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讲堂3383期】徐志君:《汉画总录》中的画面描述——问题与回应

2017-08-26 09:03:55 高阳

  主讲人介绍

  徐志君:1980年出生,江苏省南通大学艺术学院讲师,国家公派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访问学者;2013年9月至今,在北京大学汉画研究所学习和研究,国家重大人文社科项目《汉画总录》第11-30卷副主编;《中国当代艺术年鉴》(2009年至今)编辑组成员。

徐志君

  导语:

  《汉画总录》(计划出版150卷)旨在编辑汉画像石的图像志。在著录条目中,除了各项出土信息和研究文献信息外,对于图像的文字描述,与照片、拓片以及线描图一起共同构成了画面内容的数据群。上述两点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画面描述的目的与意义:《汉画总录》中的画面描述既不同于具体研究中的描述,同时又需要对未来的研究保持最大程度的开放性和提示性。

  描述什么,描述的边界在何处,依据何种原则进行描述,是画面描述所面对的具体问题。理论上讲,我们需要明确上述问题的答案,才能开始画面描述。但实际上,汉代图像中的信息常常处于永久的缺损、含混和漫漶状态之中。因此,如何在种种不确定中建立自洽的描述规范,并且对这种规范的潜在缺陷保持自省,提示未来的研究,成为《汉画总录》画面描述追求的目标。

  主题:《汉画总录》中的画面描述:问题与回应

  感谢OCAT和文逸,平时我们散落在各个角落里边,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在更加广阔的学术背景和多元视角下探讨问题,本身是一次机会。我的发言主要是介绍我在参与《汉画总录》编辑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和我们的一些回应。今天虽然是我一个人站在这里发言,但我是一个研究小组当中的一个人,我的意思是如果说的有重大差误也不能赖在我一个人头上。

  我的发言首先介绍这套丛书开始,由于有一个国家课题的背景,所以可以持续很长的时间,这是第一。

  第二,比较少考虑销售等等一系列其他的问题,专注的力量放到学术领域。

  启动的很早,出版第一卷离启动有一个比较长时间的跨度。中间我们遇到的困难不仅仅是学术方面,也有一些行政方面的问题,不多说了。

  已经出版和现在在编辑工作当中包括陕北、南阳、山东和徐州,我不知道今天有多少同学是做中国古代美术、古代艺术研究,汉画像石的出土中国有四个大的区域:南阳(河南和湖北交界),陕北:陕西、内蒙、山西交界的地方;苏北、山东、安徽北部交界的地方;四川和重庆。四个大的片区,我们的工作目前覆盖3/4的量,大概是这样的情况。

微山永和四年汉画

  《汉画总录》体例:

  包括六大板块:“画面描述”是六个重要信息项当中的一个。我们在做画面描述的时候会遇到一些比较常见的提问,有人会问到,你能看到的别人也能看到干嘛还要去做描述?这是第一种;第二,其实面对一个画面的时候描述可以是无限进行下去的,可以把你所有看到的东西都描述出来,操作的过程当中这是不可能的,总是要在某一个地方停止,而你的停止不能是一个随意的停止。通过这张幻灯片让大家看到“画面描述”在这套书当中的一个位置。

  3.图片说明和下一张是《汉画总录》主编之一朱青生老师也是我的老师所写的。他在出版第一卷的时候已经对“画面描述”做了一个比较清晰的反思。这个反思主要是针对于我们如何使用词语来命名画面当中出现的形象。

  当画面当中出现一个东西的时候我们用什么词说它,看似比较常识的问题,汉画里面复杂,常常面临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这是第一;第二由于保存的问题,当时制作的画像石制作的过程当中他们的一些特征,有一些东西本身很难认定,所以做了一个限定。一个是依据古代文献,另外一个是依据图像本身的自命名,包括榜题、上面的铭文,看到一个图像旁边有写着“周公”就知道这个人是周公;还有没有写周公,但是看到是荆柯刺秦王的故事,发现《史记》当中有这样的记载,会把形象与《史记》当中对应出来,知道有一个人是荆轲,有一个人是秦王。

汉画像石-荆轲刺秦王

  3.2既没有自命名,也不能跟古代文献对应,这时放到一个结构当中进行一个限定,从而给他一个现代的命名的方式,形成一个专词。朱老师最后时候说两种情况往往是并用的,真正做画面描述时不太能分得清楚。

  编完第一卷到第十卷的《陕北卷》的时候获得300多个专词,按照首字母发音顺序排列的。这个专词有一点像做描述过程当中的一些毛点,当你碰到这种情况这就是你的规范,从某种程度上规范了画面描述,不能说我想怎么描述就怎么描述,其实是一个比较完善的规范。

