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潘玉良黄金创作期《窗前裸女》现嘉德香港秋拍

2017-08-31 10:01:27 未知

  潘玉良黄金创作期《窗前裸女》《山中群牛》登场!

  美、善、自由的不懈追求

  潘玉良(1895-1977) 窗前裸女(双面画) 油彩 画板 一九五八年作 估价:HKD 3,000,000 – 5,000,000

  来源:

  法国私人收藏

  亚洲重要私人收藏

艺术家潘玉良

  潘玉良在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史上,堪称传奇,刘海粟曾赞她为“中国第一代女大师”,徐悲鸿则公开称她为“巾帼英雄”,巴黎媒体更赞誉她为“中国西洋画家中的第一流人物”。回顾她的一生,出生于1895年的潘玉良,从小家境贫困,幼时父母双亡,她被舅父卖到青楼卖艺,自力更生,幸而遇芜湖海关潘赞化为其赎身,日后有机会发展对于自身对于艺术的天赋与才华。在1919年,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后以公费赴法留学,先后进入里昂国立美术专门学校、巴黎国立美术学院,与同期留法的徐悲鸿和方君璧成为同学;其后再至罗马国立美术学院学习绘画与雕塑。7年的求学生涯中,她在创作上优异的表现为外界有目共睹,如1927年她以油画作品《裸女》获意大利国家美术展的金牌,当时上海《生活》周刊特别报导此事,记录下“中国女画家的作品能够在罗马陈列的,以潘女士为第一人,这是她以艺术为国争得的光荣!”

  1928年,她应上海美专校长刘海粟之邀,回国返校任教,在长达8年的执教生涯中,她从西画系教授做起,后晋升至系主任,最后高升为美专研究所所长。我们可以想象在那风起云涌,整体社会环境仍趋于保守的年代,她是何等杰出才得以头角峥嵘。而在教学之余,她亦频繁发表个展,在创作上她将中国的线条织入西方油画缤纷的色彩,致力融中西绘画于一治,以强烈的个人化艺术语汇征服观者。而在1937年她再度赴法国,截至1977年逝世前仍创作不懈,在法国40年间,深受艺术界推崇,如1945年她获法国国家金质奖章,1958年更受邀于巴黎塞努奇博物馆举办个展。作品并受法国现代艺术博物馆、塞努奇博物馆、法国国立教育学院与巴黎市博物馆收藏,成就斐然。

  潘玉良《坐着的裸女》油彩画布 33x46.4cm 1953年 巴黎赛努奇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

  潘玉良在艺术上的投入,凝缩了做为一个女性艺术家在新旧世纪交替中,在保守与现代拉扯间的奋斗,也标志了身为时代女性继往开来的不服输精神。其一生创作以人物、风景、静物与动物为主题,是次上拍的《窗前裸女》与《群牛》,即为艺术家成熟时期的经典之作。

  潘玉良与其展出于巴黎大皇宫的雕塑合影,1950年代

  《窗前裸女》大方开放,洒脱自然

  完成于1958年的《窗前裸女》,为潘玉良二度赴法后的作品,该年她曾荣获比利时艺术金奖,并在赛奴奇博物馆举办大型个展,是其生活上较为宽裕,创作上高度成熟并广受认可的时期。她的意气风发,亦体现在此作品明快的笔调与丰富的用色上。

  在作品的正面,她先以白描的技法勾勒出人物的造型、窗棂背景的布局,再施以鲜明的色彩。当中的线条刚中见柔,干净利落,揉杂了艺术家长年来对于人体素描的功力。亦如同蒋仁所赞之「紧劲连绵,意在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也。」当中的女子虽背向而坐,但其身体语言没有丝毫的扭捏,呈现一种开朗与自信。其曲线呈S型的延伸,打破了画面的水平构图,带来一种自然的动感。回顾中国仕女画的历史起源,早在战国、西汉时期的帛画就已经有妇女的形象,透过各个朝代的仕女画,可见不同时期对女性美的向往。古人笔下的女子多半是体态轻盈、面容娴静的大家闺秀,但往往流于刻版。潘玉良她豪迈的个性、身处于开放的巴黎,让她画下此大方、充满生活味的女人,其丰硕的身材也流露了爽朗豁达的生命气息。

