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清前期绘画特展---大写意花鸟与没骨花卉新体鉴赏体悟

2017-08-28 14:44:46 未知

  作者:姚风 美术评论与策展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天津美术学院特约编辑

清初绘画特展

  天津博物馆近年来依托丰富的明清绘画藏品,通过一系列展览将明清主要地域性绘画流派进行了梳理。2016年天津博物馆举办了《画与书归—明代中期吴门书画特展》、《晚明绘画作品展》开启了对明清两代不同历史时期绘画创作概况的系统展示。2017年,天津博物馆继续明清系列展,展览以花鸟、人物、山水为纲,推出《清代前期绘画特展》,通过两期一百八十余件套绘画作品,为我们更为直观了解此时期绘画基本特征和面貌提供了很好地观摩、学习的机会,也为观者全景式呈现清代前期中国绘画的原貌。

恽寿平 瓯香馆写生册之一-

  清代前期的中国绘画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画坛出现了多种风格并存的格局,名家荟萃,各具特色。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清统一后,很重视美术的辅助作用。宫中集聚了众多优秀画工,凡可以用美术表现之,皆尽用。清代前期考据学兴盛,绘画摹古风流行,与清初统治者对文艺界思想控制极严有关,官方也扶持画界的摹古倾向。因而,清初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画风。一部分画家在官方扶持下透过晚明董其昌追踪宋元画风,探究笔墨趣味的表现,绘画日趋抽象化。另一部分遗民画家(画僧)对清朝统治者持不合作的态度,他们投身绘事,通过个性鲜明、感情真挚的艺术形象表达胸中的愤懑与不得志,以画言志。因而,绘画艺术在清前期有了长足发展,对之后的中国绘画创作延续与革新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次天津博物馆推出的特展中,笔者比较关注八大、石涛之大写意花鸟及恽寿平没骨花卉新变体。

  朱耷,是清初四僧中最悲怆者,忠君思想贯穿始终,经历了入道---入佛一还俗的过程,虽然此次展览中《荷花双禽图》《山水花鸟图册》等作品经解读和比对,确实对其真伪存疑,但依旧可以看出当初绘画的一些基本面貌。《荷花双禽图》以写意法绘荷花,形象洗练,笔法雄健泼辣。在构图上层次丰富,天盖的荷叶和厚重的园石上下呼应,盛放的荷花以简笔勾骨,在荷叶后若隐若现的呈现,颇具风姿和动态,荷叶梗以长线写出,可见画家筋骨中的书法功力。娴熟地运用水与墨的调和关系,营造出荷塘的雅意与清灵,可以看出,此时的花鸟画中,画家已经巧妙地将笔力与画意相融合。注重用构图图的设计烘托作品意境。意境主要指的是意与境两方面的统一,情与景融合构成的画面的审美意境。“呈于象,感于目,会于心,而口不能言,口能言之,而意又不可解”,将自然物象呈于表象加之人的主观情感,将艺术的内涵隐晦表达的尤为深广。意境尤其强调画家对客观事物的个性的独特体现,中国古代画家都追求在有限的物象中蕴含无尽的“象外之景”。即,一方面重视其写形之“真”,另一方面更关注其对美和善的观念表达,强调花鸟画“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的怡情作用。

  《荷鸭图轴》的绘画题材是八大山人的代表性绘画题材,较为真实地还原了八大花鸟之风。八大山人的绘画以水墨为多,用笔恣意纵横,浑厚酣畅,花鸟画成就突出。他在学习陈淳、徐渭等前代写意大家的同时,在绘画实践中逐渐突出用笔奇峭,构图险怪,造型夸张的特点,形成了强烈的个人风格,对后世的写意花鸟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荷花题材在八大山人的传世作品中占比较大比例,可见他对荷花情有独钟。此幅荷花概括而传神,笔墨纵逸蕴藉相兼,与陈淳、徐渭的写意画法并不雷同,可谓将中国水墨写意技法发挥到极致,堪称八大山人的传世杰作。几株荷花在石块间挺拔而立,荷叶展舒。荷塘边,一鸭独卧于危石之上,望向青天,神态奇异,初看,构图似乎上重下轻,但八大以斜向的石块和居中直立的荷梗、石块的轮廓线,都用筋骨内含,宛如篆书般圆润线条一气呵成地画出,毫无单薄雅弱之感,以书法演画法品味其中,凸显出画有书法方面的造诣。

  恽寿平,是清代早期著名画家。兼擅山水与花卉,尤取各家之长而变体,是清初六家之一,他在没骨画变体中起重要作用,他提出画者不但要师法古人,而且要师法造化,并进而以心灵静照为理想归宿。恽寿平以花鸟见长,没骨花卉工写笔意,用笔潇洒秀逸,以神韵、情趣取胜。另外,恽寿平还有诸多颇有见地的画论传世。他的画风不受前人的束缚,呈“非古非今、洗脱畦径”之风,针对清前期文人画一味追求神似,轻视写实的倾向,恽寿平提出绘画要重视写生,强调形准,“以极似求不似”。在绘画技法上,他也强调笔墨的训练,注重临摹古人,他认为中国画“笔中笔、墨中墨”的境界需要有精熟的笔墨技巧才能达到,反对忽略笔墨技法,空谈画外之意的不良习气。恽寿平创制仿北宋徐崇嗣的“没骨花卉”画法,结合了宋代院体画与元人写意画的长处,是一种新的尝试。他的“没骨花卉”画为清代及近代的花卉画创作开辟了新思路,同时,他也学习了南宋牧溪的笔意,借览了沈周、陆冶的画意,融合了吴门之风气,形成了独具个人气质的画风。

  《荷花芦草画轴》,为纸本没色,画中红荷盛开,莲蓬挺立,荷叶稍已败落,衬以芦草和水中的浮草,颇得“秋日荷塘即景”的画意,其用“没骨法”,纯以色彩或水墨造型,用笔工致中兼有率意洒脱之感,画上自题“此帧数年前前在东阜池上醉后涂抹,残荷离披,芦草交横,略得荒汀寂寞之致,置乱纸残置乱纸残帙中,不知何时为书老所得,今秋偶出示,余恍然如房次律遇故物于破瓮中也。因书老索题,戏为拈笔,南田”。恽寿平虽有深厚的写生功底,但其花卉作品,不仅仅是自然花草经剪裁,提炼后的再现,而是同时包含着作者赋予的气质与意趣,故能动人。如此作画时,强调描绘“残荷离披,芦苇交横”还略得寒门中寂寞之感,可谓是诗书画意结合的活灵活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菩提”的禅意境相,靠长期的修为才能感悟。清初画家以手写心、用心悟禅,清代初期的花鸟创作风貌颇有几分禅境,流露“超以象外”“静逸有致”的禅意路径。

八大山人 荷花双禽图轴

  清初画坛,四僧、四王分庭抗礼,金陵画派、新安画派等地域性画家群体相互借鉴影响,流派纷呈,而此次清初特展的“花鸟画”单元重点展示八大山人、石涛在大写意花鸟画领域的探索,及恽寿平创新发展的没骨花卉新体,而对浙江地区绘画的展示则希望帮助观者更加全面地认识这一时期的花鸟画风貌,据悉,展览展至10月15日。

(责任编辑:谭娟)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7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7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