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徐涛:户外写生,美术教师素养的回归之路

2017-09-02 08:03:59 未知

  数字化媒体及网络的发展让我们足不出户便可获得所需的图像资源,我们只需一台可以连接网络的设备便可进行目标性的检索。面对平面的照片,我们可以进行全方位的感受与体悟吗?答案是否定的。美术,作为感受表现的一道出口和方式,在现今的基础美术教育中,却大多成了描摹对象的途径。感知为何物?即为眼耳鼻舌身收集到的外界信息,给予心神的反馈。中外的艺术家都非常重视到大自然中进行写生,“搜尽奇峰打草稿”是画家坚持写生获得灵感的写照。18世纪法国印象派的代表画家莫奈、马奈、雷诺阿等一批画家,他们改变新古典主义在室内作画的习惯,提倡走向自然,就是通过到大自然写生方式捕捉稍纵即逝的生活场面和自然景象,从而成为近代享誉世界的艺术大师。户外写生,与自然、人文景观对话,作为美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中提升教师自身的审美与表现能力,思考教学的过程与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感——寻找美的灵魂

  1.感知自然

  走出钢筋水泥的楼房,我们闻到花草芬芳,沐浴阳光,亲感雨滴。城市间,排楼交纵,车流不息;古城中,亭台楼阁,静朴事故;山涧里,川流叮咚,巨树挺拔;海岸边,波澜壮阔,浪拍巍石。我们可以直接见到,听到,闻到,触到。我们平日低头太多,生活处处是景,抬头即是自然。感知自然,便是身心的交融,便是灵魂的洗涤。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没有卫夫人带领他仰天观云、高山投石,也就没有了“[横] 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点] 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的灵性体悟。

  2.感知生活

  生活即是艺术,艺术并不是凭空而来,每个个体的所历所感所想即化为语言和行为,作为教师的亲感且尤为重要。当百姓生活中的习俗方式、言语神态随着我们的感知引入我们的脑海,创作中便多了万千素材。

  3.感知文化

  户外写生边走边看,了解各地文化与艺术的融合。看看苏州园林的古、秀、精、雅,体会江南文化与水的情愫到底妙在何处。像郑板桥那样描绘拙政园的蓝图,体会古代文人所追求的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美术学科角度来看,课堂上如谈古人的“树分四岐”为何而来?如果仅说是黄宾虹所言,我们并未所见,那却只是照搬,打动不了教学对象。

  二、写——记录意的形象

  1.写景是景

  走向户外,对景写生,并不是架起工具提笔即画,作品的表现是观察、思考、分析、重构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后的表达产物。表现什么?怎么表现?用什么方法?做哪方面尝试?在美术核心素养中提到:“具有一定的空间意识和造型意识;了解并能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结合美术语言,通过观察、想像、构思、表现等过程,创造有意味的视觉形象,表达自己的意图、思想和情感。” 因此,教师们重点要进行自我审视,在笔者10年以来参与的写生活动中发现,许多教师写景即景,只是把所见一五一十的照搬画中。提炼不够,重组未现,更不用说表达的视觉语言及构思,创造出有意味的视觉形象。

  2.化景为情

  情即为意。虽然不同的工具材料、不同的画种风格、不同的水平能力所需要的准备皆不相同,然而教师们的阅读准备和对景的解读尤为关键。在准备写生前针对所喜爱的或者所不擅长的工具材料、画种风格等进行适当的尝试,面对实景时才能得以娴熟运用和表达。多手法的运用,才能将心中所想与当前美景进行结合表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情景交融。再者,作为美术教师,所面对的学生群体是泛元的,基础教育解决的是通识性美术学习,因而美术教师需要了解每一种表现手法的运用和表达。学即为用,有尝试才有进步。

  三、联——提高教的技能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早在唐代,画家张躁一句话便扼要得地道破艺术形象形成的秘密。教师自身的户外写生,从组织形式到学习过程和我们教学往往是紧密相连的。

  1.灵变写生组织形式

  教师户外写生的形式分为个人与群体,个人写生较为自由,随性而走;群体写生则对写生目标有统一的要求。作为综合应用课型的户外写生,所能解决的课程内容非常丰富。而在我们的教学中,带领学生户外观察写生,大都属于后者。因为后者便于教师指导,但易于扼杀学生的创作灵感和综合运用的能力。如果我们能将多形式的户外写生组织形式运用至学生的学习,将铺垫课、现场课、总结课灵活交替使用,让尝试练习、自由练习和提炼性总结练习成为学生写生课堂最出彩的成长空间。

  2.优化课堂教学品质

  读图时代,教师们常做的事情就是下载图片、制作课件。丰富的图像信息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却亦可扰乱学生的视觉神经。笔者认为,过多繁复的讲授,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引起大部分学生的共鸣。教师引导与学生感悟的平衡点在于教师把知识提炼出通精简且通俗易懂的文字及图像概念,而学生则要通过概念进行丰富的拓展性研究和实践来内化这些艺术规律。初提概念,教师可通过户外写生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构图布局的多元性,多视角寻找不同的布局形式以拓展其对构图的理解,一次优化写生课堂的教学品质,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四、修——提升师的素养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功能的提升,各种软件相继开发,这便给教师的教育带来便利。对比教学、分步演示、素材应用等让教学更加生动活泼。然而,这些抓不到摸不着的影像,往往给不了学生多少心灵的触动。创造性行为往往来源于瞬间的领悟,把感受和已有经验融合对接,形成新的意识及形态。但如果肌体感受不够丰富,仅凭视觉影像,那则是单一不具有生命力的。教师自身的户外写生,一如学生亲临课堂写生时面对实物实景的感受。走向户外,才能意味着与世界取得直接的联系。教师的艺术修养形成了其特定的人格魅力。教师自身素养的形成并不摒弃对图像的识读,而是站在补充性的角度提醒广大教师艺术来自现实之美。当代艺术的鼻祖毕加索的分析立体派起源于其对非洲图腾文化的研究;开创现代简约派设计的几何抽象艺术大师蒙德里安起源于对物象的轴向抽离;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波洛克的泼彩画也源自自然草原上的“分形图案”。

  教育,需要用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育实践,我们不仅要往前看,更要往后看。以其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地学习教育理论,学习专业知识,拓宽视野,实现观念上的转变、知识上的更新、能力上的提高、艺术素养上的提升。通过不断的“洗脑”、“充电”,使自己在这场变革面前实现新的“蜕变”、新的跨越。

  徐涛

  1980年出生,籍贯常州。2001年毕业于常州师范学院。常州市雕庄中心小学美术教师。

  2002年作品《人生三部曲》获常州市工会绘画摄影书法大奖赛优秀奖(最高奖);2013年作品《丽江一景》获常州市美术家协会新人新作展优秀奖。

  徐涛写生作品:

 

 

NO.1 50×60cm

 

 

NO.2 50×60cm

 

 

NO.3 30×40cm

 

 

NO.4 60×80cm

 

 

NO.5 60×50cm

 

 

NO.6 50×60cm

 

 

NO.7 60×50cm

 

 

NO.8 60×50cm

 

 

NO.9 50×60cm

 

 

NO.10 60×50cm

 

 

NO.11 50×60cm

 

 

NO.12 60×80cm

 

 

NO.13 30×40cm

  

  

(责任编辑:房卫)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6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6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