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RON LOGO](http://pubunder.artron.net/pubimgs/news/artron_logo.png)
本色少年 Nature Boy
2017-08-07 08:30:23 未知
Tong Gallery+Projects荣幸地宣布,我们将于2017年8月5日推出陶轶个展“本色少年”(Nature Boy),呈现艺术家近期创作的一系列绘画作品。本次展览是继2015年“自在”以来,陶轶在Tong Gallery+Projects的第二次个人展览,展期将持续至9月18日。
陶轶的新个展题目“本色少年”英文翻译成“Nature Boy”,与他喜欢的一首曲子同名。
陶轶在此次展览上呈现出与上一次个展不同的是,对硬边抽象、平面秩序有更多游离和破坏;使用粗粝或规整的线条对画面关系进行调整甚至重置,这些在他之前的部分作品和手稿里已见端倪。《Abhaya》(2016)是一个大尺幅的系列作品,“Abhaya”在梵语中意为“无畏”。其第5号作品中圆弧形构成类似桥梁形象,弧形的边缘相互依靠暗示出纵深——通行此岸与彼岸。在一幅新近创作的《无题》(2017)中,黑色弧形粗线条覆盖了部分蓝绿色条纹,黑色的覆盖力与丙烯的水溶性颜料质感加大了节奏变化,两根细线穿插协调,画面有音乐感。
在画大画前,陶轶通常先画草图以解除仪式感——紧绷的画布、充沛的光线和绘画过程中必要的走动——带来的对人的压力;而对中小幅作品他则直接进入正题,它们不超出艺术家胳膊的运动范围,陶轶在画面中随时作出判断,作品出现更多生动的场面。
阿瑟·C.丹托在1993年发表的《艺术终结后的艺术》是对他本人《艺术世界》(1964)一文的重新改写,文中说道:“关于今天的抽象绘画。因为它不再是任何人头脑中的历史使命的载体,抽象绘画只是艺术家可以做的许多事的一件。……在抽象和形式主义之间仍有区别。我了解的一些最优秀的抽象画家认为一个人成为抽象画家后并不是把意义抛在脑后,通常那类不能为具象艺术表达的意义能够被抽象艺术传达。”现在,抽象画更不再是作为进入格林伯格式艺术史的交换物,像陶轶这样无功利的传达一些意义,很容易看到艺术家的本色。
文/ 张嗣
本色少年 Nature Boy
陶轶个展
策 展 人:张嗣
媒体专场:2017.8.5 3pm
开幕时间:2017.8.5 4pm
展览时间:2017.8.5 - 9.18
地址:Tong Gallery+projects画廊
【艺术家简历】
陶轶
1978年出生于上海
2005年毕业于德国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自由艺术系
2005年与照骏园组建“没腿的马(MTDM)“自由即兴音乐二重奏、
2008年就职于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2009年建立艺术小组“组织zuzhi”现工作、生活于上海
个展
2015
“自在”陶轶个展 TongGallery+Projects 北京
2013
“庄严的饰物” 陶轶作品展天线空间上海
2011
“双重独奏” 绘画与音乐作品展(与照骏园)搞艺术画廊上海
群展
2017
“重写的平面”,“不可思议” 艺术门,上海
2016
“每日形式”Bank,上海
“废墟来的信息”亚洲艺术中心,台北
CIGE艺博会,北京
Art Shenzhen2016,深圳
2014
“教我们操心不操心,教我们坐定” Bank,上海
“有组织的游戏” ocat 西安
2013
第八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深圳
“向前进-当代艺术与当代城市”民生美术馆,上海
“太阳", 视界艺术中心,上海
第九届上海双年展特别项目 “回家的路—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特展”,上海
2012
“SEE/SAW——中国当代集体创作实践",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 北京
“开放的工作室项目”,时代美术馆,广州
“木-工”,视界艺术中心,上海
“无界的跨越--献给皮特·勃兹曼七十岁生日”,五维创意园,上海
2011
“手感4-学习方法”,视界艺术空间,上海
(责任编辑:裴刚)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