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张英琦:汉印之美

2017-07-31 11:28:30 张英琦

窦君须 印文

窦绾 印文

窦绾双面印实物

 

窦绾双面印实物

  中国的篆刻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从印章史的时间上看,有距今8000多年的叙利亚哈拉夫遗址出土的印章雏形;也有距今6000年左右历史的苏美尔人滚筒印和之后的埃及戒指印章。这些印章的历史均早于中国,但中国的印章史发展却在朝代的更迭中连绵不绝,大放异彩。而谈及中国篆刻,汉印的存在可概括为两个字——经典。在此后历代,虽有刀法、章法等不同形式的超越,但“汉印风格”的影响依旧多方面。汉印总体特征大致分为3个时期,即西汉、新莽、东汉。其印风的总体规律可概括为渐趋平正,浑厚华滋。西汉时期有多种印章分类方式,总体来讲,初期虽是汉承秦制,但也逐步呈现出汉代特有的雄厚端庄之态,去除界格,字体渐正。窦绾双面印的印风,则是体现了渐趋完整的西汉印章美学风格的作品。

  窦绾何许人?

  1968年,满城汉墓的发掘震惊世界,满城汉墓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之墓。随葬品数目以万计,其中窦绾墓发现的长信宫灯、金缕玉衣等均是文物界的稀世珍宝。但窦绾这个名字,历代史书无记载,至今可以研究出关于窦绾的一切相关资料,离不开其墓中的一枚小小的印章——窦绾双面印。

  在1968年发掘刘胜墓期间,在刘胜墓北侧104.5米处发现了二号墓(窦绾墓)。根据其形制规模与汉代“同坟异葬”习俗,断定为刘胜妻之墓。同时,通过该墓中的这枚窦绾双面印,不仅知道了墓主人名字,而且经过与其他文物的相互佐证,郭沫若等专家推测,窦绾极有可能是窦太后的侄孙女。窦太后,也就是汉景帝之母,汉代婚姻讲究门第相当,刘胜作为汉武帝的胞兄,娶的也一定是地位尊贵的女子。在当时,没有比窦家更为显贵的家世了。这也就解释了窦绾的身世。

  窦绾双面印为铜铸双面印,印章类型为女性私人用印,从印章保存的完整性来看,应不是生前长期携带,而是专门为墓主人精工细作的墓室陪葬用品。两面印文分别为窦绾、窦君须,为墓主人的名和字,该印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馆。

  印信美在何处?

  首先,印文“窦绾”为双字印文,为了符合方形印的构图,刻意拉长了字体结构,同时也符合篆书瘦长的结字特点。该印虽是两字,但由于两字结构不同,并未按照汉印一般的方正规律左右等分,而是将左右结构的“绾”字进行扩充,以整个印面的疏密节奏为重点。印面中竖笔较多,线条粗细程度却又有微弱的差别,起笔收笔皆以方笔为重,圆笔辅之。整个印章气息端庄浑厚却又丝毫不觉板滞之气。

  在窦绾印的背面,便是墓主人的字——窦君须。该印依旧不是普通的四字汉印,但高瘦的“窦”字依旧与方正的“君须”完美契合。简而言之,就是“窦”字中由于横画较多,虽有“穴”部首一贯而下,但字体内部充实稳定,所以与“君须”二字相互协调。

  此印面细节的精彩之处有二,一是在于“君”字的“丿”与“囗”的互动上,整个印面的结字风格在于方正平稳,而“君”字一撇取斜势,如果在“丿”下方的“囗”处还取方直,显然会在“君”字下方留出一块没有必要的空隙。同时,“囗”的这种歪斜处理方法活跃了笔画气氛,也平稳了整体印面氛围。其次,“君”字的“丿”笔画粗细由上到下渐粗,使“君”字整体更加稳定。如果该“丿”笔的粗细取上端宽度,则会使君字左轻右重,如若取“丿”笔的下端宽度,则会使“君”字上端闷滞不通,这也是该字在印面中的奇妙之处。

  二是“须”字,“须”字的完整写法应为“嬃”。因为嬃在现代虽是生僻字,但却是古女子人名用字。所以“须”应为简化,简化之后的作用也显而易见,就是为了平衡整个印面中三字的关系,使之疏密和谐。在篆书中“彡”部如同今天简化字的写法方向一致,而在该印中,“彡”部反折,以显稳定。“页”部中间少一横,也是为了与“君”字的整体留白和笔画粗细的气息相一致。“页”部左下的点画向左延伸更补全了因“彡”部点画不足而产生的印面空缺。

  将“窦绾”与“窦君须”两面印文对照参考时,同样都是“窦”字,窦绾印中,“窦”字内外结构与绾的“官”部相适合,内部结构刀法以方笔收笔。而窦君须印中,“穴”部相对趋于圆润,与“君”的外部轮廓气质相宜。通常所讲的篆刻“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在此也就显而易见了。

(责任编辑:刘倩)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3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3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