  按说到这里画面描述已经比以前做了很大的推进,大家十卷出版之后,在听取专家和研究人员在使用过程当中一些反馈的时候,他们就反馈给一些意见,有一些是关于印刷和排版,以及怎么让图录变得更清晰的问题,我没有写。

  关于画面描述问题列了两点:

  1.名词使用不当。关于画面当中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有很大的争议,你说它是什么,就意味着这个问题已经下了结论,实际上离结论还很远。

  2.专词使用有很大的问题,其中原因有很多。书第一卷到第十卷从96年开始编撰,到2012年出版,中间很长时间,很多参与的人已经离开了汉画研究所工作岗位去到别的岗位,意味着有新人进来,这是一种可能性。另外一种可能性即使是同一个人五年前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现在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形成了专家反馈的这些问题。

  从表面上看,其实是一些操作和组织方面的问题。但是12年前十卷出来之后听取这些反馈之后13年进入到这个工作团队,我们在编第11卷到第30卷《南阳卷》又进行了反思,这是我今天着重要讲的内容,所谓的“回应”部分。

  回应:对画面描述“前理解”的全面反思。

  我们的回应概言之对画面描述之前有一个反思,这是我的总结,主要分为七个方面:

  五点标红,两点没有标红。

  其四:谁在做描述,很大程度是学术组织的问题,参与描述工作不是我一个人,还有一些同事、朋友和同学,做描述的时候,我们各自有各自的研究领域,比如说我的研究领域是汉代图像当中的狩猎的主题。另外同学做的是庖厨、宴饮、神仙信仰之类。我们每个人有各自的研究背景,我去看这个画面时会更加关注我平时关注的部分,而忽略掉其他的部分。所以要对自己的研究,包括我们的结论有所克制,要保持大家大概是一个整体工作,而不是几个个体凑成一个情况。没有太多理论的问题可以讲,我这边跟大家解释一下就行了。

汉画像石拓片 

  其二:将图像转译成文字,结语会跟大家展开。

  其他五点标红是下面结合图像例子跟大家展开讲。

  简单的一个图像,我们现在所进行的画面描述是处在研究阶段,有一个研究阶段的背景,我们可以把研究阶段分成三个,平面幻灯片里已经写了,大家可能已经看到了。第一个阶段可能是处于辨认画面形象,“辨认”不是简单的辨认需要一个考辨,要依据历史文献以及其他出土器物对它进行考订,比如这个画面当中有一个人,大概是一个人的形象,他捧着一个东西站在这边,他所站立的这个位置在模型图里面会看到有一小块是标红的,右下角的小模型里,很多前辈们的工作要去考订画面当中图像到底是什么,他们写了很多很多的论文,以前有很多很多老前辈的论文都是这样,工作很辛苦,成果也很突出。

  其中现在比较有代表性的,不知道有没有听说过孙机先生,他的工作就是有代表性的。再往后的研究发展进入到第二个阶段,我们要把这个图像带到这个墓里面去,右下角是一个墓结构的模型,这个图像出现在这个位置,当初的人在建造这个墓的时候他肯定不是说我随便把这个图像放在这边的,他肯定是对这个墓当中所有的图像有一个通盘考虑之后说这个位置应该或者是可以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图像,这方面研究的代表著作我相信很多同学都听说过巫鸿先生的《武梁祠》,他引进一个概念“纪念碑性”对所有的图像进行他的解释,所有的解释是建立了一套体系,他需要把所有的图像整合成一个意义的整体。

  有问题回头我们私下里再聊。

  第三个阶段是右上角看到了一个,这是我从考古报告里截取墓的平面图,我们就会发现其实这个墓里面出土的不仅仅有图像,而且还有器物。这些器物有的可能已经被盗墓的人偷掉了,有的可能由于保存的问题,可能永远见不到,不知道当时他们到底是一个什么位置,以及到底是有多少东西,但是我们在第三个阶段的时候要考虑到当我们解释和建立图像背后的意义系统的时候,我们要考虑到就是这个系统可能是与图像其他,这个墓室当中除了图像之外其他的东西,包括实物在内也包含尸体在内的其他的东西是有关系的,所以说我们如果说仅仅在建立一个图像的关系系统的话,可能意味着我们这个系统是有问题的,因为我们把墓室里的其他东西刨掉了,我们对这个结构有一个反思,现在的研究处在第三个阶段,大概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展开的。

  另外一个方面是我们是给谁去描述,这边我选了三张图,在这三张图当中都有两个比较主要的图案,一个是上面像鸟的图案,一个是下面衔着环的怪兽的图案,如果说我不是去编一个研究性的书,而是编一个科普性的书,我的描述的对象不是研究者的话,我可能会花很多精力去解释这个东西,如果说我考虑到我做一个研究性质的描述的话,我就说这个是铺首衔环,上面是朱雀图就可以了,这不需要太多去解释,除了非常专门的研究。我在给谁做这个描述。

  另外一个问题牵涉到一个形象我们对它作出多大程度的描述,比如说见到这样的,开始的时候也讲到其实我们面对一个图像的描述可以无休无止进行下去,我们可以说他类似卷着一个鼻子,张着个嘴,我可以这样去说。但是,到底停在哪儿?

