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许平:在人人设计的时代,设计教育该怎么变化?

2017-08-01 15:42:09 许平

  今天,中国的设计教育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队伍。从1982年开第一次全国设计教育工作会议到现在30多年,中国的设计院校从十几所,1000多名学生,到2016年,我们国家开设设计专业的院校达到了2000所,约有200万在校学生,每年的毕业生会达到50万人左右。全世界设计教育最发达的前十个国家里面,前四位的,第一个是美国,每年的设计专业毕业生人数约为3.8万人;排在第二的是韩国,约为3.6万人;第三是日本,约为2.8万人;第四是英国,只有月1.6万人。还有一些设计做的很活跃的国家,每年的毕业人数只有几百人,如一些北欧国家,芬兰每年的设计毕业生为400多人,瑞典都不足100人。与这些设计较为发达的国家相比,中国每年50万人的毕业生规模,是一个惊人的数字。那么,我们的社会能不能消化这么多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呢?我们是不是能够真正给予这200万年轻人合格的设计教育呢?我们的设计教育到底在追寻些什么,在研究些什么,在奉献些什么呢?

  当然,中国的设计教育与之前相比,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首先,它已经开始形成一个自身的结构性关系。中国的设计最早是从装饰、图案发展而来,所以大部分出自美术院校。直至1998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以后,对现有的一些专业进行了调整,给予了设计专业较大的发展空间,也使得设计专业在90年代经历了井喷式的发展。从原来单科院校为主的学科结构,迅速扩大到独立院校、综合性大学、理工性大学、高职院校,四种类型组成的结构。设计开始和工科、商科、人文、传媒等学科交叉拓展,所以今天的设计学科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影响。

  其次,就是学校资源的配置。从国家的整体状况看,原来的设计院校基本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这些中心城市,后来杭州、福建、江苏、山东也陆续出现在地方有一定影响力的设计院校。这2000多所设计院校广泛地分布在中国,从大的中心城市到地域中心城市,再辐射到地域的二线、三线城市。这种城市网的结构,使得设计教育资源的分布相对有活力,资源的配置也处在合理的状态。

  再就是学校本身教学力量的成长。目前学校的师资力量,一部分是国内优秀毕业生迅速成长起来,形成的新的教育力量。一部分是国外留学回来的,经过多年积累,也变成带动教学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而对于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从全国的情况来看,我认为最突出的是设计教育在当代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人人都在进行设计的世界。随着日新月异的IT技术,随着网络的发达,随着APP的普及,任何人手上有个软件就可以进行设计。在这种情况下,还需要设计专家做什么?设计专家需要补充什么样的新知识、新能力?他如何才能利用自己的行动去帮助各种社会参与者更好地进行设计?这在不同院校里认识是不同的,一些比较敏感的学校会抓住当下设计教育最前沿的思考,可以从产品设计拓展到服务设计,从服务设计再拓展到社会创新,用设计的思维方式推动整个社会创新的发展,推动更加广泛的应用设计,把设计变成一个带动国家建设、经济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推进现代化发展的有效工具。这样的话,就对设计有了与以往狭隘理解大不相同的认识。只可惜,在很多设计院校,对设计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设计就是画图案、搞装潢,就是为市场服务的层面。这未免把设计教育的价值、设计教育的社会作用理解得太过狭隘了。

  第二就是设计本身的实践性特点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尤其它和社会创新、产业创新、产品创新是直接相关的,所以很多设计的工作是必须要在实践的过程中提炼问题、解决问题的。在企业和市场来看,能够把设计有效利用起来的历史就不长,所以能够为设计专业学生提供实习的有效条件、有效场所、有效过程的单位非常少。且具备这样条件的单位,是否能和学生的实践性要求很好地融合,能够形成取长补短的、相互支持的教学机制呢?我们离这个目标还很遥远。

  第三是我们对设计教育类型的研究还很不够。在我们的设计教育里面, 比较重视经验、注重模仿,而对于教育本身的规律如何去把握,如何去研究,如何正确地给不同类型的设计教育定位,去做好相应的设计教育的针对性工作,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所谓教育类型,就是把学校从办学方针、教学内容、训练手段开始就区分不同的社会需求,不同的专业能力,不同的教育方式。让学生从学校走出来进入社会之前,能对自己对应什么样的社会需求,能做什么样的社会服务有一定的把握。

  一所学校希望自己的教育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形成什么样的特色教育,要做清晰的定位分析,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这就要区分院校类型、区分人才需求、区分教育方法,不然最后教出的学生,不管是美术类院校还是工科院校,毕业设计展都大同小异,没有特色可言。我们本科的学生在能力方面、面貌方面、特色方面,不容易形成自己专长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做教育类型的研究。

  不同教育类型里,所培养人才的要求不一样,在社会的迅速发展之下,对设计人才也会有不同的需求,比如博物馆、艺术馆里就需要一种适合于艺术馆、博物馆的展览策划人才、展览设计人才、展览研究人才,这样的需求和仅学了一些设计具体知识,只会做一两个产品方案的学生之间的要求是有很大差距的。将来企业需要的、院校需要的、文博单位需要的、政府需要的,是不同的设计应用人才。那么,我们的教育能不能提供不同人才类型的培养方案,把不同类型的人才送到不同的机构去呢?

  今天我们面临的设计问题可能需要用更加开阔的眼光去看待,尤其是当社会创新正在把我们更多的社会资源从原来单纯的商业设计、市场创新转向一个开放的社会资源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我们需要了解很多我们以往不熟悉、不关注或是完全没有介入的领域,这些领域里包含着设计需求。这就提醒了我们,今天教育面临的是什么样的情况呢?我们以往所学的、所用的专业概念都属于过去式的概念,以往的逻辑思考并不适用于今天的需要。当社会创新的形式和内涵已经越发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们的设计教育必须去调整、去重新定位内容才能适应这样的形式。(作者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王璐)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