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艺术需要理性介入生活

2017-08-17 09:01:19 未知

  在当代艺术日益强调艺术跨界与文化多元的背景下,青年艺术评论家王进玉指出了当下艺术界中普遍存在的“轻文重艺”的现象——许多艺术家只注重艺术行为,而对专业之外的其他领域的知识缺乏最起码的认知和了解。艺术试验与探索有其自身的边界和底线,不能出界和越线。在艺术介入生活的过程中,不能单一地从艺术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进行创作,而忽略社会规范与限制。艺术家需要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通过艺术行为或作品反映社会问题、引起公众关注,发挥其社会功能与文化价值,实现与现实生活的有机联系和良性互动。

  艺术收藏并非富人专利

  近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异常迅猛,全国各地掀起一阵阵收藏热潮。国家艺术品高级鉴定师与评估师龚经强认为大众消费乃当今收藏之大势,艺术收藏并非富人的专利,普通工薪族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生活水平选择性收藏。收藏的前提是对艺术有一定的热爱,他建议藏友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艺术家的作品。收藏要从风险相对较小的中低端藏品入手,先养眼养性养见识,后逐步升级,循序渐进。低价原创作品市场中有很多有才气、有精神、有技艺的艺术家,投资者切忌务虚名,而收藏有潜力的书画家的作品也能带来更大的升值潜力。

  泛滥的“无效艺术批评”

  艺术时评人邢千里归纳了充斥于当代艺术批评语境中看似正确、实则无效的两种废话式批评。第一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没有任何指向性和针对性的“八股式”批评,看似高屋建瓴、滴水不漏,实则暧昧笼统,毫无营养。第二种是有激烈态度的文艺批评,看似极具批评意识和文化担当,实则是空泛的、不值一驳的老生常谈。传统文化根基的薄弱、精神担当意识的欠缺、资本市场的刺激所形成的当代艺术整体上的浮躁等问题是无效批评滋生的现实土壤。这种无效批评泛滥于当代社会,用语言和逻辑的游戏麻痹人们对艺术的感知,对此,我们需要保持警惕。

  为何美术课难以走进博物馆

  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美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但真正的中小学校外课堂活动却难以得到真正的落实。对此,中国美协少儿艺委会委员刘世彬提出了三个原因:安全、资金、理念。第一,老师对校外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可能产生的意外事故表示担忧。第二,学校的公用经费难以支持长期、频繁的校外参观学习活动。第三,美术馆、博物馆学习“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模式使人们忽视了博物馆教学的优势和重要性。博物馆教育能培养学生内在的文化素养和学习意识,是伴随孩子一生的财富,需要学校与老师的努力和家长的支持与理解。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王璐)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