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璐:看见,就很满足 一本赏心悦目的《西方美术史》
2017-09-04 09:42:17 未知
新世纪以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国游越来越普遍。人们的旅游计划中,自然少不了去卢浮宫等艺术圣殿接受美的熏陶,他们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把那几件久负盛名的作品都看过一遍。只要看见,就满足了,这是一种朴素的向美之心。每次看到匆匆而过的同胞,我总有些许不忍,他们值得更好地导览,但欧美博物馆里的普通话导览服务并不完备。有心的游客会在出国前做些功课,提前了解博物馆的藏品,遗憾的是长久以来国内关于西方艺术的书籍要么拘于专业,要么蜻蜓点水。而北京大学丁宁教授的《西方美术史》新装出版,使得艺术爱好者的各种知识诉求均可在此书中得到解答。
秉承蔡元培校长以美育代宗教的旨趣,北大一直将艺术欣赏列为本科生的必修课,其中以选择“西方美术史”课程的人数为最多,每学期约有500人,该课程即以丁宁教授的《西方美术史》为教材。每次上课时,巨大的阶梯教室就显得格外拥挤,上课铃响起,灯光渐次暗下来,西方艺术史上的杰作被投影在两幅巨大的幕布上,摄人心魄,学生们紧盯作品,聚精会神听老师讲课,不愿错过任何一个细节。在这个课堂上你可以看到数学系、化学系、物理系等来自各个院系的学生,他们怀着各个不同的好奇心来听课,最后总能满意而归。良好的教学效果得益于丁老师讲课的手法,他特别擅长以讲故事的方法来讲课,这对于非艺术专业的学生是再合适不过了。
讲故事,对于没有专业背景的大众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看似简单的一种传播知识的方式,其实执行起来难度重重,尤其是当你需要把专业的知识以不打折扣的方式传递给受众时,考验的是一种深入浅出的智慧。作者需要有极其扎实的专业素养、高超的语言组织能力才能契合懵懂的艺术爱好者的需求。在《西方艺术史》的叙述中,那种用词准确、下笔肯定的流畅感,绝不是对西方原著生吞活剥式的翻译能够比拟的,丁宁教授将另一个时空中的艺术杰作蕴化为国人可以理解的形式。无论是古希腊的典雅、古罗马的伟大,还是中世纪的虔敬,抑或是文艺复兴的荣光,各个艺术时代及各种艺术风格均得到了清晰地表述,为广大爱好者提供了艺术欣赏登堂入室的钥匙。
作品阐释是考量一本艺术书籍可读性的重要参数,丁宁教授在书中运用了广博的知识对每幅作品进行了专业而不晦涩的解读。如拉斐尔在梵蒂冈签字厅创作的壁画《雅典学院》,其中人物繁多,观众在欣赏的时候很难把握。作者贴心地为主要的人物提供了高清的细节图,逐个分析,如懒散倚靠在台阶上的第欧根尼,他的姿态恰好表明了“犬儒”哲学的态度;欧几里得拿着圆规正在给弟子们讲解,还有托勒密、毕达哥拉斯等,历史上熠熠生辉的思想家、学者,每个人都处在一个看似凌乱实则经过严密组织的构图中。除了人物辨识,作者还对人物的造型出处做了饶有趣味的考证,比如画面中央的柏拉图,酷似达·芬奇,而坐在台阶上的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则有着米开朗基罗的面容,最有趣的是,拉斐尔本人的形象巧妙地藏在画面右下角,见过拉斐尔自画像的读者一定能轻松地将他找出来。作者对这诸多细节不厌其烦地挖掘,让读者产生了一种代入感,因为这些人物本来与我们远隔时空,可当我们将他们与知识背景中的人物一一对应上的时候,距离感就消失了,亲切感随之而来。这就是作品细读带给人的享受,首先是视觉的愉悦,然后是知识的对接,有了知识的支撑,图像就显得愈发鲜活,叫人过目不忘。
此书的章节是按艺术史发展的时间顺序来组织的,从古埃及一直贯穿到近代。与一般艺术通史不同的是,二级标题不少都是以人物为纲,每一个时期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艺术家来展开叙述,类似于瓦萨里的《艺苑名人录》。这种体裁的优势在于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尤其对于普罗大众,他们的艺术史知识可能只限于几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专业性极强的风格或流派术语无疑会令他们望而却步。“达·芬奇的纯正”、“拉斐尔的优雅”、“华托的伤感”、“布歇的风韵”……作者在标题上就对每个艺术家的风格做了简洁的定义,令人一目了然。
造型艺术是诉诸形色的,书中的图片张张清晰,许多都是作者在欧美访学时从各大博物馆拿到的高像素大图。本书的套色印刷经过了反复调整,力求最大限度地接近原作,给读者呈现了一个最真实的观感。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会发现,作者对古希腊艺术有着近乎执拗的偏爱。因为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人在科学、哲学、文学、艺术上都创造了旷世成就,在作者看来,古希腊艺术完美得难以用语言形容。或许只有真正热爱艺术的人才对自己的喜好如此不加掩饰,而不是拘泥于学术研究不偏不倚的教条。丁宁教授对艺术的爱恋也感染到了学生,北大曾经有一个理科生,为丁老师的艺术史着迷,在已经修完学分后,还坚持每学期来听课,问他,不嫌重复吗?答曰,每次听课都有新的收获。这个学生家境并不富裕,但书中一件件艺术杰作撩起了他一睹真容的心,于是利用课余时间打工挣钱,本科期间几乎每年暑假都飞往欧洲瞻仰各大博物馆,为了省钱,有时就在巴黎的小花园内过夜。在描述这些经历时,他没有流露出半点艰辛的喟叹,反而有一种得偿宿愿的满足感。确实,对于美好的事物,人人都会心向往之,当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作品真真切切出现在你面前时,那种幸福感是不言而喻的。
(责任编辑:邹萍)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