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听,中国画里的"雨声"

2017-08-21 10:26:08 未知

 

 明 戴进《风雨归舟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

  雨景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本无奇特可言,但历代文人墨客往往藉其抒发情怀,于是雨也就随之“文化”了起来。

  熟悉中国美术史的朋友都知道,古代有很多名家画过精彩的雨景山水作品,他们有的直接画雨,有的画雨虽不见雨,却能使人产生下雨的感觉,这是因为他们研究了画雨景的规律,比如:“烟中每有无根树,雨外尤多没骨山”。

  雨景是不好画的,因为雨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明显的色彩。不仅中国画,就是西洋画画雨时,在技术上也有很多难处。正因为如此,雨景山水反而让画家们有了巨大的创作空间和创作的冲动。

  这次书画新风景共搜集整理从宋以来至近现代数十位名家的近60幅有代表性的经典雨景山水作品,为便于大家欣赏细节,大部分图片为高清格式,所以还建议在WIFI下欣赏,这样会更流畅一些。

  南宋 苏显祖《风雨归舟图》

  《风雨归舟图》绘近处巨岗高树,中部为广漠的江河,并置沙渚、坡岸、板桥、行舟、人物等,远处山峦耸峙,景色具有江南水乡山崇水阔的特点。

  画面又着意表现出风雨急骤时的特殊景致,图中树木的枝叶在狂风中摇曳,板桥上的行人撑伞顶风冒雨艰难前行,河中小舟上的梢公费力地撑篙破浪行驶,形态都表现得十分生动。整个画面把江南风雨景象刻画的淋漓尽致、美奂绝伦。

  南宋 夏圭《冒雨寻庄》大都会美术馆

  南宋 夏圭《风雨行舟图》团扇

  《风雨行舟图》又名《雨江舟行图》、《风雨山水图》,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南宋书画以团扇、册页或小幅画面为主,摒弃了北宋以来大山主峰为中心的高山瀑布式构图和细密繁复的笔墨,创新出以少胜多,以虚代实,以白当黑,以简代繁的艺术风格。

  南宋马远《春雨富士图卷》

  宋 马麟《芳春雨霁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绘荒野平溪,窠石疏林。枝上嫩叶初露,春意浓郁。远方烟霭出没,隐约可见。画中怪石用山斧劈皴,老树用严谨的双钩填墨法,树叶用淡褐色点染。全图用笔瘦硬劲峭,构图简括,画风学马远而又有自己的创新,为马麟山水画佳作。

  米芾《云起楼图》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宋 米友仁《郭升归鱼图》

  元 王蒙《溪山风雨图册》

  元 倪瓒《雨后空林图》

  元 高克恭《春山晴雨图》台北故宫博物院

  元高克恭《春山欲雨图》上海博物館藏

  元 高克恭《林峦烟雨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责任编辑:王林娇)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3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3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