,却并没有剥夺全家拥抱在一起的欢爱与温馨。

  我最爱那母亲照料着婴孩、于灯下缝补、教他们读书织毛线的画面了,每看一遍心都要沉醉一回。

  也爱看他们一家人房前屋后地做吃食、忙农活的生活场景,幅幅勾魂摄魄,直接切入人的情感深处。

  他的笔触更是十分端庄神圣。

  西方人有浓郁的宗教情结,过去的艺术家,画神的多于画人的人。

  耶稣、圣母、维纳斯、天使,他们是神,是艺术家最钟爱的题材;国王、主教、哲学大家、学界巨匠,他们是人,是艺术家景仰、爱描绘的人物。

  在众多艺术家精湛的笔下,神有神的容貌,人有人的样貌。

  而米勒的画呢,多是在田间低头弯腰劳作的农人农妇,衣履厚重,气息沉默,模样朴实得无以复加,可是,那真是神奇,他笔下的农民,怎么看都带着神性,有神的呼吸与样子。

  这是他心中装满着对劳动者虔诚的情感,笔头自有一股虔诚气,画面也因此有了神一般的静穆与端庄的缘故。

  米勒在巴比松共生活了27年,基本上都处于上午劳动、下午作画的状态中。

  手中几乎没有闲钱,有一点点,就换些颜料画布作画,实在没有,就自己烧制木炭条继续画画,从未停歇。

  所以他的画作很少有大幅的,一米左右的都不多见,多为50厘米以下。

  我们最为熟悉与仰慕、永久保存于卢浮宫里的米勒的那幅《晚钟》,就约只有半米的尺幅。

  方寸之间画出一对田间劳作的夫妻与神、与大地的呼应关系,至纯至美,感动着见到它的每一个人,也始终感动着以前并不完全懂得他的艺术价值的、他自己的国家。

  确实,《晚钟》是在米勒去世后,法国政府花巨资购回的、他们钟爱有加的国宝。

  这似乎是对今天的艺术家们的一个重要提示:尺幅大小与作品所要传达的深刻意义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小幅作品,也可以有史诗般的气魄。

  在不同的艺术家眼中,艺术有它不同的使命。

  嗜美之人把艺术看成是美的天使,擅长思索的艺术家将它看成是一种哲学思辨,有宗教情怀的人视艺术为自己的宗教,而米勒只说“艺术的使命是一种爱的使命”。

  这句话是最有高度也最谦卑的。

  艺术家赏美画美不是难事;而思辨是向理性迈进,不见得要有温情;宗教么,可能只是自己的个人信仰,不一定与他人有关。

  唯有把爱当成使命的艺术家,他的每一次笔触都仿若是在施爱,他的画面也才总是弥漫着那种柔和安宁的气息,以及,充满着一种人性的光芒。

  最人道的,其实是最接近神性的。

  看他的作品相当于是在受爱,人的心,怎么会不被深深地感动。

  我一直不舍得写米勒,今天终于知道,我是怕我对人间,不如他那么虔诚与谦卑。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王林娇)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34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34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