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官城小学:打造成都古蜀大遗址教育地标
2017-09-04 10:03:53 郭晓彤
成华区是成都市历史文化、生态文化和工业文化的文化富矿,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发展以“古蜀文明”为特征的天府文化、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适逢成华教育全面启动“优质教育倍增工程”,地处“大北城古蜀文化核心区”中心地带的锦官城小学敏锐地抓住机遇,悄然开启了一场文化与教育有机结合的探索,创意提出建“一所坐落在博物馆里的学校”,将“文化强校”作为学校提质升位的重要抓手,构建以“博物馆文化”为指向的价值体系、景观体系和课程体系,用深厚的历史文化哺育孩子,逐步培育起“知识自信、智慧自信和文化自信”。一种全新的质量观正在萌芽。
溯洄求之:从均衡到优质中寻求古蜀文化的教育增值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十分巧合的是,这一句诗,包含了这所学校前世今生的名号。
锦官城小学的前身,是当年作为公平教育的标志性符号的红花学校,它解决了大量进入城市的务工者的后顾之忧,是成都不断优化教育公共服务的见证者与参与者。它是从均衡到优质的代表,是成华迈向教育中优的典型案例。
作为区域优质教育的后起之秀,学校自从搬迁到羊子山路以后,硬件条件得到大幅的提升。与此同时,该片区的文化内涵成为了学校地域特色文化,它所赋予的强大育人功能成为“优质”的落脚点。作为素质教育实施的积极探索者,它欣然扛起“天府文化”建设的教育责任,将孩子放在历史和社会的宏阔视野中培育,正在为深化教育改革创造全新的案例和思路。
锦官城小学在教育、历史、文博等专家指导下,不断深化“古蜀文化校园生长”的认识,逐渐形成了对学校整体推进“博物馆文化”建设的价值体系:
直观解读和传播历史文化知识,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博物馆文化教育是教科书教育的补充,也是教科书教育的解读与延伸。孩子们漫步于历史遗存当中,仿佛置身于时光隧道,“目睹”了我们人类自身的成长过程,了解我们的祖先不同时代生产、生活的发展变化与规律,了解了他们所创造的灿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所以,博物馆文化教育对于少年儿童扩大认知视野、培养想象思维、树立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优化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形式和手段。通过对学校周边大量历史遗迹遗存的了解,不仅可以让少年儿童获得社会历史知识,当他们内心与文物丰富的历史内涵发生交流共鸣时,潜移默化中还受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强烈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激励和鼓舞,促进少年儿童立志成长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有高尚情操、远大理想的人。
拓展审美教育的社会课堂,丰富审美教育路径。博物馆文化所呈现的文物、图绘、文字以及故事传说,既有形式之美,更有历史之美、内涵之美。直观的、强烈的美的体验,可以培养少年儿童自小锻炼感受美、领悟美、汲取美、创造美的习惯和能力,不断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努力成为一个“大美”的社会公民。
大教载物:从五馆一院的打造中实现教育载体的增量
漫步在锦官城小学校园,古朴浓重的古蜀诗礼文化氛围扑面而来:巨大的孔子雕像矗立在校门内庭,也早已矗立在了孩子们的心里——近4年来,每年一度的祭孔活动在孩子们内心世界里播种下了对圣人所代表的传统文化的传承种子;在不久后的将来,“天地祯祥——羊子山古祭台与古蜀先民的自然观”“蜀风汉韵——从蜀道起点看南方丝绸之路”“文士风流——驷马桥与司马相如的志向与才情”“蜀江浣锦——老官山文物与繁华天府之都”等浮雕,将向孩子们娓娓讲述曾经深刻影响了成都、四川乃至中国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大人物大故事;走进楼道,孩子们的书画作品琳琅满目,以历代名人吟咏成都的美丽诗行为内容的书法作品,以描绘想象中的巴山蜀水、民间工艺、古老民俗、古代科技、教育故事等题材的美术作品,可以看出孩子们在博物馆文化的浸润下,已经将知识世界里的一切与这片土地连接在一起,成为思维和情感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
孩子们的校园是欢乐的,走进校园里一间间缩微的博物馆,被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深深感动的孩子们,内心却变得格外宁静。锦官城小学围绕博物馆文化理念的场馆建设,只要略窥蓝图便会让人憧憬和神往。在不久的将来,锦官城小学将陆续建起以下场馆和基地:
书画博物馆:学校已经建起了书画博物馆和“不羁巢邓乃斌艺术专馆”,引入本区书画家资源,打造成华区书法家协会创作基地和美术家协会创作基地。成都市书法家协会副会长代明道、成华区书画家协会会长邓乃斌等一大批书画家将以他们的学养才思让孩子们更加近距离和高频度濡染翰墨芳华,从而产生对传统国粹艺术的浓厚兴趣。
羊子山书院:以传统文化传承教育为己任的“羊子山书院”,在短短的半年内已经举办中大讲座四期,全国电视台“金话筒奖”获得者陈岳、四川大学诗词研究会会长周啸天、中国琴歌吟唱第一人黄明康、苏东坡研究专家张国文等多位知名专家学者来到“羊子山书院大讲堂”,向家长和孩子诠释他们所理解的国学、诗词成都、家庭教育、社交礼仪等既典雅又时尚的话题。
大城北地域文化博物馆:展览羊子山、驷马桥、孟知祥墓、凤凰山、老官山汉墓等出土的文物及其复制品,让孩子们通过不断扩大的认知和不断丰富的想象逐渐完善其个性化认知的历史文化。
成都北城自然博物馆:以三维图片、沙盘、泥塑、蜡像等形式,配合现代影音技术,生动再现大城北地区气候变化、河流分布、人口迁徙、动植物等情况,让孩子们足不出户,就能直观了解北城地区的自然变迁,启迪科学精神,奠基智慧人生。
西蜀园林博物馆:整个学校景观将呈现西蜀园林风格,展示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山水田园之间尽情展现对自然、人生和世界的深刻认识和丰富情感。
农时教育博物馆:将教学楼楼顶平面科学规划利用,建成校园农场,作为农时教育、生态文明教育与农耕文化教育基地。
在谈及博物馆文化与教育的关系时,校长彭学明认为:“‘浸润’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学校‘博物馆文化’元素进校园,就是要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完成自我教育、自我成长!”文博专家李南书说:“锦官城小学以‘博物致知、文以化成’为办学理念,把博物馆文化与教育深度融合,彰显出其独特性和唯一性。她是我国迄今为止第一所博物馆学校!”
