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孙津:不能用“共享经济”的理念来对待博物馆资源

2017-09-01 11:13:59 孙津

  长期以来,我们国内的许多博物馆存在不能充分利用资源、发挥藏品或展品作用的缺陷,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对收藏的关注大于展出。不仅博物馆,就连图书馆也有这种重藏书轻借阅的情况,而且查阅、借阅的手续繁复。这种情况现在有了很大的改进,但在利用信息化手段方面的资源共享,还做得很不够。

  其实,从技术手段来讲,博物馆资源共享并不困难,比如把藏品都做成图片甚至三维动画图像,供所有人免费浏览和下载。但是,这里有一个认识上的问题似乎被人们忽视了,即博物馆用来共享的是什么资源,以及这些资源应该或者需要怎样被人们“共享”。换句话说,要从博物馆资源的特点来设计和实施其共享,而对这一点的认识,是使藏品或展品保持和实现其价值的首要前提。

  首先,不能用“共享经济”的理念来看待博物馆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比如好像共享自行车、共享电动车那样。这里的原因在于,经济活动或其社会意义与博物馆这两者所共享的是不同的资源,得到的利益或价值也不同。如果仅仅是了解馆藏文物情况,包括分类检索,资源分享的信息化手段是经济的,或者说增进效益的,而且这种分享的功能对所有人都是一样的。

  但是,这些藏品作为资源,对每个人来讲的含义或作用是不同的,即便对每件藏品都加上注解,每个人对于相应知识的掌握以及欣赏能力等各方面的水平也是不一样的。因此,由于各种原因,比如不感兴趣、满足于图片知识或观赏等,很可能相当多的人在看过信息化图片之后就不去博物馆了。这样一来,人们实际上是在很浅显的水平或意义上进行“共享”的,或者说,这种技术性共享反而有可能减损甚至扭曲了博物馆资源本身的含义和价值。

  其次,无论怎样扩大博物馆的资源共享能力,传统的也就是亲自到展品前进行参观的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的。事实上,要想实现或获得品固有的价值,亲自以及尽可能近距离地观赏才是最重要和最主要的方式。博物馆里有很多藏品都是文物,不过它们几乎无一例外也都具有艺术价值,甚至绝大多数本身就是艺术品。因此,共享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到底如何看待和尊重艺术品。最根本的要求还在于欣赏,尤其是审美欣赏,而不是信息的规模和形态。一般说来,博物馆的藏品都各有其历史感、文化内涵、艺术性以及学术价值,因此,尽管不一定所有展品都不能触碰、不能拍照,但参观的人首先需要对展品怀有敬意,而不能像逛商场那样把展品作为随意浏览和挑拣的货物。

  由上可以看出,用信息化技术来共享的博物馆“资源”也还是信息,并不是作为藏品的“资源”本身。当然,这种信息的共享也是很有用的,因为它不仅可以提供相应的知识和入藏情况以及藏(展)品检索,而且还可以从普及的角度培养和吸引人们的博物兴趣。然而正因为如此,真正能够“共享”的是人的兴趣,或者说,实现“共享”的根本途径在于人的兴趣,而不是什么技术手段或管理方式。因此,用信息化技术提供的资源共享只是一种普及意义上的辅助手段,这些资源价值的实现不仅要靠兴趣,而且要靠对藏(展)品的实物接触(也就是参观)。

  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主张参观博物馆还是应该收费,而且文物、艺术、收藏、学术等方面级别越高的藏(展)品,其参观收费也应该越高。其实,人分三六九等,志趣爱好也不一样,有兴趣、愿意参观博物馆的人不会舍不得花钱,反之,没兴趣的人,即使有人免费请他参观、给他讲解,他还嫌耽误工夫呢。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王璐)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