  这边写了两个例子,一个是上边这个,其实画面描述很简单,你们可以看到就两个字就是“鹰龙”,在研究过程中这是代表有翅膀的龙,大概是这样一个界定,当我使用一个词本身就包含了一些界定,这样的界定可能在学术界当中已经形成共识,当我说鹰龙不需要再进行进一步的描述,下一个例子,这个例子稍微复杂一点,我们看到大象的形象,当时在私下里有一个争论,这是我们当时争论的一个例子,我们要到底怎么描述,后来就自我规定了一下,我们就停在,当我们说它是一个大象的时候不要说有什么样的鼻子、什么样的耳朵,什么样的尾巴和腿这样的,但是我们需要描述他不正常的地方。比如说大象是长着羽的,看着像蔓延出来的部分。

汉画像石拓片 

  另外发现这个大象长的有点儿像爪子一样,这个是应该在画面描述当中呈现出来的,当然你们去看画面描述的时候也会发现,实际上我们在描述的时候还是有同学忍不住会描写一些其他的东西,他有长牙、大耳,这个其实不是必要的。但是必要的是他的爪子和他肩上长的羽一定要描述出来,这是我们当时的一个反思,我们停什么地方和我们需要揭示什么。

  前面两张幻灯是讲的是一个形象停在什么地方,这个幻灯片和下面两张幻灯片,我要跟大家聊的是整个画面,我们应该描述哪些东西,比如说以前前辈们描述很多都是这样的,边框不在他们的描述范围之内的,他们觉得这是一个甚至是不构成,不是画面一个必要的构成因素,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去对他进行研究,实际上我们检讨之后发现边框一定要描述,边框里面包含着很多的学术信息,为什么会呈现这样的状态呢?

  就是因为现在研究的观念变了,比如说左边这一张你就会发现这个地方,它的边框很清楚,但是你会发现这边还有,这个是什么?右边两张其实张,下面是拓片,上面是原始的。你就会发现拓片当中的拓工他就觉得画面到这儿就结束了,这就是一个完整的画面,但是我们看原石的时候就会发现有一个人前面有一个圆形的东西。

  后来我们知道这是伏羲和女娲当中的一个形象,他前面有一个太阳或者是月亮,而这个象征太阳或者是月亮的圆盘其实是被打破的,它是不完整的,少了一个角,而少的这个角可能是在建造的时候它是另外一个石头镶嵌在一起的,之所以形成打破关系就是因为有另外一个石头压在这个槽里,如果说我们再做进一步探究的话就会发现这个石头的制作肯定是经过设计的,但是在某一些情况之下,这个画面的设计可能和墓室的结构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契合关系,就是在建造过程当中你会发现有一些图像被打破了。

  再来看,乍一看也是边框都很完整,实际上我要提示大家注意的是在画面的左下角,在这个位置你们就会发现跟右边不一样,按照道理的话这个边框是应该从这边下来的,还有一张局部的可以看的很清楚。后来刻工改变主意了,甚至他已经刻了几张在这个地方,这是一个马还是骆驼,局部看的不是特别清楚,一个马,在马身上看到了,他已经刻了两刀,但是改变主意了,也就是边框当中可能包含着非常重要的信息,但是这个信息在之前的描述当中被忽略掉了,大家不容易注意到。

  所以我们也反思了,我们到底面对一块石头的时候我们到底要描述哪些东西?

  这张幻灯和下一张幻灯我是要跟大家聊到画面,画面当中的词语,我们用什么词语去,其实当我们去用一个词语去命名图案当中的某一个部分的时候,我们其实可以有四种依据的知识系统,第一个是物理或者说是科学,比如说这个部分,拓片当中看到更精准,在画面描述当中这个部分被称为拱形线条,所谓拱形线条不是一个学术的描述,大概是基于物理的一个描述,为什么这样?

