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谦谦君子 温润如玉”——玉背后的传统文化内涵

2017-08-04 08:18:58 未知

  吕  明

  在收藏界,玉的收藏一直呈现大热之势。随着一些玉料矿藏日渐枯竭,市场上的玉石价格逐年攀升,如和田玉按克论价,“红皮白肉”的优质和田玉动辄上百万元,而古玉及玉器文物更是成为投资者、收藏家所瞄准的焦点。然而,人们对于玉的价值认识似乎只停留在其材质美、工艺佳等物质价值上,而渐渐淡忘了其背后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忽视了源远流长、曾经温润华夏儿女千年的“玉文化”。

  据了解,从距今约1万年的小孤山仙人洞旧石器晚期遗址开始,玉文化便伴随着中华文明的诞生和发展而长盛不衰,成为崇高与典雅的象征。史前的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齐家文化等均有大量玉器出土,主要是工具类和礼器类。玉琮、玉璧、玉圭等礼器的发现表明我国先民把玉视为神物,形成崇玉、祭玉观念。对后世的封建君主而言,玉圭、玉璧等代表着政治权威,也成为皇室分封诸侯、祭祀天地诸神、婚丧庆吊等重大时刻必不可少的器物,在政治、军事、道德、宗教、社会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更值一提的是,古代文人雅士常用玉做装饰,如“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礼记》)。人们把高尚的道德情操寄托于玉,孔子所说的“君子比德于玉”,更是把君子德行与玉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种观念随着以儒释道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华文化逐渐形成而被确立并流传至今。同时,交通、贸易逐渐发展,丝绸之路、长安西市等文化和贸易窗口更加速了玉的流通,民间用玉兴起,玉文化中的宗教皇权色彩减弱,儒释道对于玉的审美作用进一步加强。在玉的质与形之外,更象征着人们对美好、幸福、圆满的向往。

  古人对玉的欣赏,早在几千年前就从物质特征升华到了精神层面,从而产生了对玉独特的审美。因此古语有云:“黄金有价玉无价。”玉的“无价”除了指玉的材质珍贵、工精艺绝之外,更多的是其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与崇高的精神追求。

  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显著提高,文化生活也更加丰富。我国的制玉行业从规模到工艺水平都有了极大的发展与提升。然而,笔者不禁思考,如果我们忽视了玉的品格,将玉的经济价值放在首位,从“德符并重”转向“重符轻德”,那么便无法发挥玉真正的文化价值,与先人智慧背道而驰,无疑埋没了古人留下的这份珍贵的玉文化遗产;若只把玉当做装饰品,或当做价格奇高的商品,对玉的审美观也是片面而畸形的。

  中华文明自古崇尚仁、义、礼、智、信五德。对内敛、中庸的君子风范与高尚的家国情怀的崇尚,是玉文化延续千秋的重要原因。笔者认为,玉文化在当代的价值意义是:对个人而言,要讲究修身,注重操守;对社会而言,要提倡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我国经济平稳发展、国际地位显著提升的同时,很多中国人仍保持着崇玉、爱玉、佩玉、赏玉的习惯,正是由于玉承载着优秀传统的文化,培育着文明道德,体现着本民族的强大文化自信。

  (作者单位系中国工艺美术馆)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罗书银)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