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山西发现北宋刻本《崇宁藏》

2017-07-31 18:30:26 杨渊 通讯员邹文姣

  近日,记者从山西省文物局了解到,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过程中,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整理旧藏书目、拓片时,新发现了12册早期版本经书。经专家鉴定,确认该书为国内现存不多的《崇宁藏》零本,在文物、文献、版本上有极高价值,成为此次普查的重要成果和新发现。

  《崇宁藏》又称《崇宁万寿藏》《崇宁万寿大藏》,是北宋时期福州闽县白马山的东禅寺等募捐刊刻的国内第一部私刻大藏经,也是第一次在大藏经上采用经折装的形式,此后的《毗卢藏》《圆觉藏》等7种版本大藏经都按此版式刊刻。该藏从宋元丰三年(1080年)开雕,至政和二年(1112年)雕成。开始雕刻时只称大藏经,后因进献宋徽宗祝延圣寿,于崇宁二年(1103年)奉敕,赐名《崇宁万寿大藏》。目前《崇宁藏》在国内仅存零本,保存《崇宁藏》的国有收藏单位有19家,北京瀚海、西泠等拍卖公司也曾上拍部分零本。

  据介绍,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保存的《崇宁藏》为原太原市文物商店于20世纪60年代征集所得,后此批古籍入藏原太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1998年后,因机构变动,太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原藏所有文物包括此批古籍由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保管。入藏以来,这批古籍一直未进行整理著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开展后,普查队员在专家指导下对这批古籍进行了著录登记。这批《崇宁藏》为零本,共12本,均有不同程度残损,其中的6本因缺少卷首和卷尾而以“残经”命名。目前,经过专家核对残存经文后,可以确认各卷卷名。

  保存这批《崇宁藏》零本的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是继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山西博物院、辽宁省图书馆、太原崇善寺后,又一保存经卷较多的收藏单位。《崇宁藏》弥足珍贵,且部分经卷具有明确的刊刻时间,印有“鼓山大藏”印,对于《崇宁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刘倩)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