  我给大家看一下,这个东西很有意思,我们先看左边这个,大概能说它肯定是衣服裁出来的一个根据它出现的位置,它可能是衣服裁出来的一种裁法,但是你再看下边这个玄武,你觉得它跟这个更像还是跟这条缠在乌龟上的蛇更像,好像跟蛇更像一点,所以我们来看右边这个,我们以前的研究人员认为是高祖斩蛇的形象,也出现了问题,以前认为是蛇,现在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你会觉得前面的线条跟蛇之类的东西很像,而不太像一个裁出来的衣服的边缘,所以在画面描述当中就出现了两种,一种是拱形线条,另外一种是裁出来的一种衣服的边缘或者是衣服的做法,这两种描述当中我们利用了类似现代科学的一种讲法,对它进行一个物理的描述。

  另外一个我们依据研究,有人对它进行研究之后认为可能汉代的衣服有这样去做的,其实依据的是两个不同的体系,我还选了一个幻灯片,这个里面有很长的一段话在描述,你们可以在那个场刊里看到,如果说幻灯片上看的不清楚,场刊里有,场刊最后一句有一个字打错了,奔牛,打成了笨牛,那是我的问题,不影响看。

汉墓帛画

  这其中涉及到许多小东西,比如说看到有苍蝇、恩虎、黄羊,还有摇车,很多的词语,比如说像摇车这样的词语,我们真的有可能在汉代的其他的画像当中看到有榜题,就说这是一种很轻便的车叫摇车,而另外一些词语比如说苍蝇或者是黄羊这样的我们可能依据现代的知识系统,所谓的《锰钢科目属》这样分下来的,所谓物理的常识我没有举。

  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合作者陕北的老师康老师是我们的前辈,他有时候喜欢用一些常识的词语,但是他特别好,几乎是一位天使一样的合作者。比如说他会说一个鹿回头看一个东西,他会说这种图样叫“倒照鹿”,后来我们查文献这是陕北剪纸里的词,他运用他的常识做这个事情,这个当然很重要,但是我们会有一个检讨。

  编完《南阳》之后我们得到了一个与陕北索引词不同的索引术语系统,大概是这样,PPT。这张不不太清晰

  大家可以注意到陕北的索引词首先看到数量上不一样,这个大概有700多个,陕北大概300多个。

  第二个就是它不是按照拼音的顺序,它是按照主题去的,然后我们还会看到里面不仅仅修改名词还有动词,当我们去打猎说描述一个打猎的画面的时候我们有一套说法,这个是每个人都必须去遵循的,他就保证了在描述的时候我们所使用的术语是一套规范的东西,大概是这样的。而背后所有的词语都是经历过我们的讨论,每一个词语都是经历过讨论的,每一个词语都包含着很多的争论。

  这个是关于术语与专词,这七个方面反思结束之后,实际上也不是结束之后我们才进行描述,我们是一边进行描述的工作一边来反思这个问题,中间经历过若干次的争吵。

  最后我要说的是其实我们所进行的画面描述背后包含着两个理论的探索:

  第一个是前面最开始的时候我跟大家介绍过我们现在所处的一个研究的阶段,大概是我们更看重这个画面在一个结构,而这个结构可能是存在着若干元素的缺损和遮蔽之中的一个结构,我们是在一个缺损的结构系统当中来进行画面的认定和描述;

  第二个当我们用词语对画面去进行描述的时候,其实是赋予了画面一种逻辑关系,而这种逻辑关系是词语的逻辑关系,当我们看到画面是与你读书从开始到最后一行,观看画面没有这样的顺序,每个人有自己观看的习惯,当你摄入一个图案时很难讲每个人的规律到底是什么样,当我们对它进行描述的时候赋予一种逻辑关系。

  它有好处,也有不好的地方。好处最明显的是我现在还在用,当我们要对画面进行索引的时候,现在已经有了以图索图的技术,在Google上可以上传一个图片会找出相似的很多图片,但是在汉画专门的领域里边这个技术远远不够发达,当我们要去检索一个画面的时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词语完成,比如说索引摇车或者是猎犬就点这个词在我们的数据库里找到有这个形象的索引画面,不好的地方有一系列不容易被察觉的,对画面本身的改换,可能给它赋予了一种逻辑关系,这种逻辑关系本身不属于画面。这个就是我要讲的,我们所做的工作就这么多。

  最后要说的是不是画面描述基本这个问题就解决了,或者是工作比较完美呢?其实不然,其实问题很大,我只能说我们在当下的研究阶段,在当下研究的条件之下,对这个工作进行了一个阶段性的小结,我们试图去对我们的工作有所反思,并且我们认识到我们的反思同样存在问题。这就是我要说的,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樊玮)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