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扬州出土的唐代长沙窑青釉带流“油合”

2017-08-14 09:36:41 未知

  2008年2月至4月,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于扬州凯运商业广场工地,发掘了许多唐代中晚期土坑木椁墓,出土了大量的陶瓷器,其中有长沙窑青釉瓷、定窑白釉瓷、越窑淡青釉瓷、寿州窑黄釉瓷、宜兴窑青釉瓷等,器形有油合、粉盒、水盂、壶、碗、钵、盏等,尤以长沙窑瓷器的数量和品种突出。特别在202号唐墓出土的一件长沙窑青釉带流油合,造型极其独特,别具一格,这在扬州极为罕见。

  此件油合口径5.6、通高7.0、腹径8.6、底径5.2厘米,流长3.0、口径1.1、高3.0厘米,由两部分组成,上层为盖,下层为油合体。盖隆起,呈馒头状,敞口圆唇,口沿较高、折肩。盒体直腹,矮圈足。外底有旋削痕,中心有一鸡心。外壁腹部流上翘,斜直口,流身呈圆筒形。纹饰:盖中心釉下褐彩自书“油合”二字,竖写、行书,书法笔力刚劲,笔锋纤细。釉色:外壁施青釉不及底,釉层匀净,青中泛黄,口沿处施一圈青釉,局部稍有流釉现象,釉面有细开片。胎质:青灰胎、匀净,含杂质少,火候高,瓷化程度好。工序:先将器身轮制,然后将流手捏,最后将流加至器身外壁腹部。

  据《中国陶瓷史》①中说:“长沙窑早期盒子与金银器的造型相同,盒体较高,上下平分二等分,盖面和器底坦平,转角处弧度较小。另一种与上述式样相同,盒盖面上有褐彩自书“油合”二字,盒下半部如水盂,小口,油装在盒里,拿动时不易溢出,是盛装妇女梳发用油的盒”。从上述文字可以看出唐代长沙窑瓷合的沿变关系,可分两个时期,唐早期瓷合仿金银器。到了唐中晚期,由于长沙窑瓷器的大变革,研制出釉下彩绘瓷品,并以书法装饰瓷器,出现了大量的釉下彩绘自铭油合。从历年来全国出土的唐代长沙窑油合来看,多数施褐彩或绿彩于盖面或底部並书铭“油合”,而扬州出土的这件带流的青釉油合则是别出心裁,与众不同,它在普通油合的外壁腹部加上流,因其有流,这使得它既具有油合功能,又具有壶或注的功能(即有盛装化妆油和倾倒化妆油功效),这充分显示出其功能的多样性,与普通油合相比,即经济又实用。但这种带流油合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普通油合可装满化妆油,不易外溢。而这种油合因流口低于合口,故不能装满化妆油,否则易于外溢。从这件带流油合造型来看,其有流不象合,有盖又不象壶或注,它是合与壶或注的集合体,古人称之为“油合”,今应称为“油壶(或油注)”。这件青釉带流油合的烧制是长沙窑工匠为了追求装饰、功能的多样性,为了显示个人的才艺,以获得更多的经济价值。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唐代湖南长沙窑工匠的敢于创新精神,能够从器物实用角度出发,对器物进行有效改造。

  唐代扬州作为国际贸易都市、“海上丝绸之路”的港口,长沙窑瓷器作为当时国内第一大贸易瓷,在扬州频频出土,如国宝级文物黄釉褐蓝彩云荷纹罐、一级文物青釉阿拉伯文背水壶等众多唐代文物。在《试论扬州蓝天大厦工地出土的唐代长沙窑瓷器》③、《扬州出土的唐代水盂和水注》④和《扬州教育学院内发现唐代遗迹和遗物》②三篇文章中,都提及到出土大量的长沙窑瓷器,品种有油合、水盂、水注、罐、执壶、盏等,釉色、彩绘纹饰较为丰富,特别是集中发现大量中晚唐时期长沙窑油合。其中,1985年3月在扬州教育学院内发现绿釉草书“油合”盖;1994年,扬州博物馆考古工作者在蓝天大厦建筑工地上,出土长沙窑油合竟达百件,有大小之分,形制多种,还有不同纹饰、釉色和釉下彩绘,尤以绿彩自书“油合”、“佳合”极具特色。但在这多年以来出土的众多相同造型油合中,象这件带流油合则是扬州新发现的第一件,也是至今唯一的一件。扬州出土的这件青釉带流釉合,是妇女用来盛装化妆油的器具。其造型独特,精美完好,釉色润泽,令人称奇。它的出土,为扬州增添了一件油合新品种,为研究长沙窑油合新造型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责任编辑:房卫)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