  艺术家笔下的女子形象如同艺评家陆蓉之所提的,潘玉良完全不带情色的眼光,表达了她对女性天性与美善的歌颂。而在背景从窗帘到地板,潘玉良吸收了印象派的点描法,但将之加以转化为率性交错的个性化短笔,在撇、捺、交叠间增加了画面上空间的层次,红蓝相间的色彩与橘红混着铅白在我们眼前飞舞,铺陈出由窗外洒落、映照在地面上跃动的春光,带来温暖的气息。

  潘玉良 《窗前裸女》作品(背面)

  珍罕双面绘画

  而在《窗前裸女》的背面,还有另一件特别地画作,当中艺术家省略了墨黑的白描,仅以纯粹的色块晕涂出一个坐在红沙发前的女子的身影,在此,写实的笔调已然消失,仅仅传达一种若朦胧回忆般的意象,独立于抽象与具象之间,当中磅礡的靛蓝、红与橙橘色彩互相角力、互相扩张,呈现高度的张力与独特的美感,潋滟又大胆,作品见证了艺术家对于多元表达方式的试炼。

  《山中群牛》画笔寄情,意韵绵长

  潘玉良(1895-1977) 山中群牛 油彩 木板 约一九四〇年代初期作 估价:HKD 300,000 – 500,000

  来源:

  上海重要私人收藏

  亚洲私人收藏

  如果说,《窗前裸女》为潘玉良从古人中求我,但不依古人之法,是其对于东西艺术精髓上的提炼、吸收与超脱,爽朗而直接地描绘出她心中落落大方的时代女性。《山中群牛》则是表达了潘玉良的另一个创作面向,以一种较为隐晦的方式,传达她对于家庭与亲情的渴望。

  回顾1928年学成归国后,以大胆现代的教学与绘画风格在艺术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但因她的出身,始终流言蜚语不断,而迫使她在1937年决定再度赴法,一去就是40年直到终老,不曾回国。而在这么长的岁月中,在背后一直默默支持她的,就是潘赞化。潘玉良与潘赞化之间有的,不只是感谢,还有深浓的情感。作为一个女人,她未曾有机会替潘赞化生下一子一女,但在两人寓居上海时期,她对潘赞化的元配方氏于1919年所生的儿子潘牟视如己出,疼爱有加。即便后续潘玉良出国留学,归国后八年执教于南京时,她也曾把潘牟接来同住,后来再度赴法期间,她与潘牟常有书信往来,她曾多次在信中倾诉她对于亲人的思念,并鼓励潘牟好好求学,潘牟也把潘玉良视为第二个母亲。

  潘玉良一生未有子嗣,她对潘牟视如己出,在作品中常传达她对亲情的渴望

  牛群主题作品,别富深意

  回顾潘玉良的动物主题绘画,为她创作中数量较少的题材,全数不超过四十件。她曾描绘马群、猫、猪、马与企鹅与牛,当中最特别并别有寓意的,当属“牛”的题材,因为潘牟的小名即为“牛儿”,每每画牛的时候,她或寄寓了一个作为母亲的心情与她对家乡的思念。潘玉良笔下的第一件该主题的作品,为创作于1921年一件命名为《亲情》之作,描绘三头在草地上嬉戏的牛群,当时她已离乡背井抵达法国求学,在思乡情切下,她画下该作后寄回上海,让潘赞化收藏,表示她的心与他们同在。

  创作《山中群牛》此作时,当时的巴黎正被德军占领,市区沦陷,情势紧张,潘玉良避居郊区,看到在林中觅食的牛群,想起了在国内的亲人,当时她经济状况拮据,以小尺幅的画板,画下此作,尺寸虽小,但方寸之间见其对空间的经营与主体的描绘毫不马虎。画幅中前中后三景分明,前景与中景处可见三只牛低头吃草,两大一小,其下笔老辣精准,在强而有力的撇捺转折间,将动物的饱满强壮的身体结构描绘出来,透过些微色调的变化与提亮,标示了光线的轨迹与牛只脊谷,当中毫无赘笔,展现其洒脱。而牛群被山林环绕,彷彿无忧无虑,与世无争,潘玉良藉着画笔,若在创作中与海外的家人团聚,在这里没有战火,没有流言,只存纯粹的宁静,柔和自在,若展现了她心灵中的桃花源,赋予了此作超越表象的深度内涵,别具意义。

  《山中群牛》作品含框照

  中国嘉德香港2017秋季五周年庆典拍卖会

(责任编辑:陈小利)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