润物无声:情感智慧的精心孵化以成“良教”
作为公平教育、生命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忠实实践者,因其在为当年为进城务工群体孩子提供均衡教育而倍受社会关注、获得社会各界高度认可和赞誉。在教育新的时代使命面前,近几年来,锦官城小学通过课程课堂改革厚积薄发,声誉鹊起,其“‘三疑’导学课堂模式”改革成果登上省、市报刊,走上央视舞台,不断为区域课程课堂改革提供兴奋剂和藏宝图。而在学校博物馆文化建设为“优质倍增”新动能的当下,课程课堂无疑发挥着关键和决定性的角色。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的《春夜喜雨》被安放在学校大门上方显眼的位置上,校名“锦官城小学”,这个诗意的校名不仅有着学校辉煌的历史过往,而且有着教育者对未来社会主人的殷切期许和坚定担当,更有着治校者教育理念的独到诠释和对教育理想的卓越追求。为此,锦官城小学致力于构建以下几大课程,以完整的课程体系深入落实学校育人主张——“让每一个生命如花绽放”。
一是环境文化课程。漫步学校,以西蜀园林风格为主调的校园处处闪耀着古蜀文化的光芒;矗立在圆形花坛中的孔子像,四周由高到低、由内到外依次排列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被锦官城人视为人的“三品”品质(即品德、品性、品格);校园中庭景观“半亩方塘”,源自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毓秀廊”曲径通幽;“本·遗址寻根”“源·水润锦城”“传·原土流韵”“承·金沙氤氲”“容·百家精粹”“扬·梦想启航”等等富含文化元素的景观,一个景点就是一种文化诉求,就是一个特殊的文化站点。串珠成线,构建起锦官城小学独特的校园文化专线。
二是博物馆文化特色课程。本土历史文化课程、文物鉴赏课程、基本历史文献考据学课程、非物质文化传承教育课程、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农耕文化教育课程等等一系列博物馆文化课程被纳入学校校本课程序列,以确保博物馆文化在基础教育中落地生根。使学生从小热爱故乡故土,热爱国家民族,牢固树立起文化自信、历史自信和道德自信,昂首阔步走向未来。
三是国学教育课程。当前,学校以“羊子山书院”为平台,引琴棋书画诗酒茶进课堂。经典诵读引入了吟诵形式,且按照高中低段不同孩子的认知特点编写了相应的校本教材:低段以蒙学为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中段以《幼学琼林》为主,辅之以诗词歌赋;高段以《论语》等难度更大的经典为主。
“古蜀文化”的重要元素是“礼乐文化”。古琴作为传统乐器之王,以“五音”传递古典诗词的独特音韵美,成为中国诗歌文化的特殊表现形式。学校在市、区文化馆支持下,大力加强古琴师资培训。现在,学校积极参与国家倡导的“校地合作”项目,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古诗词与音乐的融合研究”课题,对如何将诗词韵律与传统音乐中的宫商角徵羽结合起来表达诗词的意境与情感进行探索。
作为成都市书法教育特色学校,学校探索通过国学与书法的有机融合,让孩子们在挥毫泼墨中更深刻地理解千古美文的深意。全校学生每天中午固定20分钟为书法练习时间,由专业老师随班指导,养成“动笔就不苟,逢写必规范”的习惯。
结束语:
锦官城小学充分利用“古蜀文明”资源并促进其“校园生长”,从学校的层面看,它有力地促进了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和学校办学水平的迅速提升。从区域层面看,“天府文化”为成华区持续推进的“教育优质倍增”找到了新的增长点,为新一轮的教育发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成华区和锦官城小学的探索,证明了文化与教育的有机结合可以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推动文化和教育的双重繁荣。
这一场试点刚刚开始,它会创造怎样的发展奇迹,我们拭目以待!
专家点评
李南书(成都市博物馆协会会长、成都市历史学会会长,全国著名文博专家)
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精神源头,更是一座城市精神气质的集中体现。经济社会的发展正是城市文化堆积的过程,而城市文化又深刻影响经济文化的发展。成都有着悠久灿烂的文明,古蜀文化、蜀锦文化、三国文化、诗歌文化和熊猫文化,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天府文化”。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我市 “天府文化”定位,一定会在全市开启盘活文化资源、加持文化支撑的发展新篇。
成都作为一座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的文化古都,文化遗存遗址星罗棋布,这种现象在大北城片区非常显著,走“大遗址文化保护传承”的路子对于增强片区联合、整合优势资源、发挥整体效益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化传承要从娃娃抓起,所以文化、旅游、教育等多部门对“大遗址文化保护传承”的全面参与,对于弘扬“天府文化”尤为重要。在这一点上,锦官城小学走在了我市“古蜀文化校园生长”的前头,值得肯定、支持和持续关注。
(责任编辑:樊玮)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