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岭南画坛那些事 为英女王伊丽莎白画像

2017-08-07 17:22:20 梁志钦

赖少其《孤云与归鸟》

  ●梁世雄

  赖少其曾赠书法 “取其精者”

  1985年,梁世雄带研究生去黄山写生。住在紫云楼,赖少其也住在那里。那是他们第一次见面,他乡遇故人。赖少其当时在安徽省宣传部担任领导职位。“那一次,他写了一幅书法给我,内容是‘取其精者’。记得那时候,赖老才刚刚开始画国画,白天就拿块板在宾馆附近写生,晚上就在宾馆的餐厅,把纸铺在地上画,有些还是蹲着画的。”梁世雄说。

  赖少其退休回广东后,有一次带着秘书到梁世雄的画室,当时画室刚刚装修好,装了不少吊柜,赖少其看了之后感觉很新奇,就让他的秘书一一画下,回去也照着装修自己的画室。

  ●刘济荣 “要把北方的东西学过来”

  刘济荣曾回忆:我刚到中央美院进修时,关老(关山月)正在广东农村,就给我写了一封长信。这件事最让我感动了,他在信中说“机会太好了,北京有很多老师都是很著名的艺术家,比如蒋兆和先生、 叶浅予先生,还有一大批老师,要抓住这么一个好机会”。

  他说,“我们广东有广东的特点,去北京跟着大名家学习,也要把北方的东西学过来”。他还特别强调利用这个机会多去故宫学习,看看我们灿烂的传统。我听了他的话以后,到了故宫,差不多花了20天临摹了一张画,《韩熙载夜宴图》。上午去了坐在地上观摩,下午回来再补充,临摹一个局部。后来,这批临摹作品,长期给广州美院国画系当作临摹教材。

  ●林墉 对自作聪明的人 “装傻”听教诲

  黄永玉曾撰文:在北京,美术界开什么会的时候,大批“广佬”从广州到来之后,有人难免会问一句:“林墉来了没有?”

  林墉是一个令人挂念的人。

  他遇到自作聪明或“自我伟大”的人时,会装着“傻傻”的样子聆听教诲,双目专注,不时地点头,一副诚恳深得领悟的神气。实际上他在吮吸、在扪触大千世界中这些难得的典型形象和心态,以便有朝一日能安置在他的作品中去。

  ●陈衍宁 为英女王伊丽莎白画像

  1999年5月,陈衍宁再次被邀请进入白金汉宫,为英国女王画肖像写生。女王盛装端坐,为他摆姿势。因为绘画时间比较长,中途女王有点累了,用英文问陈衍宁:“我能不能休息一下?”陈衍宁笑着答应了,女王走过来和他聊天,看了他的画作,感到很满意。

  后来,他回到家重新创作女王大半身肖像画,那张画完成后,在白金汉宫举办了女王肖像画移交仪式,女王再次接见了陈衍宁。

  ●张彤云 决心去爱广大的纯朴善良的人们

  面向生活,到工厂农村去了解工人农民和他们的生产生活,是从1951年就开始的。当时,中央美术学院的老师带领我们去过京西城子煤矿。当年煤矿还没有电动车上下矿井,工人们是从圆滚滚的原木钉成的木梯上上下下,他们整日在湿漉漉的矿井下吃饭、工作,把挖掘的煤块背出矿井。

  她看到了小小一块煤块的来之不易;到邯郸小冶陶农村,农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劳动,使她明白了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世界”。工人、农民朴实而单纯,你对他们好一点,他们把心都交给你。于是她决定要把对爸爸妈妈姐姐小家庭的爱向外扩伸,“决心要去爱广大的、值得我去爱的纯朴善良的人们”。

  ●陈金章 60岁以后才懂得国画是怎么回事

  “我不管你是什么派,你不行就是不行,所以说,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我带研究生,首先有个条件,就是要让我去挑,不能光在广东挑,后来领导同意让我挑,周彦生、刘书民、陈永锵、李劲堃、朱永成等都是我挑的。”陈金章说,回顾带研究生经历,觉得没有挑错很多人。学生不能局限于某个区域,要在全国范围挑,老师是很重要一环。

  有一个很麻烦的是,一刀切的政策。老师60岁就要退休,60岁的国画老师刚刚懂得创作就退了,如美院的周彦生、陈新华、梁如洁都退休了。现在改到65岁稍微好一点了,“对画家来说,60岁后我才真正懂得国画,不是那么容易,我是60岁以后才懂得国画是怎么回事。北京有个画家跟我说,陈老师,我懂得国画的时候,都60岁了”。

  陈金章说,国画门路不太好摸,怎么用笔,要花很长时间来训练,这不是那么容易的,从这方面讲,中国画学习是很艰苦的。你要到生活中去,你不能关在家里画画,中国南北东西,风景都不同,中国山水画素材最丰富,要去体验。

  ●林丰俗 面对雨丝秃山画出诗情画意

  有一次广东连日下雨,年轻学子们不能出去写生,只好待在住处,叹息无甚可画。但林丰俗却坐在房门口,面对一帘雨丝与一片秃山,优游不迫地画了起来。学生们仍是好奇“这有何可画”,可在林丰俗画完之后,更是惊奇画面上漫漶的诗情画意。

  原来视野中模糊的乡间小路在画面中清晰了,他处的高架线也被挪在画面中,秃山呈现出有节奏的轮廓,一切都润化在蒙蒙细雨中……生活中的平凡之物,在林丰俗的笔下,就这样有了奇特的美学效果。后来,这件作品还被林丰俗选入一场展览之中。

  ●唐大禧 陈丹青曾用圆珠笔 临摹他的雕塑

  “唐老师是我的老师啊。我二十多岁的时候,还在农村,当时还特意去北京看唐老师做的雕塑,然后临摹,用钢笔或圆珠笔画下来。”1979年,在广州雕塑院的唐大禧被抽调到南京雨花台为烈士群像做主雕。

  陈丹青说:“那时候我还很年轻,在北京看了唐老师的雕塑,没想到,过了两年,唐老师在雨花台说想见我,我很惊讶:唐老师居然说要见我!”见他回忆往事,一旁的唐大禧笑眯眯地打趣说:“当时丹青年轻,现在出名了,现在我是他的粉丝。”

  ●陈永锵 初中毕业“破格”考上研究生

  在填写报名表时,陈永锵闹出了一个笑话。在文化程度一栏上,陈永锵实事求是写上了“初中毕业”。陈金章老师急了,说初中文化怎么能够考研究生呢?说完长叹一声:“你真诚实,看来只能指望破格了!这样吧,赶快回去写篇论文附在表格后面,看能不能行。”

  陈永锵以前不能考美院附中,也没上过高中和大学。说实在,他除了画画,连什么叫论文也不知道。实在没办法,他就跑到书店去翻实用文的文体,东拉西扯凑成一篇论文,附在后面获得了破格报名的机会,并最终顺利考取了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实习生 邬富强 熊小勤

(责任编辑:陈峰)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