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移风易俗“误伤”唢呐? 非遗遭遇传承尴尬

2018-05-18 10:20:42 苏锐

巨野县陈集唢呐班参加文化交流活动时的演出剧照

  倡导丧事从简、喜事新办的移风易俗行动,得到广大群众认可,但山东的一些唢呐班子却无辜“中枪”:鲁西南个别县区以类似“明令禁止”的方式严禁红白事用响器,一些地方则明确“不提倡”。被列入各级非遗名录、在城乡各处流传多年的唢呐调,无形中正遭遇新的传承尴尬。

  承载着乡情的民间音乐

  尽管屡次登上省级、国家级舞台,鲁西南鼓吹乐传承人陈建彬的主要谋生地还是两处——结婚的人家、有白事的人家。

  7月17日,陈建彬一如往常起了个大早。早上6点20分,他已来到离家25公里外的巨野县太平镇的一个村庄,给办喜事的主家助兴。

  赶到后,这位巨野县陈集唢呐班班主带着5位乐手先吹了一会儿,让主家知道自己来了。吃罢早饭,3位乐手跟着新郎去“搬亲”(接新娘);陈建彬等“在家值班”,不时跟着“伴奏带”吹几首曲子,为在家等着的乡亲们弄个响。新人敬酒结束,陈建彬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今天,唢呐班收入1200元。这是跟主家之前就商定好的,按人头算,每人200元。

  红白事雇唢呐班,是包括巨野县在内的鲁西南的习俗,陈建彬也不知道从何时开始。但从清朝起,他们陈氏家族便世代吹唢呐了,至今还流传一个悠久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清末,陈家班居住在距巨野县约30公里的济宁市嘉祥县纸坊镇,他们吹唢呐远近闻名。有一年,当地一个声势烜赫的家族提前跟陈家班定下了日子。不料另一个更加煊赫的家族“中途插队”,邀请陈家班在同一天去他们家。分身无术、谁也不敢得罪的陈家班,居然连夜逃离了家乡,在巨野县定居。

  “唢呐能广泛流传多年,源于它是比较有群众基础的艺术形式。”巨野县文化馆馆长魏玉静说,唢呐演奏时不用话筒也不用音响,坐着、站着、走着都能吹,喜悦的曲子、忧伤的曲子都有,且通俗易懂、容易让人产生共鸣,适合于红白事。

  “不用响器”的冲击

  年过六旬的刘传良(化名)没想到,旨在为群众“减负”的移风易俗行动,却让他这位唢呐艺术传承人“吃了亏”。2016年底,陆续有“风声”传到他耳朵里:“年后不让动响器了。”

  传闻未知真假,但这位唢呐艺术传承人的活儿越来越少。当地2016年8月公布的《移风易俗倡议书》写道:“杜绝在街道、广场、居民小区和庭院等公共场所搭建灵棚、吹奏鼓乐、高音播放哀乐。”

  “倡议书”也陆续在鲁西南其他县区出现。有的制定了《乡村文明行动移风易俗工作指导标准》,提出简化治丧仪式,提倡放哀乐,不用响器,严禁搭台唱戏;有的直接给管区干部、村干部下任务:谁家有白事就去蹲点,发现动响器就没收。

  尽管没有正式的书面禁令,但各种“口头传达”“不鼓励、不倡导”等,还是让一些唢呐班感受到了压力。

  孟朝(化名)吹唢呐已有20年,并继承了父母的唢呐班。今年初至今,他承接红白事服务次数为零。无奈之下,唢呐班乐手只能“自由分配”:有的去了外地打工,有的则留下来,参加了孟朝新组建的演艺公司,用来承接当地政府的惠民演出服务。闲暇时,孟朝还进行网络直播。他联合一位键盘手成立组合,在网络上直播吹唢呐。“没有别的手艺,出去打工也没人要。”孟朝说。

  “自古至今,唢呐的传承很大程度依靠婚丧嫁娶。”知名唢呐演奏家、山东歌舞剧院院长王彬林认为,应充分认识唢呐这一民间艺术的价值。“这些民间艺人不靠政府补助便能生存,还传承了非遗民俗,应该是值得提倡的事。”

  艺人的饭碗怎么办?

  枣庄市薛城区的唢呐艺术在周边享有盛誉。枣庄市舞蹈家协会主席、薛城区文化馆副研究馆员徐伟说,不让人家干了,怎么生存?对于唢呐班,要考虑怎么养住,不能一禁了之。

  他介绍,当地多是白事请唢呐班,这也是唢呐艺术延续至今赖以生存的根本。“仅靠偶尔组织演出,这些唢呐班能生存吗?”

  山东省艺术研究院非遗所所长郭学东也建议,应从民俗与艺术的角度来认识唢呐艺术,给唢呐班适当的生存空间。要加强对艺人的培训,树立健康的内容导向,做到规范传承。

  “让唢呐完全走向舞台不可能。”魏玉静说,传承以唢呐为代表的鼓吹乐,首先要传承其自由的表演形式;其次要充分利用文化惠民工程,通过政府的推动,组织优秀团队,把好的节目送到群众身边。

  她认为,唢呐是传承数百年的民俗。只要是思想健康、传播正能量的唢呐班,且不会造成铺张浪费,政府没必要干预太多。但如果演出内容走偏了,必须纠正。

  对于唢呐的“被误伤”,也有专家表示,这是一些地方政府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不强的表现。不让唢呐班演出,又不加以引导扶持,对于唢呐艺术的传承无疑是釜底抽薪。

  陈建彬告诉记者,虽然巨野县没有禁演,他有时候也害怕。

  现在陈集唢呐班招徒困难。“没人愿让孩子学唢呐,都觉得‘前途不光明’。”陈建彬说,现在班里都是自家亲戚,包括他的表弟、儿子、女儿、女婿、外甥等。

  “孩子们从小学到现在,如果把唢呐给他夺走了,以后靠什么生存?”站在办喜事主家的门外,陈建彬看着远处,又自言自语地说:“这好像也不符合传承发展的政策。”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刘倩)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24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24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