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何多苓《浪花》

2017-08-15 17:07:59 刘晓春

  80年代,四川美院有一批年轻人,以罗中立、何多苓为首,冲破传统的枷锁,脱颖而出,成功引领了现实主义油画的新浪潮。

  艺术因个人气质与生活领悟的不同而各异,何多苓的艺术具有诗意的浪漫,唯美、感伤,追求无拘无束的自由,此前小编曾向大家介绍过何多苓先生的《自画像》,今天我们来看看他的另外一幅,正在“湘江北上——谭国斌与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展”中展出的《浪花》。

  众所周知,何多苓被认为是“伤痕美术”代表。在20世纪80年代初,即以《春风已经苏醒》《青春》等作品轰动一时。《浪花》是何多苓1992年从美国归来前所画,可以说是何多苓转型时期的作品。

  著名评论家王林曾评价何多苓的艺术是多边形的,有乐感、诗感、文感、画感和人感。何多苓对音乐非常着迷,他经常伴着肖邦夜曲或巴赫乐曲作画,让画笔充满激情地游走于画布之上。

  《浪花》不再是以往作品中那种“孤寂的情调”、“苍凉的韵味”,在画面中,何多苓描绘了唯美的女人体和惊涛拍岸的浪花,可以说是一种带有音乐感的诗歌,既有着激情,又显示一种气韵生动。

  何多苓在《青春》中留下了80年代最动人的少女形象,《浪花》中虽也带有《青春》挥之不去的文学性和诗性,但已开始关注人的紧张、敏感、脆弱及与世界的疏离,这一点在2000年后何多苓开始画的女人体系列中有所延续。

  何多苓,1948年生于成都,是中国当代抒情现实主义油画画家的代表。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当时他和罗中立、程丛林等人成为“伤痕美术”、“乡土美术”的代表人物。赴美讲学时期是促使其转换艺术语言的重要因素之一,他看到了国内油画学习对西方绘画的误读,同时又被保存在国外的中国传统绘画所折服,在美国,他了解了西方艺术史、艺术现状和当代艺术,更发现了中国艺术在精神上的独特魅力。1992年回国后,何多苓从画法到题材、构图,彻底改变80年代的成名风格,他的绘画风格从写实主义转向写意象征主义,创作了《庭院方案》、《春夏秋冬》、《迷楼》系列等作品,而《浪花》也是此时期的重要代表。

  文章编辑:刘晓春

  (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洪镁)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